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论文_彭海涛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农垦医院 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摘要】目的:分析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的小儿上肢手术180例,分为A、B、C组,每组60例,A组采取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气静联合麻醉气管插管;C组为单纯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观察三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①三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术中全麻药的使用量显著减少。③A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躁动、呼吸平稳程度、术后患儿疼痛程度等显著优于B、C两组。结论: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显著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和气静联合麻醉气管插管,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全静脉麻醉;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120-02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患者对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小儿。所以麻醉医师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钻研、进一步优化麻醉方案,来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1]。我院近年来采用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取得了一些心得和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小儿(3~10岁)上肢手术180例,均为择期手术,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平均年龄6.7岁,体重12.2~38kg,平均体重26.8kg,ASAⅠ~Ⅱ级,其中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21例,偶发房性早搏9例,均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活动后无自觉症状;术前均无呼吸道感染。手术分类:尺桡骨骨折51例,尺骨鹰嘴骨折19例,肱骨内外髁骨折41例,肱骨中上段骨折18例,上肢取内固定43例,桡骨骨瘤6例,上肢大血管瘤2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流质饮食的禁食4~6小时;固体饮食的禁食6~8小时,禁饮2~4小时。入手术室后连接心电监护,包括血压 心电图及SPO2,进行浅静脉针留置,A组和B组:不配合的患儿给予七氟烷6%~8%面罩吸入,患儿意识消失后将七氟烷调至3%~4%维持吸入必要时辅助呼吸,然后再进行浅静脉针留置。C组:不配合的患儿给予肌注阿托品0.02mg/kg+氯胺酮6mg/kg。进入麻醉状态后行浅静脉针留置。

以上三组,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情况变化。记录术前(T0)、麻醉注入后喉罩放置或者气管插管(T1)、切皮(T2)、术中最大刺激时(T3)、拔管或者拔喉罩时(T4)上述各指标的情况,记录术中静脉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苏醒时间及程度,术后镇痛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ABC三组间SpO2 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氯胺酮麻醉具有镇静、镇痛、遗忘作用,曾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它具有如下不良反应:抑制呼吸、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不自主肌肉活动,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正是因为氯胺酮有显著的不良反应,对术中麻醉管理、术后患儿的平稳有明显的影响,近年来其使用范围明显减少[2]。

气静复合全麻气管内插管的缺点:气管插管可能引起多种喉部并发症,包括黏膜水肿、血肿、溃疡、插管囊肿等,拔除气管导管时也容易出现喉痉挛、呛咳、甚至窒息这些并发症。

综上述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优点明显:围手术期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少、无谵妄、恶心呕吐少、呼吸平稳度高、喉痉挛少、术后气道反应少、麻醉安全度高。有效的避开了气静复合麻醉气管插管和单纯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的缺点。事实证明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美】Larry F.Chu和Andrea J.Fuller 主编,金鑫 主译,实用临床麻醉学。北京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17:338-340.

[2]庄心良,曾因民,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75-481.

论文作者:彭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浅全静脉麻醉喉罩放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论文_彭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