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亲民化”改革论文

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亲民化”改革论文

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亲民化”改革

柏芹 安徽广播电视台

摘要: 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和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时政新闻必然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类新闻报道主要是为了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报道政治领域内的新闻事件,是电视观众了解国家政策信息、政治新闻,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本文重点分析了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其发展现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亲民化”改革策略。

关键词: 时政类电视新闻;亲民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曾对新闻媒体提出48字要求,明确指出媒体应当“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和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直接代表党和国家的立场,因此,时政类电视新闻报道的作用重大,对于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构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如何让时政类电视新闻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亲民化”改革是一条重要策略,只有媒体宣传更加可信、可亲、有感染力,才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上班玩手机,给顾客的直接体验是:氛围松散。员工上班玩手机,给顾客感觉就是员工状态不好、氛围松散懈怠,直接降低顾客体验感。

一、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作用

时政类电视新闻的报道对象与时事政治密切联系,包括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国家领导人活动等等,其新闻价值明显,无论是重要性、显著性还是时效性,都足以让其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够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媒体的导向职责;第二,有效地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了党的发展理念。第三,有效地传播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时政类新闻报道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其中富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通过时政类新闻的宣传报道,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受众的认同感和共识,传播了社会正能量。除此之外,时政类电视新闻报道还可以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提供参考,有效地反映群众的政治需求,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总之,时政类电视新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用重大,是电视媒体必须重视的新闻报道形式。

(5) 用青绿色黏土揉搓出直径约2mm的小圆粒100个左右。将5cm长的铁丝一端串上大约5个小圆粒,铁丝余下部分包上白色黏土,这样3根为一小束,2小束为1大束固定在另一泡沫板的直立菌丝顶端,作为青霉扫帚状的分生孢子。余下的青绿色小圆粒用1cm的铁丝不均匀固定在泡沫板上作为散落在地上的孢子(图2)。

二、我国时政类电视新闻发展面临的瓶颈

时政新闻报道一直是各家电视台非常重视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整个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据了很重要的成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时政类电视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1.随着全民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吸引受众,电视娱乐节目逐渐兴起,成为各家电视台重金打造和关注的对象,以娱乐节目来取得电视收视率,时政类新闻节目的关注度普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现如今新闻播报类和“播新闻+评论”的节目形式成为电视时政新闻的主要形式,基本很少有较大的创新。

电视时政新闻虽然立足于党和政府,报道的对象集中在国家和地方地党政大事,但是编辑记者必须要记住,时政新闻也应当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只有报道的内容真正为群众所接纳,才能产生宣传的效果。因此,时政新闻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以人为本,从民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与老百姓切实利益相关的新闻素材和报道角度,权衡“时政”和“民众”的平衡点,针对同一个新闻事件,要深入思考,找到最贴近群众的素材,采用群众语言描述,这样才能凸显时政新闻的“平民化”。

3.除了来自外界的挑战,电视时政新闻节目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收视率下滑。比如说节目类型同质化,节目内容单一,每天重复的都是碎片化的会议新闻或者就是领导的活动等等,蕴含的新闻价值有限,即使有的新闻蕴含较大的新闻价值,但是由于报道方式过于枯燥,宣传色彩太浓,没有很好地贴近受众生活,可看性不强,也无法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亲民化”改革策略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热烈,但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与暴力、流血联系在一起。在翻译时,霍克斯采用了源语文化服从目的语文化的做法,用绿色代替了红色,将“怡红公子”译为“Green Boy”,将“怡红院”译为了“House of Green Delights”。虽然这样做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却没能将源语文化传递向目的语文化中,没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充分满足受众需求,创新报道方式

笔者认为,电视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上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要克服当前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做好做活电视时政新闻,必须要走“亲民化”的改革路线,这样才能使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真正符合受众的需求,真正赢得收视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宣传任务,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深入人心。

