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论文_朱彦霖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论文_朱彦霖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工程整体质量,这就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加以掌握。在确保混凝土使用质量达标,必须要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并做好材料配置、检验等工作应用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这就能够为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施工技术,混凝土自身具有抗压性好、粘结性高、成本低和易于加工等特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被广泛使用。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该明确技术标准,优化技术条件,提升技术水平,保障技术安全,有效防范混凝土质量通病,切实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整体使用质量与安全。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及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混凝土浇筑技术指的是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水泥、砂石、水、加固型的拌合料共同搅拌制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大模板现浇结构、薄壳结构、使用升板、滑模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中,以不断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包覆的钢筋可承受拉力较强,且其外部包裹的混凝土层也能有效分担钢筋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质硬、耐久、防火性能良好等优势,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中,不仅能提高建筑物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整体施工成本,因此,其现已成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2.1检查与准备材料

通常来讲,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将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务必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查与准备工作,务必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建筑材料进行核验。譬如沙石、水泥等材料的核验工作,需要根据材料的具体类别、等级、合格情况、性能以及生产日期等情况有所了解。其中在材料的检验过程中,运用抽样检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安全地检查待检材料,满足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此外,施工人员在明确建筑材料的规格与品种外,应对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核对工作,以确保材料的数量、类别与设计图纸的要求相符,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的规格具有严格的要求,规格较大容易出现开裂现象,规格较小又难以满足建筑的整体强度的要求。所以,核验混凝土规格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基础,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保障。

2.2制作混凝土过程

在混凝土检查工作完毕后,施工人员需要明确具体的施工需求,并展开相应的混凝土配制工作。其中制作混凝土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对混凝土所需的水泥、外加剂、水以及沙石的数量进行控制,并掌握好各种添加材料的顺序,以防止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在搅拌与配置混凝土中,施工人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举措,控制搅拌时间,并在配制后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工作。其中,粉煤与沙石质量、成分组成、搅拌均匀程度以及材料比例等都是成品检验的主要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检验的实际误差小于6%。如果超过6%,施工人员则需要对混凝土成品进行重新调整,或加入沙石、或水泥,以此缩减误差率,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奠定基础。

2.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卸料高度,一般不超出2m,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实际浇筑高度应当控制在3m以内,所采用的下料浇筑方法中,以串筒和溜管等方式比较常见。以竖向结构作为施工对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将混凝土水泥砂浆填充于底部,厚度在50-100mm之间,以实际浇筑高度为依据,适当提升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通过合理调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可靠。在振捣混凝土拌合物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的实际情况,一旦发现变形或者移动情况,则必须要及时调整,确认修好后方可继续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针对柱子与墙体连接部位的梁板,在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柱子和墙壁进行浇筑,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在浇筑梁板,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下沉而导致裂缝出现。梁板混凝土浇筑必须保持同步,结合梁的实际高度来进行分析,若梁的高度在1m以上,则可以单独浇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可靠。

2.4混凝土振捣关键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关键技术的掌握,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振捣效果。若采取插入式振捣的方式,要控制好移动间距,一般在振捣半径的1.5倍以内。在轻骨料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一般令移动间距在振捣半径之内,以达到良好的振捣效果。在应用振捣器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其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以振捣半径的0.5倍作为最大范围,并且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与钢筋、模板发生碰撞,否则会影响实际振捣效果。振捣器使用过程中,所掺入混凝土的深度应当控制在50mm以内,以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得以规范有序进行。表面振捣器应用过程中,要控制好移动间距,结合已振捣部位实际情况,令振动器覆盖其边缘,从而保证表面振捣质量可靠。附着式振捣器的运用,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间距,保证设定的科学性,令其与模板规范连接,从而切实提升混凝土振捣质量。干硬性混凝土与轻骨料混凝土在实际振捣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出发,来科学选择振动方式,在这一方面,加压振动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要仔细观察模板、支架、钢筋等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变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令混凝土浇筑构件质量可靠,能够与建筑工程相关设计要求高度相符,这对于混凝土施工处理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要科学选择振捣器,并加强其作业质量的控制。在这一方面,混凝土表面不可出现浮浆现象,混凝土不可下沉,进而有效控制振动作业时间,确保其处于标准范围内,不可出现过振的情况,否则极易导致混凝土均匀性受到影响,造成离析与返浆情况,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5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是进一步确保浇筑混凝土施工质量与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施工技术,可以分成自然养护、洒水养护等多种施工技术类型,具体需要结合实际的环境特征等进行合理选择。比如,针对自然养护而言,施工单位要确保养护温湿度设置的适宜性,尽量遵从自然的气候变化特性。而洒水养护则是在外界环境中的气温超过25℃之后,要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之后的6h内开展,尤其是干硬性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要立刻开展养护施工。此外,一般类型的混凝土的养护施工一般适宜控制在7d左右时间,而如果对抗渗性能等具有较高要求的混凝土,相应的养护时长一般不得少于14d。

3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生活品质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使用混凝土浇筑技术,如何保障混凝土浇筑在施工作业环节中的功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施工实际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特征、浇筑部分的功能属性,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增强施工意识,以此提升混凝土浇筑的专业化、规范化与效率化。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09.

[2]黄登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6):7-8.

论文作者:朱彦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论文_朱彦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