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李焕军

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李焕军

锦宸集团有限公司 225500

摘要:针对某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其防渗漏与防水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为类似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提供可靠参考借鉴,以提高防渗漏技术水平,达到预期的防渗漏效果。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渗漏

渗漏一直以来都是房屋建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施工中能否做到有效防渗漏,决定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品质与开发商的形象,因此,有必要对防渗漏技术予以深入分析,明确要点,保证防渗漏施工的质量。

1 工程概况

某房屋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 11 万 m2左右,设 1 层地下室,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1.8 万 m2左右,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设计。项目地处城市中心,为高层住宅,地上 15 层,主楼高 50m,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体系,主楼采用剪力墙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设计年限 50 年。现围绕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其防渗漏施工作如下深入分析。

2 建筑防渗漏与防水措施

建筑防渗漏的重点是要处理好后浇带与施工缝,对材料质量予以严格把关,加强细部节点的防渗漏,同时按照开发商成套防渗漏体系开展施工作业。

2.1 施工缝做法

2.1.1 梁板施工缝

对于一层梁板,其施工缝应留设在后浇带范围内,且表面和梁轴线或板面保持垂直,一般不允许留设斜槎;此外,应使用钢丝网等进行遮挡。在施工缝位置,应在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实际强度达到 1.2MPa 以上时继续浇筑。浇筑施工前,对表面进行凿毛处理,除去松散部分,用水冲洗,先进行水泥浆的浇筑,再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予以充分振捣,确保新、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

2.1.2 地下室与挡土墙施工缝

(1)基础与底板必须连续浇筑,仅后浇带以外不进行施工缝的留设,地下室墙体上的水平施工应留设和底板上方相距 500mm,和梁下相距250mm 的施工缝,如果墙体上预留有孔洞,则施工缝和孔边缘之间的距离应达到 300mm 以上。留设好施工缝后,应设置钢板止水带。在对底板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一次性浇筑到水平方向上的施工缝。

(2)所有混凝土施工缝都要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达到密实后可不予抹光。

(3)对上层进行浇灌以前,需要清除表面的杂物与浮浆,然后使用钢丝刷进行冲刷和清洗,达到洁净为止。

(4)在施工缝的表面进行水泥浆的涂刷,所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能超过 0.4,共涂刷两遍,然后铺筑厚度为 10mm 的水泥砂浆,其标号应与防水混凝土一致,铺筑完成以后进行振捣,当表面泛浆时,对上部进行浇筑。

2.2 后浇带做法

2.2.1 施工技术 要求

(1)地下室和地上一层分别做一条宽度为 1000mm 的后浇带。

(2)在底板后浇带的两边使用快易收口网进行隔断,确保先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能够呈现出齿形状。

(3)当后浇带两侧所浇筑的混凝土龄期达到要求时,中间部位应在两侧实际沉降保持稳定后进行浇筑。浇筑前,需要对表面做凿毛处理,清除松散部分和浮动的石子,然后用钢丝刷进行刷洗。先进行水泥浆的浇筑,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做好振捣,确保新、旧两个部分的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在后浇带两侧的所有构件都应保持稳定,保证构件与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有足够的承载力。在选材方面,一般为补偿收缩混凝土为主,通常可以掺加水泥重量 12%的膨胀剂,浇筑完成后,需要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少 14d。

2.2.2 底板与基础梁后浇带

(1)在底板的后浇带以下设置凹形垫层,厚度为 100mm,用水泥砂浆将其抹平后设置防水层。

(2)在底板与基础梁的后浇带两侧分别埋设厚度为 3mm、宽度为300mm的止水条,也可埋设厚度为 3mm、宽度为 300mm 的钢板,在纵向进行通长设置。

(3)底板与基础梁上的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予以加强。

(4)完成后浇带两侧浇筑施工后,使用板材将后浇带盖住,避免杂质进入到后浇带当中。

2.2.3 外墙 后浇带

(1)在外墙的后浇带位置,需在其两侧进行钢板或止水条的埋设,厚度为 3mm,宽度为 300mm,在竖向进行通长设置。

(2)为了避免对基坑正常回填及顶板覆土造成影响,侧墙后浇带需要在两边分别砌筑一道砖墙,其间距应达到 1.8m 以上,厚度、高度都应满足侧面覆土要求,顶部采用模板覆盖。

2.2.4 一层后浇带

在一层梁板设置的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予以加强,后浇带内部的混凝土需要在两侧的沉降达到稳定之后,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开始浇筑。在施工过程中,设于后浇带两侧的所有构件都应达到稳定。在后浇带的选材方面,应优先考虑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混凝土,通常可以按照水泥重 12%的比例添加膨胀剂,完成浇筑后,在标准条件下至少养生 14d。一般后浇带需要保留 60d,支撑脚手架自成体系,完工后 15d 将其拆除。

2.3 防渗漏措施

2.3.1 模板与屋面 的防渗漏

(1)屋面的混凝土应一次性完成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因为间隔时间较长而产生冷缝,则应视为质量问题处理。

