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论文_黄文全

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论文_黄文全

黄文全 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教育集团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和建立学校课程体系为重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核心素养;情境创设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词,人们把诸多美好辞藻与深厚期待都给了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人的共同追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即传统意义上讲的智力或能力倾向,是一个人通过后天的学习或教育而形成的。在新《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无形,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中巧妙地情境创设,呈现原生的课堂,激发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

一、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们都爱听故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学发展史上都存在着众多的趣闻轶事。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不仅吸引人,而且蕴含一定的道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创造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

案例: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故事:某高校一位知名教授在大礼堂开设讲座,听讲座的学生很多。讲座开始了。只见教授从椅子上站起来,径直走下讲台,来到大礼堂的最后一排。他指着这排座位中间的一个同学说:“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请允许我向这位同学致敬。”说着,教授向那位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礼堂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教授鞠完躬,站起来,缓缓地说道:“我之所以向这位同学鞠躬,是因为他选择坐里面位置的行动,让我充满敬意。”礼堂一下子变得有些骚动起来。大家低声议论着。教授接着说:“我继续观察后发现,先前那些抢占了他们认为是好位置的同学,其实备受其苦。因为座位前排与后排之间的距离小,每一位后来者往里面进时,靠边的同学都不得不起立一次,这样才能让后来者进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统计了一下,在半个小时之内,那些抢占了‘好位置’的同学,竟然为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起立十多次的代价。而那位坐在后排中间的同学,却一直安详地看着自己的书,没人打扰。”

教授依然用不高的语调说着:“我今天是第一个来大礼堂的。在你们入场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观察了。我发现,许多先到的同学,一进来就抢占了靠近讲台和过道两边的座位。在他们看来,那一定是最好的位置了,好进好出,而且离讲台也近,听得也最清楚。这位同学来的时候,我注意看了,当时靠前和过道两边的位置还有很多,可是他却径直走到大礼堂的最后面,而且是坐在最中间,大家认为进出都不方便的位置。这位同学把好的位置留给了别人,自己却宁愿坐最差的位置。他的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充满敬意吗?”

说到这里,教授停顿了一下,向大礼堂四周从前至后看了一遍,然后缓缓地,但却很有力地说道:“同学们,请记住吧:当你心中只有你自己的时候,其实你把麻烦也留给了自己;当你心中想着他人的时候,其实他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方便了你┄┄”

“哗┄┄”教授的话一说完,台下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这位教授用如此独特的方法讲授人生的哲理,使在场的学生受益终生。

分析:这个故事中“抢座位”的情节,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过。用学生熟悉而有体验的生活故事,来阐述深邃的人生哲理,以“周围世界”为智慧源泉,把认知与体验完美地统一在教学活动之中。这里没有任何说教、只有感染力的教学安排,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去主动关心人,热情帮助人。这样,不知不觉地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二、用实物创设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物情境,主要是指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的背景,以构成一个整体,展示出某一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在课堂上,展示实物等创设出的实物情境,可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联想作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用新闻创设情境,课堂教学活力无穷

国内外社会热点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开发和利用好时事热点能给政治课教学增添新鲜感。这也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教师应利用最新时政热点这一课程资源,给课堂教学适时注进时代活水。

教例: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5000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面对中国传统思想我们应有正确的态度,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思想营养,着眼于对当代人的影响,懂得如何针对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分析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北京冬奥会会徽是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它表达了2022年奥运会的主题,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中国的传统思想:真诚。

会徽从传统文学艺术、习俗和传统思想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论文作者:黄文全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月总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论文_黄文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