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探讨论文_祁华玲

祁华玲

(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2043)

【摘要】目的:讨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于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 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3例。两组病人全部实施对症处理、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措施。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顿服硫酸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在睡前加服辛伐他汀。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72.73%,(P <0.05)两组病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显著下降,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实验组病人的降幅更为明显,(P <0.05)两组病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抑制病人粥样斑块形成以及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非常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辛伐他汀;氯吡格雷;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38-02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属于老年人群体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其具有致残率、复发率、死亡率以及发病率高的临床特点[1]。通过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sisplaque,AP)属于脑梗死病人发病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2]。所以,针对粥样斑块实施干预是防止脑梗死发作的重要策略。鉴于此,我院从2009 年开始使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9月至2013年2 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全部病人都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之后确诊为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排除合并严重脑部器质性疾病、严重性肝肾疾病、严重感染、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出血性脑梗死病人,同时排除在治疗阶段使用过抑制粥样硬化斑块、抗氧化、同类降脂药品的病人。66 例病人当中男性病人为37 例,女性病人为29例;年龄范围为62~79岁,平均年龄为(63.2±8.1)岁。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3例。两组病人的病程、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全部实施对症处理、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措施。针对对照组病人,采用顿服硫酸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每次75mg,每天一次;针对实验组病人,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在睡前加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天一次[3]。进行治疗的阶段,两组病人都不采用抗血小板、溶栓以及抗凝类药品,治疗周期均为半年。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7.5MHz,分别检查病人颈内动脉、双侧颈总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部起始是否存在斑块,同时检测各个斑块的厚度与最长径[4-5]。斑块的厚度检测为内膜-动脉腔界面直到中外莫界面之间的距离。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内膜- 中层厚度>1.0mm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运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use积分法,把各个独立斑块的最大厚度进行累积,获得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总和即为其斑块的总积分[6-7]。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选择卒中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实施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或者计数资料对比运用X2进行检验,两组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72.73%,(P<0.05)两组病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两组病人之间差异的对比,P<0.05

3 讨论

他汀类药品治疗动脉硬化粥样具有减少炎症与稳定板块的作用。辛伐他汀属于羟甲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不仅具备降脂的效果,同时还具备抗炎的效果,其可以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从而有效改善血管当中的内皮功能,有效降低炎症细胞朝着斑块趋化,从而有效稳定并逆转动脉粥样斑块[8-9]。

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其可以有效整合血小板表面当中的ADP受体,通过血小板与选择性移植ADP 整合,其能够让纤维蛋白无法和ADP 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GPⅡb/Ⅱa 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终有效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10-11]。

通过本组研究数据得知,两组病人在接受半年的治疗以后,其NIHSS 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实验组病人NIHSS评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下降更为明显,并且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的72.73%。证明,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能够起到稳定并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其对于减少或防止动脉粥样斑块的产生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对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莹,张小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关系[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05):715-716.

[2] 龚家俊.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01):133-135.

[3] 侯纪洪,卓建明,林建武,尚定昆,王建友,方汉云.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02):61-64.

[4] 吴卫,卢理英,邹颖.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05):204-205.

[5] 蔡敏,马璟曦,罗春阳,彭雪梅.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07):656-657.

[6] 陈斌.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61-62.

[7] 邵振兴,邬俊.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2943-2944.

[8] 张建丽.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1087-1087.

[9] 丁松青.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06):622-624.

[10] 赵红,胡云涛,陈彦菊,司霞,李雪梅,魏文化.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8):6-8.

[11] 李军民.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46-47.

论文作者:祁华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探讨论文_祁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