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分析-基于秦巴山区商洛市2008—2017年的经验数据论文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分析
——基于秦巴山区商洛市2008—2017年的经验数据

郭 萌1,王 怡 1,2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 710119)

摘要: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的商洛市为样本,对2008—201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测度和减贫效应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减贫的主要动力,旅游产业是特困地区的优势产业,旅游业是特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发展旅游业是区域脱贫的主要推力。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民培训,使旅游业更好地促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

关键词: 旅游业收入;经济增长;贡献度;旅游减贫

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都很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减缓贫困等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显著[1]。贫困连片地区多位于比较边远的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限制,现代农业以及工业水平不高,但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良好的气候与环境。近来年,中国旅游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排除部分年份突发危机事件的影响,全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表现尤为突出[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旅游业在贫困减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的减贫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治理都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评述

国外学者关于旅游业对贫困减缓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主要有3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旅游业发展对于贫困减缓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如Jiang等[3]在对亚太地区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发现,旅游业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贫困发生率越低。第二种观点认为,旅游业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并未产生减贫效应。如Kim等[4]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增大,使得贫困发生率不减反增。第三种观点认为,旅游减贫作用有限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Truong等[5]认为旅游业对贫困减缓有一定的作用,但非贫困人群和旅游经营商才是主要受益者。

由机身—机翼对接装配协调准确度分析实例可知,利用T-Map表示偏差波动,若给出faF和waF的实际变动位置,即可利用基于T-Map的协调方法将其转化为映射点的实际坐标位置,并直接通过坐标空间域判定装配累积误差是否满足协调精度要求,满足了点测量模式和点测量设备检测的容差控制需要。从表3可以看出,将映射点的坐标转化为规范重心坐标,可直观表示映射点在T-Map中的相对空间位置,使偏差波动的计算更简单。

在计量模型 (2)中,OFDIit为决策变量,如果企业i在t年度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则记为1,不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则记为0。β0为常数项;Finance代表衡量融资约束程度的综合性指标;Control包括了所有控制变量。Dummies涵盖了行业、地区、年份3个虚拟变量,控制东、中、西部地区因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ε是误差项。鉴于融资约束与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之间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t-1表示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业对贫困减缓的作用与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领域,这个研究逻辑暗含了一个前提假设,即默认了旅游发展能够促进贫困减缓,在无形中支持了国外学者的第一种观点。如马忠玉[6]研究发现,中国许多地区旅游资源的聚集和贫困人口的聚集高度重叠,因而旅游开发成为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也有部分学者支持国外学者的第三种观点,认为旅游减贫效应呈现出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如杨霞等[7]利用2000—2010年西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发现二者存在“U”型非线性门槛效应。

综合以上研究,虽然关于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结论不尽一致,特别是使用跨国或省际面板数据时,由于研究将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样本混合进行实证检验,可能会低估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从而无法准确测度和分析旅游发展对贫困地区的减贫效果。但是,若选取贫困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则可弥补中观和微观层面贫困县数据的不足,研究将更加贴近真实的旅游减贫效应。本研究选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的商洛市作为样本,其所辖6县1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深入研究旅游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在脱贫攻坚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 经济增长与减贫

2.1 收入是衡量贫困的最主要指标

英国学者朗特里1901年在其著作《贫穷:对城市生活的研究》中,用“维持体力最低需要”的“购物篮子”所需货币测量了英国约克市的贫困线以及贫困发生率,这是以“收入标准”确定绝对贫困的世界通行做法[8]。中国自1978年以来,以“人均年纯收入”为指标先后3次划定贫困线,分别是1978标准(1978—1999年称为农村贫困标准,2000—2007年称为农村绝对贫困标准,按1978年价格100元/人/年)、2008年标准(2000—2007年称为农村低收入标准,2008—2010年称为农村贫困标准,按2000年价格 865元/人/年)、2010标准 (即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于2011年确定,按2010年价格2 300元/人/年)。虽然致贫原因以及贫困表现是多维的,但收入是衡量贫困的最直接、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指标。

