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腧穴贴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杨文龙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九甲镇卫生院 666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腧穴贴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182例为观察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91例)及对照组(9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给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腧穴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腧穴贴敷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中药腧穴贴敷;疗效

慢性胃炎是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炎性病变,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用药、酗酒、不节饮食、精神高度紧张等多种因素相关,本病患者早期无特征性表现,伴随病情的慢性发展,逐渐出现上腹痛疼痛、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1-2]。现阶段的慢性胃炎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饮食行为干预为辅,根据患者致病原因及临床表现针对性给药,以抗菌类、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等常用[3]。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我院近年来对部分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开展了中医内外治法联合干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现结合部分病例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182例为观察目标,男96例,女86例,年龄28~76岁,平均(52.19±2.37)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6.29±1.02)年,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且确诊为脾胃虚寒型者;病例资料完整者;近3个月内未接受针对性治疗者;认知水平、精神状态正常者。排除标准:合并消化系统其他类型病变者;合并重要脏器组织器质性、恶性病变者;临床治疗无法耐受者;合并幽门梗阻者;合并其他类型炎性病变者。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91例)及对照组(9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给药,主要组分:白芍18g,黄芪、桂枝、干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饴糖30g,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加味,反酸者加味海螵蛸9g,腹痛者加味厚朴、佛手柑,乏力者加味制附子,上述组方为一剂,加入500ml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煎汁至200ml左右,分早晚两次顿服给药,连续给药2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腧穴贴敷治疗,中药主要组分:桂枝、五味子、补骨脂、丁香、肉豆蔻、肉桂、花椒等各30g,吴茱萸、制附子各10g,研磨成粉末状备用,向患者介绍腧穴贴敷的主要方式,选取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及神阙等八个腧穴,对相应腧穴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取新鲜姜汁将中药粉末调制成糊状,各腧穴均取1cm3大小固定于相应的部位并用医用胶布进行覆盖固定,中药腧穴贴敷的时间在3~4h左右,每日给予1次腧穴贴敷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保持相关腧穴皮肤清洁干燥,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4]:治疗后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情况为参考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其中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黏膜炎症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胃黏膜炎性状况显著改善,无出血、糜烂情况,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0~70%;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显著好转,胃黏膜持续性出血、糜烂,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足4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对照组为87.9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的慢性病变,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寒,本病的发生受饮食、机体疲累、精神紧张、肾阳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芪建中汤始载于《金匮要略》,其中黄芪、饴糖属君药,具有较好的健脾和胃、益气止痛的功效,方中桂枝、白芍具有柔肝通经、助阳益气、镇痛等功效,同时桂枝中富含桂皮醛和桂皮酸等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胃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增生。干姜及大枣可健脾温胃、驱寒益气,甘草可调和诸药。整方具有较好的健脾和胃、止痛补虚等功效。中药腧穴贴敷是诊疗中常用的中医外治法,能够将中药直接作用于相应腧穴,通过局部刺激,可达到疏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等的功效,同时中药直接透皮吸收,不经口给药,不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中医内外治法联合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腧穴贴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慢性胃炎患者诊疗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海清.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4):76-77.

[2]耿艳,皇甫沁媛,范利锋,等.半夏泻心汤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2):2478-2481.

[3]李晓慧,刘彩云,周青.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8):23-24.

[4]魏晓广.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9):68-71.

论文作者:杨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腧穴贴敷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杨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