2.电视媒体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收视率和开机率不断,这种影响同样也蔓延到了时政类电视新闻。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受众只能通过报纸、广播或电视途径获取时政类新闻,但是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接触媒体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且新媒体由于其便捷性,成为了越来越多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受众获取资讯的首选,通过电视渠道获取信息的受众在逐渐减少,这也是目前电视类时政新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同一则信息的内容会随着传播次数的增加,接受力和影响力越来越低,而变换形式之后,接收力和影响力会再次明显提升。时政新闻由于其新闻价值显著,必然会受到各种媒体的追逐报道,与新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在时效性上不占优势,也许等电视上的时政新闻播出时,已经是网友所熟知的网络旧闻,观众的关注度自然会下降。因此电视时政新闻要想赢得更多受众,就必须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不能满足于浅尝辄止的报道方式,而是要创造出更加亲民的报道方式,在报道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向受众提供全方位和立体式的信息,满足受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深度信息需求。一般来说,重大的时政活动涉及面较广,光凭一条消息很难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厘清,这时候的电视新闻报道就不能拘泥于一条视频报道,而是要创新报道方式,可以与时评、导视、新闻图片、侧记等等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对新闻进行报道,形成宣传的组合拳,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以人为本,创新报道内容

比如说过去我们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时,往往用流水账式的报道方法记录领导的行程、讲话和会议的流程,掩盖了很多新闻价值很大的,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再加上诸如“出席领导”、“会议强调”、“领导指出和要求”这类硬邦邦的说教式语言,更是让观众毫无收看的欲望。实际上,如果时政新闻报道能够贴近百姓生活,找准报道角度,传递有用信息,完全可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以笔者工作多年的安徽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的《安徽新闻联播》栏目为例,是安徽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龙头,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喉舌和舆论阵地,每天的节目中有很多重要时政新闻,在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上的“亲民化”改革上,我们做出了诸多尝试。首先,我们减少了程式化报道模式,积极地从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和代表发言挖掘鲜活的新闻;其次,我们的报道尽量不就事论事,而是将单独的事件放到与之相联系的大背景中,帮助观众认清这件事的意义和对未来的影响;我们在报道中加入了更多的细节,用鲜活的细节和典型案例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便于观众收看和理解报道内容。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等[5]。所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不是主要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推动,而是主要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因素推动,即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推动[10]。因此,TFP变化(增长)能有效衡量创新驱动发展绩效。但TFP变化只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基于增长的质量视角,在TFP变化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又衍生出更重要的(广义)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来衡量创新驱动发展绩效[11]。

3.抓住电视新闻特点,巧用同期声和新闻画面

电视新闻用声音和画面来传递信息,这也是其现场感和表现力所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一定要抓住电视新闻特点,巧妙地用好同期声和新闻画面来表现新闻主题,增加电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终增强新闻的真实情感,直击观众内心。电视时政新闻在画面的选择上,不需要用多么绚丽多姿的镜头语言和花哨的光影效果,而是要善于捕捉一些能够表现新闻主题的细节,实现全、中、近、特、推、拉、移等镜头的合理组合,注意抓拍一些能够深化报道主题的细节画面,通过这种细节的描绘,把观众带入新闻现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同期声的使用上,也要能够把握住报道的兴奋点,选择能够反映领导的心灵世界的语言,摄像记者可以时刻把摄影机器打开,这样能够清晰准确地录下一些领导的即兴讲话内容,这种讲话一般比较鲜活,生活化气息浓,用在新闻稿件中更加接地气,更贴近群众。

四、结语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时政类电视新闻要想继续成为电视媒体的主打品牌,“亲民化”改革是必经之路。节目只有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环节的“亲民化”转变,才能提升亲和力和亲切感,让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获得了视听享受,实现了与节目的良性互动,媒体与受众只有从“信息共享”上升为“认知共享”,才能最终达成“愉悦共享”,唯有如此,时政类电视新闻才能维持收视长红。

参考文献:

[1]麻建荣.细节之处彰显民生情怀——浅谈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突破[J].新闻天地(下半月),2010(4).

[2]舒欣,李岭涛.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亲民化”改革——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J].青年记者,2013(24).

[3]娄明华.试论如何提升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J].新闻传播,2016(7).

作者简介: 柏芹(1969.11.6-),女,回族,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新闻学院,大专学历,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后期编辑。

标签:;  ;  ;  

时政类电视新闻的“亲民化”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