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前后界限改变的核磁共振定位研究论文_袁志翔 史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前后界限改变的核磁共振定位研究论文_袁志翔 史伟

袁志翔 史伟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 832100

【摘 要】目的:通过检测关节盘前后界限,充分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移位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2 月~2014 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6 例(TMD 组),均进行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13 例(对照组)的MRI 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T1 图像矢状位,TMD 组关节盘前缘位于关节结节最低点垂直线前0.43mm 处,对照组则位于垂直线前约0.13mm,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闭口位,TMD 组关节盘后缘和双板区交界处位于关节凹中心垂直线81°处,对照组位于该垂直线93.31°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闭口位存在比较明显的关节盘前移,但前缘前移没有过大变化,此现象和关节盘形态改变一样,均属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核磁共振【中图分类号】R7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40-01

在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中,关节盘具有重要影响。

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采用核磁共振(MRI)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测,能够充分显示出软组织的变化,同时,颞下颌关节的MRI 影像资料可以清楚的显示出关节盘形态组织结构、髁状突和关节凹的关系[1],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中,为了了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盘的变化,选择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6 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 检查。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选择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颞下颌关节(TMJ)紊乱病患者16 例(TMD 组),均符合该疾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具有严重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中男8 例,女8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为(60.12±5.12)岁。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人群13 例作为对照组,男7 例,女6 例,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为(59.52±6.33)岁。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根据常规进行TMJ 核磁共振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每侧关节横断进行矢状面扫描,扫描时间为4min。在所得影像图资料上进一步分析关节盘形态位置的变化情况,仔细测量关节盘前缘和关节结节最下点垂直线的长度变化,并测量关节盘后带和双板区交界处的角度变化[3]。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x ? s )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X2)检验。若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结果

2.1 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影像T1 加权像,髁状突皮质呈低密度影像,而骨髓腔呈高密度影像,关节凹为低密度影像,其骨髓腔则呈高密度影像;关节盘影像密度显著低于周围软组织,在对照组则呈现为双凹型结构,轮廓前带比较薄,后带最厚位置在关节凹顶部和髁状突顶部之间,双板区的密度非常低,便于分辨双板区和后带。髁状突TMJ 影像有明显后移现象,关节盘没有后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关节盘定位和位置变化情况对照组关节盘前端没有超出关节结节下点中心的范围,其位置在髁状突前斜面,后端则在髁状突顶部。T1 图像中,后带信号在MRI影像图上呈低密度信号,双板区信号强度大于后带,两者界限十分清晰。此外,在关节盘和双板区交界处位置方面,对照组无显著改变,而TMD 组变化比较大。通过对比两组的T1 图像矢状位,TMD 组关节盘前缘位于关节结节最低点垂直线前0.43mm 处,对照组则位于垂直线前约0.13mm,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闭口位,TMD 组关节盘后缘和双板区交界处位于关节凹中心垂直线81°处,对照组位于该垂直线93.31°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关节盘前后界限的变化(度, x ? s )

组别 例数(n) 关节盘后界双板区界限 关节盘前缘界限

TMD 组 16 81.22   24.36 0.42  0.78

对照组 13 93.32   3.88 0.12  0.59

t 值 2.625 1.573P 值

P<0.05 P<0.05

3、讨论

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在颞下颌关节生理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也是引起诸多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传统判断关节盘是否出现位置改变的方法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关节盘和髁状突的相互关系确定的,比如当关节盘后带在髁状突顶时,则位置正常,如果关节盘位于髁状突前缘,则说明关节盘出现前移位[4]。在此次研究中,通过比较对照组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足的颞下颌关节MRI 影像学资料,可以发现,对照组关节盘和双板区交界处位于髁状突和关节凹中心垂直线的角度大约在93.31°,关节盘前缘位于关节结节最低点垂直线前约0.13mm,提示该指标可以作为关节盘位是否出现移位的主要测量指标。在TMD 组中,上述指标明显有移位,且关节盘和双板区髁状突前缘大约为81°,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关节盘移位后,移位最为明显的位置在于后带双板区交界位置,前带移位则不显著。由此可见,关节盘移位主要是关节盘后部前移。此次研究中,TMD组关节盘移位主要是盘后部双板区前移。

综上所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闭口位存在比较明显的关节盘前移,但前缘前移没有过大变化,此现象和关节盘形态改变一样,均属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特点。

参考文献:[1]刘洪臣.我国颞下颌关节病的研究与临床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9(14):363-364.[2]龚霞.超声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3(13):511-512.[3]李阳飞,徐宏志,周玭.MRI 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分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7(34):74-75.[4]马龙信,初锦绣,张宇.通过颞下颌关节造影及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诊断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859-860.

论文作者:袁志翔 史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前后界限改变的核磁共振定位研究论文_袁志翔 史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