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市政工程建设公司 512400
摘要:对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以及实际应用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提高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其中包括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间距中的应用、后浇带技术在施工位置和材料中的应用以及后浇带技术在断面形式中的应用三个方面。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施工间距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其中,后浇带技术应用的范围最为广泛。目前,我国在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建筑裂缝的问题,不仅影响建筑外观的观赏性,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建筑在使用年限之内提前坍塌,造成人们财产的损失以及生命危险。由此可以看出,进一步改善建筑裂缝情况,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
1.对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研究
1.1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概况
目前,后浇带技术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后浇沉降带,第二种类型是后浇收缩袋,第三种类型是后浇温度带。其中,后浇沉降带主要应用在复合楼的建筑当中,主要作用是对高层建筑与底层建筑之间存在的沉降差问题进行解决。后浇收缩带主要针对建筑中建筑材料的收缩问题,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的形状。后浇温度带主要解决的是建筑材料由于温度发生变形的情况。后浇温度带中涉及多种类型的施工类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的建筑施工情况对后浇温度带进行科学的选择,并以其中一条为施工主线进行施工。
1.2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作用
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减少建筑内的降沉差以及降低建筑材料的收缩程度两方面。通常情况下,建筑内的沉降情况较轻,可以使用后浇带技术降低建筑内的沉降差。当建筑内的沉降情况比较严重时,就要通过永久变形修复技术对建筑中的沉降差进行处理。建筑在土质较好、建筑主体为卵石层以及基岩的情况下,建筑的沉降情况会比较轻,这种情况就可以利用后浇带技术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建筑材料受到温度的影响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材料收缩情况,进一步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后浇带技术会进一步降低建筑材料的收缩应力,另外,混凝土可以抵抗温度应力,进而降低了温度变化对建筑带来的影响。
2.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
2.1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间距中的应用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在22层以上的建筑,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不能对建筑内的受力钢筋进行切割。但是,由于建筑环境或者是建筑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对钢筋进行不同程度的切割。这时就可以利用后浇带技术对钢筋进行处理。主要的应用流程如下,首先,将建筑内需要进行切割的钢筋切割开。其次,对切割后的钢筋利用后浇带技术进行处理。最后,对经过后浇带处理后的钢筋进行焊接。经过这种方式处理后的钢筋能够承受更强的压力,避免在钢筋两头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发生弯曲或者是变形的情况,进一步确保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建筑内后浇带的预留宽度在7米左右。如果遇到特殊建筑,可以根据建筑图纸设计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适当改变。例如,在我国天气比较炎热的地区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预留宽度在7米左右,但是由于建筑地区天气比较炎热,建筑材料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建筑的过程中,后浇带的预留宽度应该在6米左右,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
2.2后浇带技术在施工位置以及材料中的应用
后浇带技术在进行施工位置选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建筑中受力最小的一部分,避免施工过程中破坏建筑中的主要受力墙壁,进而导致建筑的受力情况遭到破坏。另外,由于剪力墙的结构比较特殊,在对其进行后浇带技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不能在墙体本身进行,而应该在建筑的大梁或是模板上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式能够降低浇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墙体带来的压力,从而减少墙体的受力情况。
另外,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通常根据建筑的实际施工情况对后浇带的施工材料进行选择。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后浇带材料为膨胀添加剂与水泥的混合物以及混凝土两种材料。首先将需要进行后浇带施工的位置进行清理,将裂缝中的积水排净,但是要确保建筑施工部位具有一定的润湿度。另外,如果实际建筑需要更高强度的后浇带施工材料,在进行后浇带材料混合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更高等级的水泥与膨胀剂进行混合,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后浇带强度不够造成的施工事故。
2.3后浇带技术在断面形成中的应用
在断面形成的过程中,要使后浇带技术形成的断面与建筑施工中形成的断面尽量相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中的建筑应力,从而减少建筑材料的变形程度,同时能够有效的解决后浇带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另外,后浇带技术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在两个月左右,而后浇技术需要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施工建筑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建筑中的沉降时间较晚,进而导致后浇带施工技术实施的时间有所延迟。另外,季节以及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后浇带技术的施工时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团队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对后浇带施工时间延后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
3.结论:
随着人们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对新型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成为了有关施工单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后浇带技术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了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效率,并且提高了现代建筑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能够为后浇带技术在未来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中华,孙晓亮.探究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5:25.[2017-08-07].
[2]邓守银.浅谈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6,10:116.[2017-08-07].
论文作者:陈伟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情况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钢筋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