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  张雪花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  张雪花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进行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儿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7%,对照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42%;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护理措施;干预效果

引言

在针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的具体工作中,因儿科所接待的患者人数比较多,且疾病类型较为复杂。这就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而儿科患者也很难接受新型的护理模式,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纠纷出现。因此,需医护人员在儿科工作中注重对风险因素防范措施的应用。本文章将从医院护理的实际数据角度展开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完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36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均分为的方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0~11岁,平均年龄(5.23±2.17)岁,肺炎22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腹泻11例、手足口病17例;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0.5~10岁,平均年龄为(5.18±2.03)岁,腹泻12例、肺炎23例、手足口16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

大多数患儿均表现为年龄幼小,生理和心智还未健全,认知以及依从性上存在很大的障碍,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科实施护理管理难度剧增。此次调研调查了136例儿科患儿护理管理的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意外事件、急救抢救、护理失误、心理压力等危险因素与查阅的文献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护理失误主要是由于一些年轻护士缺乏儿科护士的专业知识,缺乏操作经验,尤其是幼儿的穿刺技术,如果反复穿刺,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恐惧和紧张。在意外事件方面,主要是由于患儿思维活跃,具有相当的跳跃性,而在沟通能力上存在较大的障碍,他们又对外界充满好奇,很容易由于好奇心而去触摸或者捣鼓医疗器械,如拔管、乱触碰医疗器械等,进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此外,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难以自我调节、多变,容易哭泣和挣扎。在沟通不方便时,在相关的治疗和护理行动中,由于不能非常明确患儿的真实意图,导致护理人员未能摸清患儿及其家属的家庭状况,也很容易导致一些风险事件出现。然后,在心理压力方面,首先,来自家庭成员的压力,一些家庭成员对护理的要求很高,对治疗效果要求反应迅速;护理人员自身的压力主要是心理素质低、技术不过关;患儿方面的压力是肥胖、血管细、不合作等,很容易诱发护理风险。最后在急救抢救方面,急救抢救也是患儿住院期间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急救抢救中,患儿的病情更加严重,时间更紧张。此外,要求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配合和操作更加熟练,这随之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1.2.2护理对策

1)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儿科科室人员均需参与到考核制定方案中,首先应由护理人员个人对该方案进行申请,并进行资格审查,对于符合考核标准者,考核内容主要以多个方面为主,比如儿科理论知识的考试、儿科操作技能、民主测评等,护士长还需对儿科岗位考核成绩进行评价和分析,考核内容以护理人员评价、专科理论以及操作技术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符合,应直接聘用,对于考核未合格者,应给予其试用期,试用期为年之后根据上述流程继续进行考核,直至每位护理人员的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为止。2)成立护理管理小组。①小组制定合理的医疗计划。由于患儿“易受伤害”,因此对患儿的护理工作的要求必须严格。对于这种比较常见的状况,该院专门设置了以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及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管理小组,以此可以让每个环节可以彼此控制并相互产生配合。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前,护理人员应当首先对患儿当前的状态进行细致并彻底的分析,细致分析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并依据患儿当前的状态做出一套全面的预防和解决方案。②小组成员定期接受培训。在实施护理工作之前,小组护理成员应当接受院方优质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并不断充实其知识和提高护理技能,并丰富其护理经验,进而确保护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或纰漏。对于没有足够专业能力的人员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培训,如果在最终评估前还未通过评估,应禁止其参加重要的护理工作,这样的举措将从根本上减少医务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缺陷所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可能性。3)制定儿科管理制度,依据医院下发的绩效考核指导方案,并由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讨论,将符合科室实际情况的各项制度进行制定,并将月考核、奖惩制度、工作风险制度以及护理工作量纳入其中,同时根据每位儿科护理人员的不同班次合理安排,对于工作量大并且夜班风险高的班次,应适当进行倾斜。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9%高于对照组的86.76%,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47%低于对照组8.82%,P<0.05。

3讨论

儿科科室不仅存在一般的护理风险,还有其自身特定的独特风险,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服务质量,让患儿能早日恢复健康,一直都是儿科科室的研究重点所在。在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对儿科临床常见的风险因素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根据患儿的临床风险症状,可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对于儿科医护人员来说,要将风险防范意识的管理措施时刻记在心里,贯穿治疗的各个过程和阶段。一旦临床治疗中出现护理事故或缺陷,会给患儿及家属带来非常大的痛苦,若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这种过失是无法挽回的,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总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国内儿科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发展是比较晚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医护人员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护理风险防范作为医院众多风险防范中的一部分,需要在医院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持较为同步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风险防范管理。在儿科科室中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知与意识,让各项护理措施都能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可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质量。患儿在刚入院时,护理人员就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查监督,对医生给予的医嘱再次确认,监督患儿切实执行,一系列的操作结束之后,与医生进行再次核对,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同时保证患儿与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一旦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将情况如实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针对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志方.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165-170.

[2]闫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5):119-120.

[3]温小芳,刘肖群,郑从娟.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5):85-88.

论文作者:  张雪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论文_  张雪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