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论文_夏启道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论文_夏启道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 江苏镇江 212132

【摘 要】目的: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100例,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2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多潘立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2.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0.00%,差异极大,p<0.05。结论: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采用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胃粘膜形态,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泮托拉唑;多潘立酮;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价值;不良反应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腹胀以及腹痛、消化不良、恶性、呕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而临床药物较多,其起到的效果也不同[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特选择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100例,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2月,上述患者均符合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患有消化道溃疡以及慢性胆道疾病患者,以上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同时在2周内无服用抗酸药物治疗。利用数字随机分组的形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例数为50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30例、20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为(45.72±3.11)岁,胃炎胃镜分型划分,Ⅰ级患者例数为10例,Ⅱ级患者为25例,Ⅲ级患者为15例。对照组患者为50例,男性患者的例数为28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2例,年龄范围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8±3.25)岁,胃炎胃镜分型划分,Ⅰ级患者例数为11例,Ⅱ级患者为23例,Ⅲ级患者为16例。对比以上患者的资料,差异较小,可实施下方实验。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的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每次1片,每天3次,在餐后半小时后服用,连续治疗21d。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其中多潘立酮的治疗方式和对照组相同,泮托拉唑每次1片,每天2次,在早晚餐后服用,治疗21d。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并且在胃镜检查下胃粘膜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下胃粘膜好转1~2级;无效是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无变化,胃镜下胃粘膜好转不超过1级[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放置在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以及率(%)表示,同时采用t和卡方进行检验,而当p值小于0.05时,则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为23例,有效人数为25例,无效的人数为2例,有效率为96.00%,而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为20例,有效的为22例,无效患者为8例,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2.00%,差异极大,p<0.05。

2.2分析上述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的为4例,其中恶心患者为1例,呕吐患者为2例,乏力患者为1例,发生率为8.00%,而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患者为9例,其中恶心患者为2例,呕吐患者为4例,乏力患者为3例,发生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0.00%,差异极大,p<0.05。

3讨论

现如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其病变主要是由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病变,固有膜内阳性细胞浸润以及小凹上皮增生,目前临床针对于该疾病的引发因素尚不明确,主要和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一定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在服用相关抗酸药物后,其临床症状会有一定的好转,并且会暂时性的消失,但是由于后续的不规律饮食等还会反复发作,对其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3]。

目前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同时辅以保护胃粘膜、促进胃肠蠕动以及抑制胃酸等方式进行治疗,而多潘立酮属于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食道下括约肌张力,增加患者的胃部蠕动,加速胃排空,进而协调胃肠的运动,同时多潘立酮很难透过患者的血脑屏障,因此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较少,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单纯使用多潘立酮对胃粘膜充血以及水肿等症状改善不理想[4]。

泮托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质子泵的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并且还能阻碍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药物的降解效果,提升药物的浓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5],而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将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得出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2.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10.00%,差异极大,p<0.05,说明,在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采用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胃粘膜形态,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燕.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3):36-37.

[2]安慧.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7,26(2):202-203.

[3]傅文真. 多潘立酮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5):67-69.

[4]张丽丽,彭兰,马欢.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6):97-99.

[5]则丽帕?阿布拉. 使用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3):11-12.

论文作者:夏启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泮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论文_夏启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