(2)女儿墙与比屋面高的楼梯间、水箱间与机房,需要和屋面的浇筑一同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3)屋面与天沟实际坡度应得到严格控制,支模、浇筑与找平时,都应严格检查,在铺设防水层时,其厚度与质量都要达到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对于平屋面,在完成施工后,要在雨天进行观察,确认是否存在渗漏的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如果产生渗漏,要分析产生原因,及时处理。若未下雨,则要蓄水 48h,进行观察。对于坡屋面,应设置反坎,按照防水砂浆具体要求设置找平层,灰浆应达到饱满,且勾缝做到严密,接头应满足操作要求,防止在大风天气下出现雨水倒灌。

(5)从屋面中伸出的管道、支架、墙、柱、墩和雨水口都要安排专人对其防水施工进行监督,管道的周围与地漏都要用混凝土填满密实。混凝土和管道的交界部位需要使用防水油膏进行填缝处理,再进行防水层与找平层的施工。

(6)卫生间支模及混凝土浇筑要保证标高应低于房间和厅地面混凝土,并且坡度达到 1%以上,坡向地漏,楼板和立管之间的交接部位使用石棉水泥与沥青油膏进行充填。

(7)卫生间地面上的防水层施做完毕后,进行蓄水试验,临时封堵地漏,防水最浅位置应达到 2m 以上,持续 48h,观察是否渗漏,若渗漏,则应立即进行修补再进行试验,到合格为止。

2.3.2 墙面 与门窗洞 口及阳台 的防渗漏处 理

(1)主体施工过程中,每一层都要对窗口的标高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相同楼层上的窗台都能处在相同的标高线上,若个别窗台的设计标高高差超过 30mm,则应在进行窗框的安装以前用细石混凝土将其封堵。

(2)外墙上与脚手架相邻设置的钢管洞,在螺丝杆孔中设置的 PVC管,在外墙架上设置的拉结钢筋,井架和墙面连接部位均为防渗漏重点部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体系进行施工。

(3)在砌体施工完成,且沉降稳定后,应在内墙和混凝土结构的交界部位设置钢丝网片,并在洞口处设置斜网。

(4)外窗上的台面坡度不能小于 5%,并且内外高差应达到 2cm 以上。

(5)外墙上的阳台门与窗框、墙之间的间隙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缝处理,同时要保证达到密实。

(6)在外墙抹灰时,应选择聚合物砂浆,根据高级抹灰标准进行验收,再进行面层的施工。

(7)若因施工偏差等问题导致抹灰层厚度超标,需要进行多遍抹灰,严格控制抹灰的厚度。如果抹灰层的厚度在 30mm 以上,则应使用加强网片予以加固。

2.4 防渗漏材料管理

(1)为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所用防水材料应均为开发商统一确定的品牌。

(2)对于刚性防水材料,应以防水混凝土 S6 为主。

(3)对于防水砂浆,可使用以下几种:小分子防水砂浆;在防水砂浆中掺入塑化膨胀剂;专用胶乳改性水泥类聚合物水泥砂浆;专用胶乳加改性水泥面胶粉改性水泥胶粘剂配制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4)对于嵌缝时使用的材料,应使用改性沥青密封材料与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

2.5 关键部位防渗漏

2.5.1 地下室

模板所用对拉螺杆必须使用具有止水作用的螺杆;在施工缝设置具有止水作用的钢板;对防水基面进行全面清理,修补完空洞后对接缝进行打磨处理,使平整度满足要求;对防水材料、砂浆配比及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2.5.2 地下室底 板

在对底板进行浇筑时,不允许留设施工缝;结构自找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抗渗等级、塌落度及标号进行严格,要求和设计要求相符;完成浇筑后,在标准条件下养生至少 14d。

2.5.3 地下室顶板

结构自找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抗渗等级、塌落度及标号进行严格,要求和设计要求相符;对防水材料、砂浆配比及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保证节点部位施工质量。

2.5.4 厨房楼面防 水

通过 48h 蓄水后对吊洞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对防水材料、砂浆配比及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防水上反高度。

2.5.5 阳 台

吊洞施工完成后,进行蓄水试验,检查是否渗漏;保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对防水材料、砂浆配比及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防水上反高度。

2.5.6 外 墙

墙体砌筑施工质量,要求水平缝的饱满度不低于 90%,而竖缝的饱满度不能小于 80%;对空调洞的留设进行严格控制;抹灰应分层进行;对外墙上的洞口进行严密的封堵;做好抹灰养护与工序之间的衔接;外墙表面设置 PVC 管,按 50 进行开孔,向墙体避免持续淋水 12h。

2.5.7 屋 面

对于斜屋面,进行持续淋水,做好节点部位处理,包括转角位与伸缩缝;对于平屋面,做好坡度控制、淋水检查,对防水材料、砂浆配比及厚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房屋建筑而言,防渗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力求做到无渗漏,从而提高房屋建筑整体品质,使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兵.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61.

[2]张会俭,张 凡.关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45):25~26.

[3]陈学涛,晋丽娜.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34):50~51.

论文作者:李焕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李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