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竞赛状态焦虑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_放松训练论文

两种竞赛状态焦虑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_放松训练论文

两种竞赛状态焦虑调控方法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焦虑论文,状态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射击是以“准”取胜的运动项目,竞赛状态焦虑的最适调控是射击准确的重要决定因素。本研究是上海射击队备战八运工作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射击运动员的焦虑调控能力,并探究竞赛状态焦虑的调控方法。因此,本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八运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全国体育盛会,面临这样重大的赛事,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较接近现实,易于在实际中应用。

本研究运用了两种焦虑调控方法: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Biofeedback-Relaxation,简称BFB—R )和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Cognitive-Affective Stress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简称SMT)。并设立了对照组。通过两种不同的焦虑调控方法, 试图了解:(1)被试在实验室中, 其心理调控能力(包括放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变化情况;(2)被试在实际比赛中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上海市射击运动中心参加八运会的射击运动员, 其中男18人,女13名,剔除了练过气功和接受过系统放松训练的运动员,平均年龄25±4岁,平均训练年限8±5年;其中健将级运动员11人, 一级运动员20人。根据97年度队考核时测得的焦虑水平情况,分为竞赛焦虑水平高、中、低三个水平,利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将他们分为:(1)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组(BFB—R组);(2)认知—情感应激调控组(SMT组);(3)对照组,人数分别为10人、11人、10人。

2.2 工具

2.2.1 《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Inventory-2,简称CSAI—2):由三个分量表组成, 用以评定包括认知状态焦虑、身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在内的多维竞赛状态焦虑,由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修订后的CSAI—2, 其认知焦虑、身体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分别达到0.68,0.72,0.71,并经过效度检验,证明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

2.2.2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训练史、比赛史、 训练和比赛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情绪问题),以及一般应付方法等。

2.2.3 FLEXCOMP多道生物反馈仪,由加拿大Thought公司生产。本实验运用了其中的肌电(EMG)反馈指标。

2.2.4 渐进性放松(Progressive Relaxation,PR)磁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编制)。

2.3

生理指标评定方法:为了尽量避免个体差异和外界影响,更客观地评价训练效果,本研究用肌电变化指数来作为评价放松能力、想象能力的标准。

基线值-训练后达到的最低(高)值

肌电变化指数=────────────────×100%

基线值

2.4 成绩计算

本研究采用了个体内成绩,即相对成绩。其计算方法是:

个人最好成绩-本次比赛的成绩

相对成绩=──────────────×100%

个人最好成绩

以本次比赛成绩与他(她)的最好成绩相比较而得到的升降率来作为本研究的成绩指标。个人最好成绩由运动员自己提供。

2.5 实验步骤

2.5.1 首先,利用生物反馈仪在无反馈信号条件下, 对三组被试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肌电基线测前额肌电,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放于双目平视时瞳孔上方过眉1CM处, 一个参考电极放于两个记录电极之间。一切准备就绪后,先让被试略事休息,然后启动仪器进行记录,时间为4分钟,测得肌电基值。第二,要求被试尽量放松,时间为5分钟, 5分钟放松期所获得的指标为被试的放松能力基值。第三,要求被试尽量想象即将到来的八运会比赛,自己在赛中的情景,包括所见、所闻及动作体验、情绪体验,并引导他(她)想象自己产生紧张情绪, 时间为5分钟,所测得的数值即为被试想象能力基值(由于难以控制被试在内、外部想象,所以在本研究中没有加以区分);然后再要求放松。

2.5.2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实施步骤

先向受测者说明研究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让他们了解进行放松训练和生物反馈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制定的反馈指标标准,一般情况下,让被试能在80%—90%的时间内,听到理想的低频率声音,以提高被试的自信心。以EMG作为反馈指标,反馈信号为声音, 按生物反馈的一般要求进行放松训练。

2.5.3 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实施过程

先向受测者说明研究目的,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 按照Smith(1985)等人所创立的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本实验的训练过程。进行认知训练时,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咨询,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咨询。

2.5.4 对照组实验实施过程

在实验组进行各种实验调控期间,对照组进行正常训练,并与他们讨论有关提高自信心及在训练、比赛中识别和进入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性,不再进行其他的心理训练。

2.5.5 8周的心理调控训练结束后,运用测定基值的方法,对三组被试进行实验后的生理指标基值、放松能力、想象能力测定。

2.5.6 心理调控实验结束后, 所有被试参加了八运会射击比赛预赛。主试(作者本人或教练)要求被试在比赛结束后完成CSA1—2, 让他们尽量回忆比赛中的感受,诚实地回答各个题目。

