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泵站两邻近沉井基础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论文_肖三秀,张裕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

摘要:结合某地区污水改造泵站工程实例,对沉井工程降排水施工和地基土加固进行介绍,采用小分节、多次下沉的施工方案,满足软弱地层条件下沉井施工需要。采用方钢搭设沉井接高施工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沉井内壁脚手架和模板施工难的困扰,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沉井;分节;下沉;封底

引言

沉井工程是一种特殊的深基坑施工方法。首先,沉井施工作业面小,不受场地限制;其次,相较于放坡明挖施工,虽然工程周期延长,施工难度加大,但挖除土方量少,沉井井壁又可以有效挡土,施工中无需设置额外支护,对周围的土体扰动小。一般沉井工程会配合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来保障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鉴于沉井基础稳定性好,承载作用显著,在如桥梁墩台基础、地下泵房、矿用竖井等深基础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某污水泵站工程沉井施工为依据,论述两相邻沉井施工的施工方法,采用小分节、多次下沉的施工方案,为软弱地质情况下沉井下沉提供思路。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根据地区污水量预测与计算,确定泵站设计规模为1.5m3/s,占地面积1986m2。场地地貌属于汉江一级阶地,泵区西侧为机场河明渠和现状道路,南侧为在建住宅小区。工程设计范围内主要构筑物有格栅间、泵房、阀门井、流量计井、管理房等。其中起污水清理和提升功能的格栅间和泵房,由于两者深度较大,均采用沉井施工。

泵房沉井顶面标高为21.000m(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5.450m。其规格为长15.5m,宽11m,深13.3m,刃脚高度为2.25m,井壁厚1m。格栅间沉井顶面标高为21.000m,刃脚底标高为8.100m。其规格为长16.2m,宽5m,深10.7m,刃脚高度2.2m,井壁厚0.7m。格栅间与泵房两者相距5m,由D1020污水管道连通。

泵房沉井有一面厚0.5m中隔墙与井壁同时浇筑下沉,平面尺寸见图1。格栅间沉井有两面厚0.4m中隔墙与井壁同时浇筑下沉,平面尺寸见图2。

由土层分布情况可知,本场地地质较差,作为地基承载层的(4)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较低,应进行加固处理。

1.3 水文简况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有两层:一层为赋存于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其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生活排放水渗透补给;二层为赋存于下部砂层中的孔隙承压力水,水位和水量较为稳定。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00~4.00米,水位标高为17.80~21.20米。根据武汉地区经验,承压水位标高为18.00~20.00米,年变幅为3~4米。

本场地附近无污染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

2 沉井降水及支撑防护体系

2.1 沉井降水设计

沉井下沉前,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工程场地赋存承压水。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基坑开挖易产生坑底突涌。为保证沉井排水下沉和干封底,在泵房与格栅间周边共布置6口降水井,1口观测井,并在沉井底部设有集水坑,保证沉井内外排水干作业。

2.1.1 井外降水设置

管井孔径为550mm,钢管管径250mm,管井长度为26m,滤水管有效长度6m,单井出水量不小于20m3/h。填砾采用不规则瓜子片,不含岩粉和泥,填至相应标高后方可采用粘土球填至地面。降水时要求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1m以下,满足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要求。

2.1.2 辅助降水措施

1)土方开挖期间,如沉井内潜水在短时间内不能完全通过降水井降低,发生局部大量透水时,可采用明排法导水,即在含水区域挖坑(坑大小根据水量和现场情况而定),下入滤管,管外填充级配砂石,管内下泵抽水。

2)沉井沉至设计标高后,在槽内挖设排水盲沟和集水坑,集水坑内下滤管,滤管四周及排水沟内填满碎石滤料。将边坡渗水、雨水等引入集水坑后用水泵抽走,排水盲沟坡度不少于1%。

3)在沉井顶部散水上砌一道挡水墙,以防雨水、坑外积水流入坑内;散水周边设置排水沟;基坑周边场地及时进行硬化处理。

2.2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由于格栅间和泵房采用整板基础,埋深大,基础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为保证沉井顺利施工,本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桩对泵房和格栅间沉井土体进行加固。

泵房刃脚下为一排Ф600旋喷桩,需确保桩底进入粉土层或粗砂层不小于1000mm,刃脚标高以上为空桩,实桩桩长4.92m,桩中心间距为1000mm;沉井结构边线200mm外为Ф600@450旋喷桩,确保桩顶标高在淤泥质粘土以上500mm,实桩桩长12.18m。

格栅间沉井结构边线200mm外为Ф600@450旋喷桩,桩顶标高确保在淤泥质粘土以上500mm,桩顶标高以上为空桩,实桩桩长8m。

3 沉井制作及下沉施工工艺

3.1 沉井制作高度

为降低沉井施工难度和下沉时发生倾斜机率,沉井一般采用分节制作、分节下沉方法。沉井分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并能使其顺利下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设计要求,沉井每次下沉高度定为3m,泵房沉井分5次制作4次下沉,格栅间沉井分4次制作3次下沉。采用流水作业,泵房沉井与格栅间沉井下沉交替进行,综合利用井壁混凝土养护的时间,有利于缩短工期。

