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文化研究论文

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文化研究论文

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文化研究

陈金华,周小荷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 禹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治水的英雄,他因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而家喻户晓。在不断发展演化中,禹的形象逐渐被神化,后来成了水神的象征,在我国随处都可以发现供奉禹王的禹王庙,每年都有各种关于禹王祭拜的活动。禹已成了人民心中崇拜的英雄,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该文以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仪式为研究对象,认为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实际上反映出了在农耕时期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征服自然的欲望,禹王崇拜是箭板地区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禹王崇拜;文化信仰;农耕文化;社会价值

1 箭板地区禹王宫概况

1.1 箭板禹王宫的地理情况

箭板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距乐山市城区约80 公里,现在是沐川县下属的一个镇,关于它的名字来源也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因龙溪河从陡峭的鱼箭山下奔腾而过,箭板古镇依山而建,鱼箭山的地形像一张拉满的弓,而龙溪河就像搭在弓上的箭一般,因而当地人为它取名为“箭板”,当地人也叫“介板镇”,箭板镇的历史比较悠久,是古时川西有名的交通之地,箭板古时亦称马草乡,属于僰人等西南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域,现在境内聚居着汉族、彝族、回族等民族。箭板禹王宫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箭板镇箭板街道的顺河街中央位置,它地处沐川、犍为、宜宾三地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箭板镇的文化也变得更加独特,镇内的主要河流龙溪河发源于宜宾屏山县境内的蚂蝗岗和老君山,并在箭板古镇的五公里外的龙溪乡舍子山汇入岷江。

箭板镇最初是以水运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据箭板当地的一些资料记载,箭板地区的有着十分发达的商业历史,亦有“挑不尽的商州,塞不满的箭板”的典故。箭板地处于亚热带地区,盛产茶叶和白姜等农作物,由于箭板地处西南横断山脉,境内地势相对陡峭,陆路交通不便。龙溪河流经箭板在十多公里外的汇入岷江,沿岷江而下便可直达长江,继而通往全国,这样的环境为水运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来五通桥的盐巴、沐川的茶叶、 箭板的白姜等农作物通过龙溪河上的船只驶向全国。这也使得外面大量的外地客商来到箭板,禹王宫也正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而出生。沿着顺河古街道向下一公里的地方可以看到“三宫十一庙”的历史建筑遗迹,透过庞大的历史建筑遗迹足以看出当时箭板地区的繁华景象,只是繁华落尽,箭板古镇不免有些萧瑟。箭板地区除了有大量的建筑遗迹之外,在箭板地区至今还散佚着大量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故事与当地的民俗信仰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1.2.3 数据录入与统计 采用Epidata 3.1软件双人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及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记者了解到,在接下来的两年创建时间里,广东海事局将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托“平安西江”平台,不断建立完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正视问题,真抓实干,着力在防治船舶污染、处置闲置船舶、“三无船舶”,提升西江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等问题上取得更大成效,促进绿色航运、绿色港口、绿色生态文明发展,进一步把西江打造成“安全、畅通、绿色、高效”的航运大通道。

1.2 箭板禹王宫的历史渊源

箭板镇是一个平凡的小镇,在当地的地方志和一些文献资料中都难以寻到它的踪影,对于它的记载只有零星的散落于个人的游记或者散篇之中,对箭板禹王宫这件事的修建更是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多的古建筑遗址,这些古建筑到底是何人所建,到目前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这一切让这个偏远的小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仅凭箭板当地的财力的是无法支撑起禹王宫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技术。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得了解到,禹王宫的修建可能和当时的移民活动有关,禹王宫等古建筑是当时从湖广移民到箭板地区的移民所修建的会馆,我们在翻阅当地人的族谱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地一部分人的祖籍就是广东清远县等地,这说明当地是存在移民现象的,而且箭板在古时候具有便利的水运交通,商贸活动十分频繁,这些都为移民活动提供了条件。

农业的生产容易受到气候、 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人们在面对各种“天灾”的时候,希望运用神灵的力量来解决这些灾害,如当在发生洪涝灾害的时候,当地人会举行相应的祈福活动,以求退却洪水。在收获之后,当地人会借助禹王祭祀活动向上天祈福感恩,并期待来年的丰收。在今天沐川县城郊区的桃源山居深处,坐落着一座历史农耕博物馆,这里面展示了当地人民从事农耕文化的方方面面,为我们还原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也只是依靠那短短的几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家里,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而且学生在家里的预习时间更充足,因此,在家里预习时,家长可以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对于一些学历不高的父母来说,可以对子女的预习习惯及结果进行检查,而在其父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子女进行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子女的预习情况适时对他们进行鼓励,以激发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进一步使预习达到一定的效果。

在今四川、重庆等地区存在大量的禹王庙,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纪念夏禹治水功绩的禹庙,主要是供奉大禹,如四川汶川石纽山大禹庙是用来纪念大禹出生于此,重庆涂山禹庙是纪念大禹在此迎娶涂山氏; 第二是具有道德教化功能性质,用以彰显传统道德的禹庙,如成都禹庙、重庆忠县禹庙、奉节禹庙等;第三是指清代由外来入川移民所新造的会馆式庙宇,如成都洛带古镇的禹王宫。”[1]第三种属于四川独有的特色,在清代的四川地区,根据不同省籍建立了许多具有社区性的同乡会馆,并将会馆蒙上宗教色彩,禹王宫便是湖广移民入川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的。因为湖广地区水系发达,当地的百姓有祭祀崇拜治水有功的大禹的传统,因而湖广会馆也叫作禹王宫。

