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如金”的背后论文_金雅青

“沉默如金”的背后论文_金雅青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中心幼儿园 312030

摘 要:中班四五岁的孩子本应是最活泼好动的,可是我班的许丹萍经常独自坐在位置上不说话,老师和他交流也是问十句答一句,和小朋友的交流也不多。因此我们将她作为一个心理个案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移情训练、强化策略、观察模仿等策略。我们请家长共同配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帮助她树立自信,培养她的成就感。之后许丹萍因为有了些自信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参加后她自己也感觉到了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从而更有信心,更愿意参加活动了。

关键词:沉默 不自信 家园配合 转变

一、发现问题

上午的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丹萍搬起椅子站在座位旁边,目光扫过来扫过去,却依旧站在原地。我走过去说:“丹萍,想去哪个区啊?”她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搬起了椅子,慢慢地绕过建构区,走到巧手吧,这时巧手吧有三个孩子一起在玩泥塑“做蛋糕”。丹萍把椅子放下来,看了我一眼才坐下,却没有开始游戏。我又说:“丹萍,开始玩吧。”她才把一只手从筐的角落里伸进去,拿起一个装饰的小花,又不动了。我见傅怡晨也在这一区域,就说道:“丹萍想和晨晨一起玩吗?”她没有说话,眼睛看向了傅怡晨,我知道她是愿意的,就说:“丹萍和晨晨一起玩吧。”晨晨说:“好啊!”但她并没有和丹萍一起“做蛋糕”,丹萍在一边拿着小花想给晨晨,但是晨晨并没有理会。丹萍的手一直举到晨晨的眼前,见晨晨没有反应,就把手放下来,又缩起了身子,我想她肯定是又失望了。

二、原因分析

1.丹萍和班内的其他小朋友相比,年龄偏中上,但能力相对较弱。和家长交流得知,丹萍是单亲家庭,在家时一直是外公外婆带,没有学什么知识,也没什么同龄人和她交往。丹萍在动手能力方面处于被动状态,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别人准备材料,后来简单地模仿老师的动作,并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要善于走进孩子的生活,发现和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与丹萍妈妈交流后得知,丹萍在家的时候基本也和在幼儿园一样,很多事情不愿意参与。如果妈妈问她一些事情,她要么说不知道,要么低着头,不说话。唯一有区别的地方在于,丹萍在家喜欢别人给她讲“巧虎”的故事,她的玩具也大多是和巧虎有关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采取对策

得知丹萍家里的玩具都是和“巧虎”有关的之后,我请她妈妈第二天帮丹萍准备好她最喜欢的巧虎玩偶,并带到幼儿园来。我故意提高音量说:“丹萍妈妈,今天晚上你帮丹萍好好准备一下,明天请丹萍给我们讲一讲关于‘巧虎’的事情,我相信丹萍肯定能讲得很好,您说对吗?”丹萍妈妈说:“我们相信丹萍。”当时丹萍一直在我们身边,她肯定听到了。第二天,丹萍手里拿着“巧虎”玩偶来到了幼儿园。我看到了,问:“丹萍,你手里的是什么呀?”丹萍几步就走到我眼前,就一把把玩偶举到了我眼前。我顺手拿起,准备引导丹萍帮我介绍一下。这时丹萍妈妈说:“丹萍,给金老师讲一讲巧虎吧。”丹萍没等我反应过来,一把将“巧虎”抢走了。只见她把一只手从“巧虎”背后的衣服里伸进去,一边说:“巧虎背后可以把手伸进去,动一动就好像巧虎在打招呼呢。”说完抬头冲我笑了笑。

四、丹萍的转变

有一次,语言活动《小老鼠做蛋糕》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按照“小老鼠做蛋糕的顺序”把作业纸裁剪好,制作成小书。我的要求是谁制作好后举手示意老师,然后老师帮助小朋友订好。过了一会儿,就有几个孩子跑到我眼前,让我看他们的作业。我刚要重复自己的要求,一抬头看到丹萍也用小手捏着自己的作业,站在我眼前,就什么也没说,开始帮他们装订。丹萍往前走了一大步,着急地说:“金老师,我做完了。”我翻看她的作业,没有急着装订,而是问道:“你是怎么排的顺序呀?”“我听了故事,知道做蛋糕要先和面、加糖和蛋,然后……”“那好吧,丹萍,金老师请你准备一下,一会儿给其他小朋友讲一讲,好吗?”“行!”丹萍蹦跳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翻开了自己的作业又看了一次。过了一会儿我提问:“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丹萍的手举了起来。

五、启示和反思

通过给小朋友讲“巧虎”的故事,以及在班里分享“小老鼠做蛋糕的顺序”的经验,我帮助丹萍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成就感。丹萍也因为有了自信,更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然后她发现其实活动并没有什么难度,就更有信心了。能力差的幼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帮助她培养自信应该和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她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指导中,我注重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丹萍各方面的知识,引导她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使她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

参考文献

[1]吕彩萍 满足儿童需要应从关注做起.学前教育研究,2005,(3)。

[2]张凤 刘云艳 幼儿心理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

[3]曾彬 卢清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

论文作者:金雅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沉默如金”的背后论文_金雅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