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芳菲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舒适护理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舒适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64%>73.21%)相对更高(P<0.05),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36%<14.29%)、复发率(8.93%<19.64%)、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14±3.26)分<(49.95±3.15)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8.36±3.55)分<(50.15±3.3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舒适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

心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其难度在于疾病的复杂、多变,在长期、持续的护理干预过程中,难以面面俱到。其风险在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1]。患者的遵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内科护理的进展。为了赢得患者的信任与肯定,改善其遵医行为,需要给予其舒适的医疗体验,帮助其解除病痛,排解心中的烦闷,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2]。本研究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模式下心内科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患者,分别接受舒适护理(56例)和常规护理(56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0例和26例,最高龄79岁,最低龄52岁,平均年龄(63.52±4.71)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1例和25例,最高龄81岁,最低龄54岁,平均年龄(63.62±4.5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①健康教育:。开展健康宣教活动,讲解心内科疾病知识,并与患者的病情联系起来,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消除其在疾病认知上的误区,减少其对于自身疾病的担忧与恐惧。而对于病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②心理护理: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应诚挚、热情的为患者服务,保持良好的耐心。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其实际需求,关注心理状态。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能够关心患者的感受,给予其理解和尊重。根据护理人员的介绍与指引,患者能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减少其陌生感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予以安慰和劝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烦恼,并积极予以回应,表现出对于患者的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其所需的帮助。在沟通和对话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礼貌得体。另外,在心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家属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能够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出发,理解其心情,做好其心理工作,具体、详细的说明患者的病情。在实施治疗和护理之前,需要事先与患者家属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与支持,叮嘱患者家属患者多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慰藉。

③环境管理:室内温度、湿度、通风适宜,调节光线,使患者感到舒适。可以适当栽植花草,美化室内环境,同时还能够陶冶身心。保持室内清洁、安静,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更换衣物、床单、被褥。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可以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④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嘘寒问暖,保持良好的耐心,细心、周到的为患者服务。尊重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为其提供日常所需的物品,并摆放在便于取用的位置。在饮食方面,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坚持低盐、低脂的原则,同时尊重患者的个人口味。鼓励患者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在运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该在一旁陪护。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比赛、广场舞比赛等,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疾病的治疗恢复。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对比两组患者对于舒适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的满意程度,见于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n(%)]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中、老年健康的主要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3]。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还会受到病情反复的困扰,需要长期、持续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在漫长的治疗周期内,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并会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4]。在舒适护理模式下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经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和生活护理,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并发症和病情复发对于患者治疗恢复的干扰和影响,进而促进其良好恢复[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突出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充分满足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的需求,改善其身心状态,有助于其治疗恢复。

参考文献:

[1]洪文亭.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8):300-301.

[2]祁玮.舒适护理对老年心血管内科病人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03):312-313.

[3]陈雪琴.舒适护理在改善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16(23):160.

[4]郝琳.舒适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69-3270.

[5]陈永慧.舒适护理在7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6):168-169.

论文作者:黄芳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黄芳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