2.6 组织方法:(1)指标采集。所有生理指标采集均采用个别测试形式;(2)训练实施。训练时间均为下午或晚上, 放松训练每周两次,每次约40分钟。

3 结果

3.1 以EMG变化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三组被试在放松期间和想象期间的EMG变化指数(F=4.36,4.35;P=0.02,0.02 )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还发现,想象焦虑情境时,被试所测得的肌电变化呈与放松期间方向相反的变化趋势。

3.2 对具有组间差异的EMG变化指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放松期间EMG的下降指数、想象期间的EMG上升指数均以对照组为最低, 它与BFB—R和SMT组都具有显著差异,而两个实验组间并无显著差异。 详见表1:

表1 三组被试EMG变化指数的t检验表

组别 BFB SMTBFB 对照

SMT 对照

放松期间EMG下降指数

t -0.56

2.502.76

p

0.58

0.020.01

想象期间EMG上升指数

t -0.12

2.403.09

p

0.91

0.030.01

3.3 实验结束后, 对参加八运会预赛的被试的竞赛状态焦虑及其射击成绩的考察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知状态焦虑上无显著差异;身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详见表 2。进一步分析表明,SMT组被试的身体状态焦虑最低, 状态自信心最高,并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t=2.81,2.23;P=0.01,0.04)。这两种指标SMT组与BFB—R组间无显著差异(t=1.42,-0.48;P=0.17,0.63),BFB—R组与对照间也无显著差异(t=1.42,-0.48;P=0.17,0.63)。

表2 各组在比赛中CSAI—2各分量表得分的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认知状态焦虑

组间33540.69

2 16770.35

1.68 0.21

组内

279489.30 28 9981.76

总计

313030.00 30

身体状态焦虑

组间53197.87

2 26598.93

4.44 0.02

组内

167602.91 28 5985.82

总计

220800.77 30

状态自信心

组间64433.28

2 32216.64

3.20 0.05

组内

283932.90 28 10140.46

总计

348366.20 30

3.4 三组被试的比赛成绩的方差分析表明, 各组别间具有显著差异(F=3.86,P=0.03)。进一步分析表明,SMT组的成绩最好(m=1.75,sd=1.33),BFB—R组的成绩最差(m=3.01,sd=0.94), 并与SMT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51,P=0.02),对照组的成绩(m=2.69,sd=0.88)与SMT和BFB—R组都没有显著差异(t=0.79,-1.92; P=0.44,0.07)。

4 分析与讨论

4.1 研究表明,SMT和BFB—R都能帮助射手提高心理控制能力(放松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是,8周的心理调控训练后, 两实验组的放松能力和想象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生物反馈由于能提高受训者对自我生理变化的敏感性,有助于生理指标朝着理想的方向变化,促使受训者更快地达到放松状态,并使想象更清晰、生动。这可能是由于在实验期间没有作阶段性的指标评价所造成的。因为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训练,不管其放松能力获得的速度快慢,SMT组与BFB—R组都取得了同样的结果。

4.2 本研究没有区分被试的焦虑类型而进行了焦虑调控, 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aynard等人的结论, 认知—行为法和行为法,都降低了被试的身体焦虑水平,提高了其状态自信心。而认知—情感应激调控训练法是一种较全面的焦虑调控方法,它从认知、行为两方面来帮助运动员控制应激,实践亦证明,它具有良好的作用。

对照组被试的赛中认知焦虑水平之所以与实验组没有显著差异,除安慰剂效应外,可能是由于其它难以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如参加比赛的动机、社会支持系统、各项目队的团队凝聚力等。因此,怎样更好地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4.3 八运会是国内的重大比赛,它不仅是技术的较量, 更是心理的较量,哪个运动员能在比赛中最好地调控好自己的心理,他就是胜者。结果表明,SMT组的运动员成绩最好,反馈组的成绩明显劣于SMT组,说明SMT对运动员的焦虑调控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实验也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生物反馈法虽然能帮助运动员获得放松技能,但如果运动员离开仪器就不能独立、有效地进行放松,不能降低其临场竞赛状态焦虑水平,生物反馈训练也将失去其意义。另外,单纯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竞赛焦虑调控方法,这也说明选择合适的心理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5 结论

5.1 在实验室条件下, 认知—情感应激调控法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法都能帮助射击运动员提高包括放松和想象能力在内的心理控制能力。

5.2 实验组被试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较低的身体状态焦虑水平,较高的状态自信心水平。

5.3

认知—情感应激调控组的被试其比赛成绩优于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组的被试。

标签:;  ;  ;  

两种竞赛状态焦虑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_放松训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