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周伟[1]2008年在《温带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文中认为种质的遗传基础狭窄是我国玉米(Zea mays L)育种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和整理,在明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种质扩增和改良。目前国内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侧重于温带自交系,对遗传基础丰富的热带群体材料则缺乏系统研究,限制了种质扩增和改良研究的范围,进而影响了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发展。本试验采用NCII设计组配试验材料,根据不完全区组设计安排田间试验,对14个具有代表性的的温带种质和6个热带、亚热带种质,根据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评价了供试种质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系谱聚类划分杂种优势类群。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个种质的84个(温热)杂交组合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认为热带群体与温带群体的杂交组合基本能适应我国温带气候环境条件,是我国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理想材料,但植株的株高和穗位较高,在温带利用需要多加考虑。据产量性状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看,温热杂交种优势表现优良,利用潜力较大。2、杂交组合总配合效应与杂交组合的实际表现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总配合力效应能较好地反映组合实际产量水平,配合力总效应高,实际产量水平也表现好;反之,实际表现则差。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组配时,应选择双亲一般配合力都高的群体或自交系,同时还要考虑其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即应选择总配合力效应高的组合,这样才能选育出具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因此,配合力总效应能较好地反映杂交组合的真实水平。3、根据对84个温热杂交组合的产量、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分析结果发现,自选系2、自选系4这两个热带种质与我国主要杂种优势类群间均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依据总配合力效应的聚类结果将热带、亚热带群体自选系6、自选系1归入Reid群;其中,自选系4与lancaster骨干系关系较近,应列入lancaster类群。自选系2与340和CA339两个旅大红骨骨干系相近,所以列入旅大红骨类群。承18、自选系5和自选系3等群体本研究中尚无法归入我国四大种质类群,可视为新的杂种优势群。

李明顺[2]2000年在《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我国18个温带普通玉米自交系、6个QPM自交系和22个引自CIMMYT的亚热带QPM自交系为材料,分别按6×12和3×22NCⅡ遗传交配设计,在两年、两地4个生态环境下,安排2组试验,系统研究温带普通玉米、QPM和亚热带QPM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同时试探用SSR分子标记对46个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分析我国普通玉米自交系与QPM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关系。初步结果如下: 1.依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将18个温带普通玉米自交系分为五群,第一群为兰卡斯特群,包括Mo17和P138;第二群为瑞得群,包括B73、U8112和铁7922;第三群为四平头群,包括黄早四、K12、515和掖107;第四群为旅大红骨群,包括丹340、E28、自330、S37和8-93;第五群为PN群,包括K22、CA156、掖478和沈5003。 2.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Pool 32、UWO、WOMTA和CYO来源的自交系与CA375、CA339特殊配合力较低,与齐205特殊配合力较高,因此与CA375、CA339等划为一群进行改良;Pool 34和UYO来源的自交系与齐205特殊配合力较低,与CA375、CA339特殊配合力较高,因此与齐205划为一群进行改良。其它三个种质与三个测验种的特殊配合力差异不大,需进一步试验才能确定杂种优势关系。 3.根据两年两点产量分析,72个温带普通玉米组合中,K12×8-93、B73×S37、B73×8-93、K22×S37、Mo17×8-93、Mo17×S37,丹340×7922、丹340×P138和丹340×S37为强优势组合。K12、S37、8-93和丹340四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参与形成的强优势组合多,由此预测四个自交系在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4.根据产量分析,齐205×CML181、齐205×CML182、CA339×CML194、齐205×CML179、齐205×CML178、CA339×CML192、齐205×CML193和CA375×CML181为强优势组合。弱优势组合与测验组合比较表明,22个亚热带QPM自交系与三个测验种均有较高产量,具有进一步改良利用的潜力,其中CML181、CML182、CML194、CML179、CML193在被测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因此改良利用价值较大。 5.根据SSR分子标记实验结果表明,46个自交系分为两大群,第一群又分为六个亚群,其中MO17与CML181遗传关系较近;CML174、CML175与瑞得群遗传相似性较高;CML180、CML187、CML188与旅大红骨群遗传关系较近。

