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论文_刘海军

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论文_刘海军

刘海军

身份证号码:43072119820923XXXX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很多新的建筑类型不断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行业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因此为了进一步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降低工程中的安全风险,相关的技术人员应更加重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提升设计的质量,使其可以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加精准信息,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引言

如今,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对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应重视建筑工程建设,其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成为当前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应重视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科学性设计,提前完成设计方案,不断提高设计质量,以便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实施质量。

1、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应用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推广钢结构、预制装配制等建筑体系,这些建筑体系适合工业化生产,加快建筑建设项目的装 配和预制技术,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集成水平和工业化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采用预制 装配技术,这种建筑采用的结构构件多是按照标准化、精确化、工业化模式在工厂预制加工而成,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和就位,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的分散、施工效率低、技术水平低施工工艺,当前我国积极推广产业化的建筑发展政策,利用装配和预制技术,有效整合结构技术、构件和材料,在保障建筑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业化水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了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升板体系、大板等,推动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但是受到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装配式结构体系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主要是采用一些初期预制产品,大部分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应用现浇体系,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分洗和研究相对较少,缺少相关科研支持,使得一些设计人员不认可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推广。而和普通建筑结构体系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工业化劳动生产效率高,可以实现工业废料的循环利用,有效保证结构构件质量,建设周围较短,施工速度很快,并且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极大地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材料浪费少,有利于绿色环保,有效提高了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特点和流程

2.1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特征

随着传统的住房生产模式和建设方式的逐渐改变,预制装配式建筑慢慢发展起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制装配式建筑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水平高低,施工工地的运输条件的好坏等。由此可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是非常复杂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很多相关的建筑工程单位协助、配合,如:设计单位、生产部门、施工单位等。与传统的现浇结构建筑的设计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流程精细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的精细化,要求建筑设计流程的精细化。相比传统的建筑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增加了前期技术策划和对预制构件的加工图设计。(2)模数化的设计。通过建筑模数的控制,来实现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部件、构件、节点之间的统一,使得模数化协调发展为模块化组合,使设计更加符合标准。(3)配合的一体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施工组织工作与装修部品、设备管线、主体构件及预制构件协作的一体化,就必须配合各专业部门和构配件生产厂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成果进行优化。(4)成本的精确化。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结果是作为构配件的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因为预制构件拆分方案不同,所以即使装配率条件相同,投入的成本差别也很大。因此,只有建筑设计方案适合实际施工,才能对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投入控制得更精准。(5)技术的信息化。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利用BIM技术,来提高预制构建设计的准确度和完成度。BIM技术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呈现出建筑项目的物理、几何信息和功能信息,以此来支撑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运行营业、建造、管理和策划。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3.1 平面设计要点

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遵循其模数协调性原则。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将模块的尺寸和种类与工程的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完善,使住宅内部所使用的预制构件和装修元素更加标准化、系列化并可以实现构件的通用,对应用型技术进行不断的强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率并可以减低工程成本。在进行布局设计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先对建筑的大空间进行布局,应对承重墙、管径等的位置进程科学合理的设置,使空间内部结构布局功能性更强。

3.2 立面设计要点

系列化、标准化和模块化是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时主要使用的设计方式。在进行预制外墙板设计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参照具体的情况对材料的颜色以纹理进行调整。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空间的使用上更加多变,可以与不同的外墙组件进行灵活的搭配并可以使效果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门窗、混凝土预制组件、外装饰组件与空调板等是组成外墙构件的主要元素,并且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剪力墙的装饰效果使建筑的外立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在对门窗进行设计时传统的建筑形式只考虑到通风和采光效果,装配式建筑设计则可以对窗框的类型、窗口的尺寸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填灰使其可以符合建筑比例。

3.3 预制构件设计要点

模数化原则和标准化原则是在进行预制构件设计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使构建更符合使用标准并适当的减少构件的类型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成本。在对构件的大小和重量进行设计和生产时应与建筑项目所在地的构建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相结合。还应进一步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在施工时所使用的建筑构件可以达到建筑防火要求。在进行构件设计时应保障其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便利性。首先,在进行预制外墙设计时,应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和隔热性,并根据建筑项目所在区域选取适合其使用的建筑结构。在进行内墙材料选择时如果不是承重墙那么可以选择安装便利、隔音效果较好、可随时拆除的隔墙板。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空间和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主体结构与承重墙进行连接,以提升墙体的使用功能和抗震能力。其次,潮湿环境的设计,潮湿环境指的是厨房、卫生间等环境,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就要考虑到其防水性能,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保证清洁度,应巧妙的将空调和设备、卫浴和构件进行连接。在选择楼盖时应尽量选择叠合楼板,如果楼层的平面设计相对复杂且开放性空间较大可以及时的进行现浇楼盖施工,保正楼盖与墙体间、楼板与墙体间、楼板与楼板间的完整性。最后,空调外外机架,可以采取与预制阳台相组合的设计形式,在阳台区域应先进行立管孔、地漏等相关区域的设置。

3.4 装修设计要点

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内部装修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建筑与装修部件的一体化,并根据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标准来对部件进行设计以保证其达到节能环保、经济适用、安全合理的目标。此外应建立集成化产品使用体系,在对构件进行成套化供应时应保证其可以符合相关标准。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严格的控制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性能、防火性能和防水性能等,并在实践中对构件、部件及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满足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企业化、工厂化的建筑设计要求。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人员还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不同要求对预制装配建筑设计中所使用的资源进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更符合地域性、实用性,操作性更强,更符合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李旭强,孙晨晓.住宅与房地产. 2017(15).

[2]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要点及经济性研究[J].刘永霞.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21).

[3]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J].樊则森.住宅产业. 2015(08).

[4]浅议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 骆雅琳. 建设科技. 2014(19).

[5]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刘晓全.住宅与房地产. 2016(24).

[6]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分析[J].宋竹.住宅与房地产. 2016(06).

论文作者:刘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论文_刘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