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案例与实践_研究性学习论文

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案例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家施瓦布提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呢?”教学应着眼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去更新知识,如何在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正是顺应了时代对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或生活经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通过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本文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课题为例,探究在高一年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教材中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过程:用洁净烧杯取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2 mL饱和

溶液,边加边振荡,并继续煮沸直到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在活动过程中,按照此操作要求,结果有的同学没能制出胶体,而是凝聚为沉淀。而在制备200 mL以上氢氧化铁胶体时成功率更低。那么,在制备不同量的氢氧化铁胶体过程中,怎样才能使胶体不凝聚为沉淀,提高实验成功率?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于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为课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二、实施过程

      (一)准备和发现阶段

      

      (2)目的:通过对比实验,从中探索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最佳条件,总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注意事项。

      (3)仪器及药品:试管、烧杯、玻璃棒、量筒、秒表、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火柴、蒸馏水、氯化铁。

      (二)实施阶段

      课题小组开展每周一次(约2课时)的研究性学习。包括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结论等。同学们积极查找资料,对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分别在沸水、冷水中滴加饱和

溶液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影响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因为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

      

      在沸水中

水解因温度升高而增强,所以温度升高能促进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又有学生问:盐酸跟氢氧化铁不是又会反应吗经过讨论分析,加热使盐酸易挥发,留下氢氧化铁。至于为什么要先加热到沸腾再滴加饱和

溶液,是什么导致其成为胶体呢,大家讨论认为是因为沸水的缘故,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就越不会成为沉淀,这跟大多物质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的原因一样。而在冷水中滴加饱和

溶液再煮沸生成的将不是胶体,而是沉淀。

      (2)在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影响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学生经过讨论分析:胶体相对稳定,但没有溶液稳定,它能吸附周围的粒子,而用玻璃棒搅拌则会加剧其粒子互相吸附,胶体就又变成沉淀。因此,实验过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溶液易出现浑浊。

      (3)饱和

溶液的加入速度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影响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快速倒入饱和

溶液时,

来不及完全水解,

增加,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的颗粒较大的沉淀会从分散剂里析出,形成沉淀。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忌快速倒入饱和

溶液,否则成功率不高,胶体易沉聚为沉淀。

      (4)饱和

溶液是否新制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影响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久置的饱和

溶液有混浊,影响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因此要新制。

      (5)滴加饱和

溶液的量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影响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教材中饱和

溶液与沸水按15:20的量,但经过实验发现: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量越多时,由于光学上的原因,胶体的颜色越深,从而影响了丁达尔现象中光的通透,使光亮通路较短,为了使丁达尔现象明显,又不至于使胶体溶液偏稀成红棕色,当制备200mL氢氧化铁胶体时,饱和

溶液与沸水按1:40的量效果最佳。因此,随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量的增加,饱和

溶液与沸水的比例要适当降低。

      (6)沸腾后继续加热的时间对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影响

      滴加饱和

溶液后是否继续加热?加热多长时间合适?我们进行了制取不同量的氢氧化铁胶体的几组实验对比。

      学生经过讨论分析:从下页表可以看出,如果沸腾后不继续加热,则丁达尔现象不明显,若加热时间长了,则出现沉淀,若加热时间控制在出现沉淀之前,则制出的胶体最佳。对氢氧化铁胶体“持续”加热,可能因温度升高胶粒运动快和“吸附”的离子减少而形成

沉淀,即胶体受热聚沉。

      (三)撰写结题报告

      同学们分别在图书馆自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验过程和体会,写出了一篇小论文。

      (四)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指导教师进行点评:首先,同学们能在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研究问题,说明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态度极佳;其次,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多次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具有很强的实验观察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以答辩会的形式,评委们对课题小组的每个成员给予了肯定和评价。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收获

      (一)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它还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我们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能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认识研究性学习与现有学科教学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以课程所学知识为依托,还包括学科知识的拓展,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科课程中有关“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向学科内渗透,将促进学科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它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三)对老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育的突破,在教学方式上由传统的教授型变为师生共同讨论的研究型,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也有利于老师教学思维的完善。此时,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大的长远的教育观培养和指导学生,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强调规范与个性的统一,鼓励学生“想入非非”,鼓励学生“批判”,鼓励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难”,鼓励学生超过老师,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对老师的素质、地位提出了挑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教师也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在研究性过程中,知识常常是跨学科的,这要求老师更多地关注实际,学习前沿知识,学习多学科知识。通过这一过程的体验,学生懂得了收集、处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感受到学习能指导生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表达能力,培养了落落大方的气质。

标签:;  ;  ;  ;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案例与实践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