2.2 经济增长是减贫的主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减贫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9]。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认为,生产力不发达是中国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减贫的主要手段。习近平创新性地提出了要解决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0]。因此,生产力是减贫的主要推动力量,而经济增长作为生产力的核心指标当仁不让地成为减贫的主要动力。学术界也以实证分析的形式证明了经济增长对中国减贫的促进作用。如胡鞍钢等[11]研究指出,持续的经济高增长是减少贫困人口的基础;汪三贵[12]研究证实,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大规模减贫成就是高速经济增长和扶贫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高速的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2.3 经济增长与减贫的相关性分析

经济增长对于减贫具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作用,直接作用是经济增长可以为贫困地区人口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间接作用是经济增长使得政府更有能力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表1为2010—2017年全国与陕西省人均GDP、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贫困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对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与反映贫困程度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人均GDP与贫困发生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贫困发生率之间均有着非常强而且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足见经济增长对减贫的重要作用。

3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

3.1 研究区概况

3)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按照上述模型方法进行计算,秦巴山区商洛市2008—2017年旅游收入依存度和旅游业贡献率的计算结果见表3。

表1 2010—2017年经济增长与贫困发生率的关系

表2 经济增长与贫困发生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检验

3.2 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借鉴专家学者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方法,选取旅游收入依存度和旅游业贡献率来验证2008—2017年商洛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依存和贡献程度。选取商洛市GDP、旅游综合收入、全年接待游客数量与人均GDP作为研究指标。数据来源于2008—2017年《陕西省统计年鉴》与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旅游收入依存度结果分析。表3数据显示,2008—2017年商洛市旅游收入依存度分别为6.01%、10.26%、16.88%、18.77%、23.35%、26.51%、26.60%、28.12%、28.57%、32.53%,表明商洛市 GDP 对于旅游业的依赖程度在逐年增加,旅游业在商洛市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2012年之前,商洛市旅游收入依存度低于25%,在此期间商洛市旅游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稍低;2012年以后旅游收入依存度明显上升,2017年高达 32.53%。2008—2017年商洛市的旅游总收入从10.46亿元增长至 260.52 亿元,GDP 从 174.04 亿元增长至800.77亿元,十年间GDP增长显著,这表明旅游业是商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旅游收入依存度的增长中可以发现,旅游业在商洛市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3.2.1 描述性指标计算

1)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收入依存度是指区域旅游总收入占区域GDP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依赖程度。

第一,推动金融机构合作,将金融链与产业链相结合,针对新兴产业的行业生命周期对产业融资模式进行顶层设计,推动以政府机构为平台,多机构合作的多阶段融资体系的构建。

其中,TIDn为区域旅游收入依存度,TRn为区域当年旅游业总收入,GDPn为区域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悼亡》二首堪称商景兰文学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它容纳了家国之变、丧夫之痛以及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观照思考。商景兰后期诗歌的丰富内涵,均离不开这些深层意蕴的交叠变化。其对于香奁之作的变革,体现在如下两个层次。

第二位要介绍设计师是Christian Lacroix。就学术角度而言,他的设计哲学向所有人说明时尚史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让旧事物无休止地复兴”这句话,他曾在不同场合强调过。

为了观测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及带动效应,对商洛市2008—2017年的旅游总收入以及GDP分别取对数,得到lnTR和lnGDP两列数据。对商洛市旅游收入(TR)与GDP、lnTR与lnGDP作散点图(图1),发现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故采用OLS回归,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分析(表4)。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全境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所辖6县1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5个县为深度贫困县。商洛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便捷,在全国享有“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美誉。近年来,商洛市按照“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旅游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现已建成各类景区景点65处,其中3A级以上景区34处,4A级以上景区10处,5A级景区1处,境内拥有国家森林公园4处、地质公园2处、水利风景区5处、湿地公园3处,特色小镇14个,美丽乡村16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2017年接待游客4 780.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60.52 亿元,占到 GDP 的 32.53%,旅游业已经成为商洛市增长势头最猛的支柱产业。商洛市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主导产业和生态环境在全国贫困地区中具有较强的共性特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深入研究商洛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为同类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研究资料与借鉴参考。