3.2 刃脚支设形式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采用垫架法。采用垫架法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50cm,再在其上铺设垫木和垫架。模板加固木枋规格选用10mm×5mm,间距0.25m。垫木采用1.5m×0.2m×0.2m的方木。垫架的数量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泵房沉井垫木间距为0.5m,数量为98根;格栅间沉井垫木间距为0.7m,数量为57根。垫架应沿刃脚对称铺设,布置形式见图4。

3.3 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

3.3.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

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取土机械设备→挖土下沉→井内外排水、降水→边下沉边观测→纠偏措施→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观测沉降稳定情况→井底设碎石盲沟、集水坑→井内封底垫层→底板防水处理→底板钢筋施工与隐蔽工程验收→底板混凝土浇筑→井内结构施工→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回填土。

1)下沉准备

下沉前首先将预留孔洞木模板拆除,然后砌一砖厚标准砖将洞口封塞,防止泥土流入工作井内。

用水准仪将下沉标高标注在沉井外侧的四个基准点,以便随时掌握沉井的下沉变化情况。

抽离枕木必须由中间往两侧对称、同步进行。沉井下沉时根据设计要求井壁砼强度必须达到100%。

2)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

沉井内的分层挖土和土方吊运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法。根据本工程的沉井施工特点,采用一台30T的吊车负责提升井内土方吊运至地面装车外运。泵房两个井孔空间较大,可增配一台小型(0.25m3)液压反铲挖掘机和人工配合开挖,格栅间以人工开挖为主。采用流水循环作业,合理运用汽车吊出土。井内靠周边的土方以人工开挖、扦铲为主,以此严格控制每层土的开挖厚度,防止超挖。

3)沉井下沉

沉井下沉采用排水下沉,沉井内设排水坑,边挖边用水泵抽水。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碗形挖土自重破土方式。在井内挖掘,从中间开始挖向四周,均匀对称地进行,使沉井能均匀竖直下沉,每层挖土厚度为0.5m,在刃脚处留1.0m宽土台,人工逐层切削,每人负责2~3m。切削方法是按分层顺序逐渐往刃脚方向削薄土层,每次削5-15cm,当土垅挡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破土下沉。削土时应沿刃脚方向全面、均匀、对称地进行,使沉井均匀平衡下沉。刃脚下部土方必须边挖边清理,并且保持沉井中心与刃脚处的土台高差在0.5m左右。

沉井下沉时,由专人负责监挖,做到边沉边观测,随时掌握下沉速度,防止沉井倾斜或超沉,挖土从中心向周围对称挖土,以保证沉井均匀下沉,当下沉至设计标高还有1.5m时,要放慢挖土速度,当下沉至设计标高还有1.0m时,要停止人工下沉,让沉井由于自重而下沉,最后根据下沉具体情况分析计算出挖土深度,继续慢慢地进行人工挖土,以防超沉。

3.4 施工平台及脚手架搭设

1)施工平台搭设

由于沉井采用小分节、多次下沉的施工方案,为简化沉井内侧脚手架搭设,方便内壁模板架设,根据井孔长宽,选用100×80可伸缩方钢,厚7mm,沿着井壁和中隔墙预埋的套筒按60cm间距铺设,再在其上满铺模板作为施工平台。其优点是沉井内外壁仅需搭设3m脚手架,可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更无需担心沉井突沉引发内壁模板松动。

2)脚手架的搭设参数

沉井内外采用双排落地脚手架,其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1.06米,立杆的横距为1.1米,立杆的步距为0.6米;沉井内外脚手架搭设均为高度为2.7m,立杆计算采用单立管;内排架距离壁板长度为0.35米;大横杆在下,搭接在大横杆上的小横杆根数为2;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0.80。

4 结语

本工程作为改善一方水土的水务改造工程,汇聚地区污水、提升至污水处理厂综合处理,是雨水、污水分流的重要节点。鉴于场区地质条件较差,采用沉井基础小分节、多次下沉的施工方案,结合轻型井点降水和高压旋喷桩加固土层,极大的满足了沉井施工的需要。施工平台的搭设,较好地解决了沉井内壁脚手架和模板施工难的困扰,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 周申一,张立荣,杨仁杰.沉井沉箱施工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0-01.

[3] 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 昝军宏,饶斌.沉井基础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与工程,2012.

[5] 陈平,史志利.泵站沉井刃脚结构形式设计的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13(24).

论文作者:肖三秀,张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某泵站两邻近沉井基础降排水下沉施工技术论文_肖三秀,张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