于海燕[3]2007年在《玉米新选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玉米育种组选育的10个高代稳定自交系和7个外引骨干系为供试材料(自选系为母本,骨干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组配70个杂交组合。将70个组合和17个自交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考察小区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百粒重等13个性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相关分析、遗传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株高、穗位高、茎直径、雄穗长、雄穗分枝、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的GCA和SCA方差除穗粗外均达极显著水平。小区产量较高的自交系有N575、N324、N194、N527、丹340、吉853、丹988,GCA效应值较高的自选系有N575、N194、N503、N324;N575、N194、N503、N324与各父本所配杂交组合产量较高;70个杂交组合小区产量居前10位的依次为:N575×丹340(12611.6 g)、N324×丹340(10701.6 g)、N154×昌7-2(10485.5 g)、N575×吉853(10436.5 g)、N194×丹340(10249.1 g )、N154×丹988(10172.7 g)、N503×C8605-2(10168.9 g )、N583×丹340(10107.5 g)、N503×吉853(10083.6 g)、N324×昌7-2(10075.3 g)。综合考虑各性状的GCA、SCA效应值,在供试的10个自选系中,N575、N194、N324、N503是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从其组合中筛选到高产组合的可能性大,应充分利用。其余各自选系各有其优良的特性,可根据育种目标适当加以利用。N575×丹340、N324×丹340、N575×吉853是产量较高、农艺性状比较理想的组合。2.对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的估算表明:雄穗分枝、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的广义遗传和狭义遗传力较高,说明这些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株高、茎直径、穗长、百粒重、单穗粒重的广义遗传力高,狭义遗传力较低,说明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3.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位高、雄穗长度有较大的正相关,与其它性状有较小的相关性,穗位高与茎直径相关性较大;单穗粒重与穗长、行数、穗粗、百粒重有较大的正相关,与行粒数、秃尖长有较小的负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粗有较大的正相关,株高、穗位高与穗粗呈正相关。其它的株型性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性都较小。4.育种应用结果:吉科159在吉林省玉米联合预试中产量比对照增产9.9%,但在通化试验点表现减产严重;吉科9在省预试中产量较对照增产9.3%,试验中有青枯发生。部分组合在学院一、二年鉴定中表现较好,如D26改×N194-1比对照吉单261增产14.3%、N575×D34在中晚熟组比对照平全13增产11.2%。

杨爱国[4]2003年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杂种优势模式》文中提出本研究以13个国内有代表性的群体和14个经过多年改良、驯化的外引热带、亚热带群体为基础材料,以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丹340、掖478、Mo17和黄早四为标准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雅安多营农场进行两年实验,从表现型和配合力等方面,系统地比较分析我国温带及热带、亚热带27个群体的综合表现,同时对27个群体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并研究了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结果如下: 1.对27个群体的108个测交组合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认为热带群体的测交组合比原始亲本的适应性有较大改善,基本能适应我国温带气候环境条件,并且热带、亚热带群体的产量潜力大、抗倒伏性强,是我国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理想材料,但植株和穗位较高,在温带利用需要多加考虑。据产量性状和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及各群体的一般配合力分析,初步认定国内群体WBM-C4和5个热带、亚热带群体Suwanl、Pob43、Pob501、Pob32、Pob21等的综合表现优良,利用潜力较大。 2.以单株产量配合力总效应对各杂交组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株产量配合力总效应高的杂交组合,其实际产量也高;反之,实际产量则低。因此,配合力总效应能较好地反映杂交组合的真实水平。 3.依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对照优势)表现,将我国主要玉米群体划分为四个优势群:第一群为旅大红骨群,包括吉综A、辽旅综、中综3号、中综4号、东农群体C5;第二群为PA群,只有豫综5号;第三群为Lancaster群,包括陕综1号、陕综3号、中群14等3个群体;第四群为四平头群,包括中综5号和WBM-C4。金皇后和中群13在本研究中无法归类。与系谱比较,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比较合理。 4.依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对照优势)表现,将热带、亚热带群体归入我国杂种优势群,其中,Pob43、Pob501被归入旅大红骨群;Stay Green、Pool19被归入Lancaster群;Pob28和Pob45与四平头和旅大红骨关系较近;而Pob46,Pob69、Pob70、Pob21、Pob32、Pob49、Pob502、Suwanl等群体本研究中尚无法归入我国四大种质类群。 5.综合各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表现,初步认为Suwanl×PA、Pob43×PA、Pob32×PA、Pob501×PA、Pob21×PA、Suwanl×旅大红骨、Suwanl×Lan、Pob43×Lan、Pob28×PA、黄综×PA等这10对组合的产量潜力高,可形成强杂种优势组合。

