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数量日益增多,同时施工技术得到了更新与完善,岩土工程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进度以及安全.当前,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文章首先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其中的难点与对策进行了详细讨论,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技术难点;对策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1.1岩土体的稳定性问题
由于地下空间工程是建设于岩土体中的,所以岩土体的稳定性问题就是制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利用的一大问题。由于每座城市的岩土体类型、工程环境等不同,使岩土体稳定性程度有较大差异。比如上海地区软土层普遍发育,软土主要为滨海沼泽相的淤泥质软土。软土层的主要特征是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强、强度较低等,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从而影响地下工程的建设与使用。虽然人类对于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历史较短,但在军事工程、矿业工程等很多方面却已经汲取了这方面经验教训,并结合城市具体的岩土体特征,对城市的岩土体稳定性问题进行解决。
1.2地下水问题
大多数城市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是处于饱水岩土体中,由于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工程性质有较强的弱化作用,由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是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重大问题。当地下水深入岩土体中后,岩土体强度减少的过程称之为软化作用。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层孔隙及裂隙发育,地下水渗入孔隙、裂缝中时,细小的岩土颗粒所吸附的水量会增加,造成体积膨胀,进而导致岩土颗粒崩解破坏。另外,地下水成分相对复杂,再加上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地下水中有一些腐蚀性物质,能够对地下工程结构造成侵蚀。由于地下空间工程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一些成分会被地下水所侵蚀而导致脱落现象,钢筋在具有腐蚀物质的地下水浸泡中会导致锈蚀问题,从而引起钢筋混凝土构造被损坏,令地下工程安全性及稳定性降低。
1.3地面沉降问题
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层的应力状态的改变。由于地下工程开挖是在存在初始应力场的地层中进行的,开挖将引起地层初始应力状态的改变,而附加应力将引起地层的弹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地面沉降。还有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会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而地下水水位降低会降低地下水对土体的浮力作用,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2工程施工中采用岩土技术的标准原则
2.1适合性原则
制定整个工程施工方案中,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制定出最大程度上适合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在方案中的选用岩土技术环节时,不能仅用一部分数据来制定方案和选用岩土技术,这样往往会出现偏差,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施工的隐蔽性,还有施工队的特点.施工季节与时间、维护措施等方面。选用岩土施工技术的原则是适合性,而非最好技术。
2.2实际性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因此所选用的施工技术的优劣不能全凭理论方法来判断。随着我国土木施工进步的飞速发展,在以前看来不可能实现的工程,现在也能克服重重难关建设起来。这都依赖于新技术的引进和高科技设备的应用,在不同的自然与地质条件下,应用的技术与施工设备也不同,因此制作的施工方案和选用的岩土等施工技术也是不尽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都是修公路,平原地区的公司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公司所选用的施工技术是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差异性也就导致了施工技术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因此要因地制宜,学会变通并灵活运用,从实际工作中总结方法。
2.3经济性原则
在考虑了施工过程中的适合性原则与实际性原则之后,还要依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制定出最经济性的施工方案。每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都不可能只有一套方案,施工人员会根据具体条件兼顾经济、设备、技术、人员、安全、环境等因素制定多套方案。然后再从中选用,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标准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为经济的方案。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对策
3.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和行业的规范与标准,针对各类岩土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满足工程质量的各项要求。
(1)需要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方面,建立项目决策层、项目管理层到作业班组3个层次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在组织机构上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组织机构各部门的设置需科学合理,避免各部分工作之间出现真空,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质量管理人员配置方面,由于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执业证书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包括施工技术与管理2个方面,在任何一方面有不足的情况,都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中技术与管理脱节。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工作在一线,其职业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证书,从而做到持证上岗以确保工程质量。
(3)项目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技术交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质量验收三检制度、周例会制度以及合理的奖惩制度等。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对各类质量资料应做出详细严格的规定,各类原始记录应真实、清晰、准确。在工作中通过PDCA循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文件的可操作性。
3.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2.1加强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控制
控制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时刻处于受控状态。影响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主要包括施工设备性能、各类原材料质量及施工人员水平等。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不断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以便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避免各类质量事故发生。
3.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采购的各类原材料应严格按物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对进场的各类材料应做好报验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抽检,其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工程设计的质量要求。对检验不合格的物资及时进行封存或退场处理,以防误用。同时做好各类材料与物资的存储与标识工作,为后面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3.2.3技术交底
在工程正式开工之前,项目技术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设计图纸,对于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图纸会审的过程中向设计单位提出来并形成书面记录。
在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基础上,项目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应依据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指导书,向各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形成文字记录,确保班组的每个人都能明确各自的操作要点。这项工作在实践中证明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施工技术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和实践更好的解决施工技术难题,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为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素文.探析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难点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23):31-32.
[2]舒诗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95-96.
[3]顾银锋,赛音朝格图,方宇,王鹏.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难点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4):79.
论文作者:郭晓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岩土论文; 工程论文; 地下水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难点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