传统的农耕社会是由许多个体小农户组成的,小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容易破产,为了更好地提高生存力,小农户们往往采取群居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换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个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久而久之社会的协作发展也就越发完善。箭板地区的禹王崇拜习俗反映出了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农业社会文明的影子。箭板地区的禹王崇拜时间,主要有三个时间段。即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会有信众到此上香祈福,主要是以小型的祭拜为主。其二是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是比较隆重的,会在禹王宫举行盛大的活动,还会在禹王宫门前进行草龙表演活动。其三是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一天,一些人家会将煮好的鸡鸭鱼肉等东西拿到禹王宫进行祭拜。

1.3 箭板禹王宫遗址现状

箭板地区的民间信仰是当地人民长期在生产生活中衍生和发展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由于独特的地理文化特性,使得箭板地区的民间信仰、民族文化心理、民间习俗等具有异域风情的特点[2]。箭板地区的禹王崇拜是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密不可分的,具有丰富而持久的农业文明的精神特质。重视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理念,促进了社会的协作发展,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

通过残存的遗址规模来看,它的规模是较大的,也是当时箭板古镇上最大的一个建筑物,且箭板古镇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箭板镇箭板街道顺河街的中央位置,可见禹王宫的地位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禹王宫虽然已经破败了,但是仍然有人来此进行烧香礼拜,也会在这里进行重要的祭祀活动。现在禹王宫已经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政府也已经在和专家商讨保护的禹王宫的有效措施,禹王宫也将会作为一种精神继续存在。

2 箭板地区的禹王宫文化

由于时间久远,加之保护不善,箭板镇禹王宫遗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禹王宫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了。在禹王宫的正殿遗址上矗立着四根4m 多高的石柱,柱子两两之间采用榫卯结构相接而成。正殿前面有一个莲花池,水池四周镶嵌有大量精美的石刻。现在水池中水已经干涸,里面布满了各色的杂草。墙体用青砖和石灰切就而成,墙壁四周还有散落的青砖。最有趣的是在遗留下来的东西墙壁上还留有两幅巨型壁画,这些壁画大约是在2003年前后东西墙的夹壁被雨水冲倒以后才发现的,壁画用生硬的线条画出了古镇的地图,当地人认为这是当年张献忠藏宝的地图。在禹王宫正殿前面还有两只石狮子。在狮子旁边还立着一尊菩萨的石像,这尊石像据当地人介绍是在禹王宫里挖掘出来的。

大多数宝宝在心肌炎发病前的1~2周常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史,常见症状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疼、手足凉、肌肉痛等,去医院检查就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等体征。个别患病的宝宝会以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心脏病变中有脑部症状)起病,以急剧腹痛起病时常被误诊为急腹症。

箭板禹王宫是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移民及其后代维持地缘关系的纽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移民原籍的文化与传统,它是湖广移民文化和箭板地区土著文化的结合体,箭板禹王宫具有特殊的文化传承意义。

在箭板地区,大禹已经不再是只掌管水的神,他司职人的生老病死,成了一个“全能之神。”禹王崇拜在这时已经成了当地一种符号化的价值所存在了。在形式上却要简单得多,没有太复杂的仪式。这也反映了箭板地区禹王崇拜的原始性和农耕文化的特点。

3 禹王宫文化遗址传承与保护

箭板地区的禹王宫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而禹王宫也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但是在箭板地区仍然存在禹王崇拜的习俗,像草龙表演等活动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国家相关部门也在进行积极的抢救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这个小镇[3]

为了将禹王宫文化遗址更好的传承与保护,笔者经过调研并走访当地文物局,总结出禹王宫文化遗址的保护策略:第一,禹王宫遗址的保护必须原生态的整体保护, 任何理由的改造改建都是破坏[4]。第二,“遗迹”不能与“民”“居”分离, 不能搞遗迹“空心化”,只有遗迹而无“民”,满街都是旅游品商店,不算遗迹。最后,如何合理利用“禹王宫遗迹”。“合理”的“理”,就是“保护”“传承”遗迹承载的民俗文化之“理”。在这个“合理”的度内,利用遗迹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争取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甚至比较大的经济效益, 以此来增大保护古镇的投入,进而提高古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那是随之而来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的头等目标,唯一的追求。

4 结语

箭板地区的禹王崇拜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必然结果,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基础,箭板禹王崇拜习俗反映了箭板地区和农耕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乐山箭板的禹王崇拜民俗信仰文化有着丰富的地理基础和文化渊源。它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其民间信仰有的以灵魂观念为核心,有的以社会价值为追求,对社会团结稳定、发展激怒具有积极的导向和创建作用。但是在当下城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箭板地区的禹王文化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这种文化重新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出来,以至于不会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这也是我们项目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邱瑞强. 四川东北地区李家镇禹王宫古建筑调查与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7(9):55-56.

[2]莉思.广西玉林寒山庙会民间信仰文化试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0-22,47.

[3]传承与保护下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 2014.

[4]贺亦周. 贾谊故居遗址的积极保护与文脉传承[J].城乡建设, 2012(8):38-39.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7(b)-0032-02

作者简介: 陈金华(1996,8-),男,四川凉山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标签:;  ;  ;  ;  ;  

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文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