孙成韬[5]2006年在《温带与热带玉米优良自交系间配合力分析及利用潜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温带玉米种质基础狭窄,高赖氨酸玉米胚乳硬度较低等问题。本研究选取25个优良温带普通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采用2对热带优良自交系为测验种,其中CML171、CML166来自CIMMYT的QPM种质,YML145、YML146为普通玉米自交系是云南省农科院从泰国两个杂种优势对应的群体中选育出,经过研究CML171×CML166和YML145×YML146在亚热带地区为强优势组合。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100个温热杂交组合,将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进行鉴定。分析了25个优良温带普通玉米自交系和4个测验种的产量、株高、穗长、穗行数、千粒重等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一年三点产量分析,100个温×热组合中,郑58×YML146、自330×YML 146、铁7922×YML146、K1218×YML145、掖107×YML146、81515×YML146、DS01×YML 146、辽3180×YML145、87-1×YML145、丹340×YML146、综3×YML145产量较高均超过对照10%以上;自交系郑58、YML146、YML145、丹340、K22、黄早4、西502和铁7922具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26.60、25.12、22.32、6.75、5.94、5.19和4.81。因此,预测这8个自交系在云南等热带、亚热带玉米生产和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潜力。2.综合25个被测系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及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表现,郑58、自330、铁7922、K1218、掖107、81515、和DS01等自交系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优良,且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可以用来改良和扩增相应类群的种质资源。3.分析4个热带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YML146>YML145>CML171>CML166,普通玉米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要高于优质蛋白玉米,本研究的优质蛋白玉米产量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表明这4个热带种质是扩增温带普通和QMP玉米的比较好的种质资源。4.根据对100个温带与热带自交系优良自交系间杂交组合F1的产量、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结果发现,这2对热带种质由于地理远缘与我国温带种没有交流,与我国主要杂种优势类群间均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李明顺[6]2005年在《13个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以及现代育种研究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狭窄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日益突出。群体的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而且经常带有特殊的有利基因,如果和育种工作密切结合,群体可成为有巨大利用价值的基因库。因此,对群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是玉米种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根据2002年的27个群体NC-Ⅱ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分析结果,筛选出产量潜力高、农艺性状优良、具有代表性的7个国内群体和6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为试验材料。依据Griffing Ⅳ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8个双列杂交组合。田间评价试验为两年五点,为了尽可能减小环境误差,提高试验灵敏度,田间试验设计采用9×9不完全区组(α-Lattice design)设计,共调查16个农艺和产量性状。收集整理数据,进行联合方差分析、配合力分析(包括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对照优势分析。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混合取样策略分别从每个群体中随机提取4个混合样本,每个样本包括10个单株,用75对引物对13个供试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16个农艺性状GCA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13个供试群体中,吉综A、辽旅综、中综5号,Suwan 1,Pob43和Pob21的产量潜力高,农艺性状优良。其中吉综A具有较好的出籽率、秃尖、穗长和行粒数等性状的GCA效应;辽旅综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结穗率GCA效应;中综5号具有优良的百粒重、出籽率和穗粗等性状GCA效应;Suwan 1具有较好的百粒重、穗长、穗粗和子粒含水量等性状GCA效应;Pob43具有较好的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GCA效应;Pob21的百粒重GCA效应很高。 2、通过国内群体和CIMMYT群体的产量GCA效应、普通玉米群体和QPM群体的农艺和产量性状GCA效应的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群体比CIMMYT群体具有更高的、或相近的增产潜力,而QPM种质的性状和产量潜力均较普通玉米差。 3、通过双列杂交组合的产量、产量SCA效应和对照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群体和CIMMYT群体之间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这个杂种优势水平超过了我国目前骨干品种的最高生产水平。引进、改良和利用CIMMYT种质将会明显提高我国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利用水平,为提高玉米育种水平提供技术和种质保障。 4、在78个双列杂交组合中,中综5号×WBM-C4、Pob21×吉综A、Pob 43×吉综A、中综5号×中群14、中综5号×Pob28、Suwan 1×吉综A、Pob 501×吉综A等7个组合在北方试验点的产量依次最高;中综5号×Pob43、Pob43×吉综A、Pob 501×吉综A、辽旅综×Suwan 1、金黄后×Suwan 1、中群14×Suwan 1等6个组合在南方试验产量依次最高,比对照种Lancaster×Reid高25%以上。这些高产组合涉及到的优良群体主要有吉综A、中综5号、Pob43、