表3 2008—2017年商洛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指标测算结果

3.2.2 结果与分析

我必须要小心。我是不相信浪漫的,我知道如果要不发生什么,最好现在告辞。我站起身来,感谢她的款待,正要婉转地提出离开的套辞。

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商洛市旅游收入对GDP弹性为0.485 3,即旅游收入每变化1%,能够引起GDP向相同方向变化0.485 3%。回归方程拟合度R2等于97%,方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说明商洛市旅游业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

2)旅游业贡献率结果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旅游业贡献率除了2011、2014和2016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呈增长趋势,均值为38.85%,说明旅游产业对商洛市GDP增长的贡献非常大,旅游业已经成为商洛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正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商洛市以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2017年旅游业的贡献率高达59.83%,说明商洛市旅游业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3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

其中,TCRn为区域旅游业贡献率,TRn-1为区域上一年旅游业总收入,GDPn-1为区域上一年国内生产总值。

表4 2008—2017年商洛市旅游收入与GDP的对数指标

图1 lnTR与lnGDP散点图

对旅游收入变化率与GDP变化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如下:

2)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贡献率是指旅游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该指标衡量的是区域旅游消费增长对区域GDP增长所作的贡献。

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旅游收入变化率(lnTR)与GDP变化率(lnGDP)关系方程及分析结果如下:

2015年7月中旬到8月底,选择晴朗天气,于上午 9:00—11:00利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LI-COR,USA)测定各演替阶段优势种植物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测定时,选用开放气路,空气流速为 500 cm3·min-1,在外界 CO2浓度下大约为 350 μmol·mol-1条件下,用红蓝光源提供 1000 μmol·m-2·s-1光强进行测定,选择 3 株健康植物冠中部向阳枝条前端5~7片成熟完整的叶片进行测量,每个叶片记录3组数据用于统计分析。主要测定指标包括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WUEi)利用下式进行计算:

综上,商洛市旅游业依存度与贡献率具有突出优势,旅游业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性,因而旅游收入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4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减贫优势效应分析

4.1 旅游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力量

根据2008—2017年全国、陕西省、商洛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情况(表5)可知,从一般性水平比较来看,2008—2017年商洛市旅游收入依存度均值为21.76%,远高于陕西省均值13.56%和全国均值4.31%;商洛市旅游业贡献率均值为38.85%,也高于陕西省均值35.89%和全国均值7.44%。以上两项指标充分说明,商洛市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08—2017年全国、陕西省、商洛市旅游收入依存度趋势(图2)与旅游贡献率趋势(图3)可以看出,商洛市旅游收入依存度与旅游业贡献率均高于全国以及陕西省水平,且随着时间的发展有着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旅游业是以商洛市为代表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力量。

表5 2008—2017年全国、陕西省、商洛市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情况 (单位:%)

图2 2008—2017年旅游收入依存度趋势

图3 2008—2017年旅游业贡献率趋势

4.2 旅游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优势产业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工业不发达,缺少高科技的产业,但在环境、气候、地貌、特色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丰富[13]。商洛市作为全境地处秦巴山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优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便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其较之全国和陕西省的旅游收入高依存度(21.76%)和高贡献率(38.85%)充分表明旅游业是区域脱贫的优势产业。旅游业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可以为农村常住人口提供众多就业岗位,贫困农户可以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盘活本土资源,将区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有效结合,以种植、养殖、劳务、餐饮、服务等形式增加经济收入,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

4.3 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旅游业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优势产业,不仅可以为贫困农户增加经济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产业由小农业向休闲农业的转型发展,充分吸纳了当地农村居民就地创业和就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和秦岭特色小镇建设的大力推进,旅游业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产业,旅游业产业脱贫成效显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供给情况:国产钾方面,盐湖装置正常运作,厂家库存维持低位;青海盐湖上调11月报价,基准产品60%晶粉到站价上调50元/吨至2400元/吨,恢复返利政策50元/吨。进口钾方面,到船量仍较少,大合同货源预计11月中下旬开始到货;港口钾库存降至160万吨左右,62%俄白钾主流报价降至2480-2500元/吨。边贸钾方面,库存一般,到货量略增,但可售现货仍较少,62%俄白钾报价维持在2250-2300元/吨。

