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情绪及体重的影响论文_李玲

李玲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情绪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4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循证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平均体重指数以及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减肥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情绪;体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57-02

近些年相关调查显示肥胖症患者是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心脑血管高发病率,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因素有关,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从而降低诊疗护理效果[1]。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4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循证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以及平均体重指数、体重下降幅度变化情况,从而论证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在(53.2±2.5)岁。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在23~75岁,平均年龄在(53.5±2.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3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完成各项检查,根据患者内分泌疾病类型不同,给予对症治疗,护理人员循医嘱给予患者临床用药护理,并嘱患者控制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2.2实验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实施的主要方法及内容如下,选取4名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建立循证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向患者介绍相关病症恢复健康病理,通过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疏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2)健康教育:通过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以及视频影音资料的方式,向患者普及相关基础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因不熟悉相关疾病诊疗,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3)日常作息干预:日常作息干预包括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①饮食:向患者介绍单位日常饮食所含能量、热量,指导患者科学统计日常能量、热量摄入情况,从而提高患者对自身饮食热量、能量摄入的控制,嘱患者减少巧克力、奶酪等高能量饮食物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等饮食物的摄入量。②生活习惯:嘱患者餐后半小时应尽量站立,按摩胃脘部从而促进胃肠食物消化,白天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调整自身作息习惯,晚上10点前上床休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从而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变化情况,本次研究参考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观察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变化情况,症状自评表(SCL-90)满分5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越强烈,对个体日常生活影响越重。

(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平均体重指数、体重下降幅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变化情况以及平均体重指数、体重下降幅度变化情况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变化情况,具体情况为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为3.21±0.52,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为3.19±0.51,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t=11.023;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为0.61±0.12,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为2.39±0.41,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表(SCL-90)量表得分与对照组相比,t=0.012;P<0.05,存在明显差异.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平均体重指数、体重下降幅度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体重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近些年临床研究认为体内体内多种激素趋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机体各项生理代谢功能可正常运转,若个体体内激素分泌障碍,即打破机体原有的平衡状态,代谢功能失常可致机体能量摄入偏多,脂肪积聚形成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2]。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依从性,降低个体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应激反应[3]。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患者自身对个体饮食、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规律的控制能力,使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由传统被动接受诊疗者向自身疾病治疗参与者的角色进行转换,提高减肥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君.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6(10):193-194.

[2]尹丹.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情绪及体重的影响[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3):177.

[3]李文文,陈丽丽.探讨分析整体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的意义及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18):235-236.

论文作者:李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症患者情绪及体重的影响论文_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