樊荣峰[7]2008年在《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热带种质的利用》文中研究说明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育种准确性和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亲本为材料,利用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划分了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从不同杂种优势群中选择代表性玉米自交系与热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通过分析其杂种优势,评价热带种质在改良温带玉米种质上的利用价值;以上述代表性温带自交系与热带群体为测验种进行杂交,分析了不同种质的配合力。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提高玉米杂交种的组配效率。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选用的110对SSR引物对30份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46条带,说明在分子标记的水平上,30份自交系具有很丰富的遗传变异,其PIC变异范围在0.1115到0.91之间,平均为0.652,大部分集中在0.5~0.8之间。根据SSR分析结果计算30个自交系之间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份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类是P类群,有P007、齐319、丹599、沈137、178、P138、87-1共7个自交系;第二类是以黄早四等为代表的塘四平头群。共6个系,它们是K12、Q1261、黄野四-3、黄早四、冀35、昌7-2;第三类是Reid群有478、B73、K14、黄C、沈5003共5个自交系;第四类是以自330等为代表的自330群。共有4个自交系,包括中综3、中综31、自330、340;第五类是E28群,包括E28以其二环系——郑22;第六类是Lancaster群,包括Mo17、获唐黄17、齐205共3个自交系;此外,鲁原92、吉63、旅28被单独划为一群,为其它群。利用CML27、CML40、CML92、CML107、CML116这5个热带自交系与上述玉米杂种优势群中的丹340、1373、Mo17、黄早四这4个温带自交系(标准测验种)进行杂交,通过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热带玉米种质和温带玉米种质间杂交,在单株产量、百粒重、籽粒容重上可以产生明显的超亲或超标优势,但在行粒数上并不能明显超出生产上应用的温带组合。热带玉米种质可以改善温带玉米种质的产量和穗部性状,一些CIMMYT自交系×丹340杂种优势模式在温带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上述温带自交系中选择丹340、87-1、178、K12、Mo17、P138、黄早四、鲁原92、齐319、自330共10个温带优良自交系,以4个热带群体Poo125、Pop66、Pob21、Suwan1为测验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配合力:对单株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这6个性状做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上,丹340、黄早4、Pob21、Suwan1具有较高的GCA正效应值,分别为11、6.5、24、25,而178、Mo17、P138、Poo125、Pop66具有较大的GCA负效应值;穗长上,鲁原92、齐319、自330、Pob21、Suwan1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穗粗和穗行数上,丹340的GCA效应值最高,87-1,K12 GCA效应值较高;而行粒数上,只有Pop66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为3.36,其它自交系的GCA效应值较低,或者是负效应。百粒重上,87-1、K12、齐319、Poo125、Suwan1具有较高的GCA正效应值。进一步对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在40个测交组合中,共有23个组合特殊配合力为正值,其中丹340×Poo125(7.84)、鲁原92×Poo125(9.22)、Mo17×Pop66(8.38)、87-1×Pob21(11.39)、K12×Pob21(9.99)、鲁原92×Pob21(15.48)、Mo17×Suwan1(7.41)自330×Suwan1(7.28)的SCA效应值较高。

孙友位[8]2007年在《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文中认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以及种质间遗传关系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以6个国内和6个CIMMYT自交系为标准测验种,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上广泛利用和具有应用潜力的119个早熟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整合了我国常用的其它自交系的SSR检测数据,初步构建了包含375个玉米自交系的SSR指纹数据库。主要结果如下:1.70对SSR引物在119个早熟自交系和12个标准测验种中共检测出285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4.0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从0.18到0.81,平均0.58。119个早熟和12个标准测验种共131个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0-0.94之间,平均0.68。利用UPGMA方法将119个早熟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6个类群,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基本相符。2.基于相同的标准测验种、引物和统一规范的检测方法,整合了本实验室肖木辑博士(2006)分析189个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遗传遗传多样性时获得的SSR检测数据,初步构建了包含375个玉米自交系的SSR指纹数据库。70对SSR引物在375个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91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2个,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从0.16到0.88,平均0.60。375个自交系间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30-0.98之间,平均0.64。利用UPGMA、主坐标、ME、遗传结构等分析方法将375个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6个类群。连锁不平衡(LD)分析表明70个SSR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存在广泛的连锁不平衡。3.针对70位点在375个自交系中检测结果获得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进行标准误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用于供试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的SSR引物数应不少于40个,获得的等位基因数应不少于180个。比较分析了不同来源标准测验种的SSR检测结果,认为12个标准测验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可用于供试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参照自交系。

番兴明, 陈洪梅, 谭静, 杨峻芸[9]2003年在《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文中提出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 4个标准测验种 (B73、丹 340、Mo17和黄早四 )和来自 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 1、Pop2 1、Pop32、Pop2 8及Antigua种族的 2 5个典型自交系 ,采用NC Ⅱ设计得到 10 0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 ,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 ,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 4个类群 ,第一群包括丹 340和黄早四 ,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 ;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 ;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 ;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 9以外的 2 4个热带自交系 ,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 ,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 ,可再分为亚群 1和亚群 2 ,其中亚群 1包括除M 15以外的Pop 2 1的 4个自交系 ;亚群 2包括M 15和M17两个自交系 ;B群是硬粒型种质 ,可再分为 4个亚群 ,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 ,包括自交系M1、M 2、M 3和M5 ;亚群 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 ,包括自交系M 6、M 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 4;亚群 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 ,包括来自Pop32的M 16、M 18、M 19和来自Pop2 8的M 2 2、M 2 4;亚群 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 ,?