5 旅游减贫政策建议

5.1 引入市场机制,转变发展模式

旅游业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在近十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其高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战略的政策倾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使得政府因地制宜地对旅游业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注资。但在推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管理绩效低、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激发和培养内生动力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14]。旅游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在于企业化发展,应该逐步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将旅游产业置于市场竞争之中,由旅游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营和营销,促进旅游业市场化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

5.2 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15]。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小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贫困地区在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创建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将小农业变为大农业,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转型,培育创意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型业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农田生态保育和乡村景观功能,支持建设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立体化发展,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水平。

5.3 加强农民培训,实现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16],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就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宣讲扶贫政策,引导贫困户树立主体意识,通过宣讲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政策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勤劳致富典型,表彰先进典型,传播脱贫经验,激发贫困农民的脱贫志气和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发展旅游业和集体经济,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务工、稳定致富,实现其自我发展,共建文明向善民风,实现乡村振兴。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高依存度和高贡献率充分说明了旅游业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中旅游业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旅游业发展一定要注意处理好短期建设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变“输血式”支持为“生血式”引导,使旅游业在农民增收、乡村建设、全域发展上更好作为,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推力,为贫困地方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自我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崔 峰.近30年来中国旅游业经济影响力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6):64-67.

[2]秦其文.湘鄂渝黔边旅游扶贫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4):68-72.

[3] JIANG M,DELACY T,MKIRAMWENI N P,et al.Some evidence for tourism alleviating povert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3):1181-1184.

[4] KIM K K,MARCOUILLER D W,DELLER S C.Natural amenities and rural development:Understanding spatial and distributional issues[J].Growth and change,2005,36(2):275-298.

[5] TRUONG V D,HALL C M,GARRY T.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poor people in Sapa,Vietna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4,22(7):1071-1089.

[6] 马忠玉.论旅游开发与消除贫困[J].中国软科学,2001(1):4-8.

[7] 杨 霞,刘晓鹰.旅游流量、旅游构成与西部地区贫困减缓[J].旅游学刊,2013,28(6):47-55.

[8]田一苗.贫困线的变迁和测量: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J].统计与管理,2017(1):87-88.

[9]蔡 昉.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扶贫理念、实践及其全球贡献[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10):4-20,156.

[10]石云霞.论“四个全面”的重大理论贡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9):8-14.

[11]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5-115.

[12]汪三贵.中国40年大规模减贫:推动力量与制度基础[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32(6):1-11.

[13]王 怡,周晓唯.精准脱贫与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于2010—2017年扶贫经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6):47-56.

[14]郭 萌,王 怡.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J].商洛学院学报,2018,32(2):6-12.

[15]王 怡,段 凯.阿马蒂亚·森经济学思想对西部精准脱贫的启示[J].商洛学院学报,2017,31(5):91-96.

[16] 蔡小伟.从新时代扶贫开发思想看“精准扶贫”[J].人民论坛,2018(3):56.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tourism poverty reduction in centralized and depressed area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data of Shangluo city in Qinba Mountain Area from 2008 to 2017

GUO Meng1,WANG Yi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2.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Abstract: Taking Shangluo city in Qinba Mountain Area, a concentrated area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as a sample, the empirical data from 2008 to 2017 is analyzed.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of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poverty reduction, tourism industry is a dominant industry in special hardship areas,tourism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economic growth in special hardship areas and the main thrus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oncentrated contiguous areas should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s, develop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strengthen peasant training, so that tourism can better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tourism revenue;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tourism poverty reduction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39-8114(2019)15-0179-0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5.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郭 萌,王 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分析——基于秦巴山区商洛市2008—2017年的经验数据[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5):179-184.

收稿日期: 2019-05-06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9Z047);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19KRM048);陕西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研究计划项目(64)

作者简介: 郭 萌(1981-),男,陕西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电话)15109141518(电子信箱)2654485101@qq.com;

通信作者 ,王 怡(1978-),女,陕西商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制度创新与法经济学研究,(电子信箱)slwangyi@163.com。

标签:;  ;  ;  ;  ;  ;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减贫效应分析-基于秦巴山区商洛市2008—2017年的经验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