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蔡娥

(湖北省枝江市中医医院 湖北枝江 443200)

【摘要】目的:分析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56例我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胃动素水平、胃排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肝郁脾虚;胃轻瘫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080-02

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糖尿病常见消化道并发症,以胃动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腹胀、呕吐以及早饱等症状,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临床常用西医治疗,随着中医治疗的不断推广,人们对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更加重视,因此,本文对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6年1—1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28例。研究组中男15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51.2±3.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为34~71岁,平均(50.9±3.8)岁。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P>0.05,可用于临床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根据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胃轻瘫诊断标准:除伴有糖尿病症状外,还伴有胃排空延迟等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早饱、上腹部疼痛或饱胀等。B超或胃镜检查显示肝功能无异常,不存在幽门梗阻、胃黏膜损伤等情况。X线钡餐显示胃蠕动减弱,收缩无力,钡剂滞留时间达6小时以上。

②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患者应符合肝胃不和、胃气虚弱、消渴兼痞满症状。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饥不欲食、呕恶嗳气、心烦易怒、脉弦或细弱、脘腹痞闷、神疲乏力、苔薄白以及舌质淡红等[1]。

③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胃黏膜溃疡、糜烂等与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相关疾病;不存在胰腺、肝、胆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排除因其他因素导致的胃轻瘫患者[2]。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降血糖治疗和饮食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多潘立酮片(生产厂家:山西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10245;规格:10mg)治疗。使用剂量为10mg/次,每天服用3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其处方为:白芍15g、甘草6g、茯苓15g、柴胡10g、半夏10g、太子参15g、三七10g、陈皮6g、炒白术15g。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在该基础方上酌情加减药物治疗,如兼痰热者可加用竹茹15g,黄连6g;气虚重者加用三药30g、黄芪30g;腹胀重者可加用旋复花和炒莱菔子各15g;对于阴虚者可以加用麦冬15g,北沙参和生山药各15g。用水煎取药汁200ml,于早晚餐前分两次服用。以3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对其疗效进行评定,若患者治疗后恶心、饱胀、嗳气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则可以将其评定为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饱胀等症状均有所减轻,胃排空功能有所改善,则评定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好转,甚至加重,胃排空功能没有得到改善,则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数据,其差异比较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胃排空时间与胃动素水平比较

通过观察表一可以发现,两组治疗前的胃动素水平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胃动素水平降低到了(145.2±71.6)ng/L,而对照组的胃动素水平为(295.6±88.5)ng/L,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胃排空时间分别为(8.12±0.95)h和(8.11±0.89)h,差异不明显(P>0.05),但经过治疗后,两组的胃排空时间均明显缩短,但研究组的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医根据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的呕吐、恶心等症状,将其归属于:“胃胀”、“痞满”的范畴,该类患者由于久病消渴、情志不畅,使得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所以肝郁脾虚是其基本病机[3]。西医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增强胃肠动力的药物,不仅治疗效果有限,且具有较多毒副作用,很容易复发[4]。

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是在柴芍六君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其中白芍可以敛阴和营、柔肝止痛,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炒白术与太子参配伍,可以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可以起到理气、和胃的作用;茯苓能够健脾渗湿,三七可以活血祛瘀,而甘草可以对各种药物进行调和,所以该处方可以起到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的作用[5]。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加味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研究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且胃动素水平下降明显,其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4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

总而言之,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排空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诗才,施秀娟,邓钰杰等.胆宁片治疗肝胃郁热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01):9-10.

[2]刘自平.半夏泻心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6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01):36.

[3]王北辰.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213+209.

[4]金华.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10):105-106.

[5]国洪桥.升陷汤加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4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6):29.

论文作者:蔡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_蔡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