潘周云[10]2016年在《新选白粒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及其利用潜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51份白粒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对51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亲缘关系进行初步划分,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16份自交系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60份杂交组合,通过一年3点(安顺、贵阳、凯里)联合鉴定,对1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15个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35对核心引物共检测到155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为2-8,平均为4.42个。每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926-0.8749,平均为0.7365。51份白粒玉米自交系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2129-0.9419,平均为0.4607。按UPGMA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当阈值为0.43时,将51份白粒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大类群。2、联合方差分析表明:3个试验点间,除茎粗、穗长、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组合、试验点与组合互作效应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1(测验种)GCA方差除茎粗、穗位叶叶宽、雄穗主轴长度、穗长、秃尖及百粒重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外,其他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2(被测系)的GCA的方差除穗位叶叶宽、秃尖和出籽率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2(被测系)×P1(测验种)的SCA方差显示,15个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不同试验点、不同组合在多数性状之间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3、对1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325在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的GCA表现较为突出,用325作为亲本易配出综合性状好、抗倒伏性强、穗长长、果穗大、百粒重重的高产杂交种;用343易配出行粒数多、穗长长、雄花分支数多及雄花主轴较长,秃尖小的杂交组合;用331易配出穗长长,百粒重大的高产组合;用368可配出穗行数多、果穗大的组合;用373易配出行粒数多、穗长较长的组合,而其他GCA不高的自交系,在应用过程中应加以改良。4、对60份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分析显示,不同性状间配合力均呈正负效应且变异范围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单株产量正效应组合33个,变幅为-17.90~17.90,组合368×344效应值最高;穗行数正效应组合26个,变幅为-8.12~11.20,组合368×329效应值最高;行粒数正效应组合30个,变幅为-8.77~6.68,331×323效应最高;百粒重正效应组合30个,变幅为-11.37~13.19,331×324最高;出籽率正效应组合34个,变幅为-5.88~3.15;穗长正效应组合30个,变幅为-9.17~8.52,341×326效应最大;穗粗正效应组合31个,变幅为-9.17~8.52,327×324效应最大;茎粗正效应组合33个,变幅为-12.72~9.99,344×326效应最高;株高正效应组合30个,变幅为-6.55~6.12;穗位高正效应组合33个,变幅为-9.26~21.21;穗位叶叶长正效应组合31个,变幅为-10.19~7.73;穗位叶叶宽正效应组合25个,变幅为-8.74~10.89;雄花分支数正效应组合32个,变幅为-23.46~32.48,雄花主轴长度正效应组合28个,变幅为-13.42~8.33。5、以单株产量与总配合力效应值、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其总配合力效应呈显著正相关(R2=0.982),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大小顺序与产量结果高低的排列基本一致;单株产量及其总配合力与母本一般配合力、父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大小接近;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无相关关系。6、以贵农玉889为对照,分析60份杂交组合单株产量对照杂种优势,结果表明:325×329、325×324、340×324、368×329、325×323、373×324、331×323、325×344、331×324组合比对照增产5%以上,其中组合325×329增产19.89%,325×324增产18.57%,340×324增产12.69%,368×329增产12.32%,这4个组合增产均在10%以上,属于具有较强杂种优势的组合。被测系325、331、340、368等与测验种324、344、323、329等组配获得高产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7、16份自交系SSR分子标记与特殊配合力聚类分析表明,两种聚类方法结果基本与系谱来源一致,但也有个别材料有所偏差,原因可能与两类方法所基于的基础数据差异形成,SSR分子标记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其聚类准确性高于SCA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 温带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D]. 周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2]. 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D]. 李明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3]. 玉米新选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D]. 于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4].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杂种优势模式[D]. 杨爱国. 四川农业大学. 2003

[5]. 温带与热带玉米优良自交系间配合力分析及利用潜力研究[D]. 孙成韬. 云南农业大学. 2006

[6]. 13个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明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7]. 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热带种质的利用[D]. 樊荣峰. 沈阳农业大学. 2008

[8]. 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D]. 孙友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9]. 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热带和温带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J]. 番兴明, 陈洪梅, 谭静, 杨峻芸. 西南农业学报. 2003

[10]. 新选白粒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及其利用潜力研究[D]. 潘周云. 贵州大学. 2016

标签:;  ;  ;  

温带和亚热带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