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论文_刘仍启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论文_刘仍启

砀山县水务局 安徽省宿州市 235300

摘要: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它直接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各级政府及专家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也越来越关切。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下面我们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环境的影响;防治措施

1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变化较为复杂,因此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种植方式,自然环境的不同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南北差异较大,为了缩小这种差距,使我国农业得到全面发展,需要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在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中,要与当地自然环境及施工条件相结合,修建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规律的水利工程,为农业种植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满足种植用水需求。同时,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自然环境同样起到保护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业产量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升。

2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及特点

对农村居民而言,日常生活与农耕是其主要的用水去向,但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部分区域的农村居民在农耕过程当中仍沿用传统的浇灌方式。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无疑为这部分农户提供了便利条件,可将所处区域内的水利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以辅助农田排水和灌溉。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对当地的洪涝灾害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主要体现在建设规模小、资金投入少及建设难度低等几个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难度并不高,这一特点与其建设规模具有一定的联系,进行小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技术。但也正是受这一特点的影响,管理人员在此类水利工程投入使用之后经常会疏于管理。这种规模小、难度低的水利工程的修护难度也较低,维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并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工艺技术。其对后期投资的要求也较低,投入使用之后,管理者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

3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1对农田、林地、草地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会占用部分土地或水域面积,从占地到清理这一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农田、林地或草地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其结果是对当地动植物的平衡造成影响,还有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

3.2对水域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工业污染,如建筑垃圾、噪音污染、工业废水等。建筑垃圾直接倒入河道中会造成河道阻塞。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进沟渠,会使当地水质形成严重污染,不仅使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水源污染也会对当地的土壤和植被产生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

3.3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施工大多在农村进行,在农村开展水利施工建设时,普遍是依靠原有的河流建设。河流施工建设过程中,水温、水流及水流量都会受其影响产生变化。水流会从自然流动状态被迫静止,水中溶氧量受其影响严重降低,这也导致河流的自恢复及自清洁能力严重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水中的有毒物质及有机物逐渐增多,破坏了当地水环境的平衡状态。

3.4对陆生动物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施工对当地土地和水域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导致当地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不能适应新生存环境的动物数量急剧减少,这会破坏当地原有的食物链,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5工程建设不合理造成的环境影响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一旦受到破坏,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恢复如初的,必须经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得以恢复。而水资源要想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如果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忽视了其自身的承载能力,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整体状况,那么极有可能造成河道断流堵塞、水土流失等情况。如果水利工程建设选址不恰当,那么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河流堤岸崩塌引发地震等。

4农田水利施工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压缩工程占地与用地面积

为了减少农田水利建设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在保障工程设计的效益基础上,将最大限度促使占地面积缩小,合理规划用地建设,减少水利建设中占用的土地面积。比如在进行地基开挖时,其施工建设可以在缩小面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选择荒废地进行。尤其是在进行地基深挖施工时,要把施工方案不断优化,从而减少回填量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周围土地的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免受破坏。另外,在进行红外线临时占地施工建设时,除了尽可能的选择荒地之外,在工程完毕之后,更要及时对红外线所占荒地进行地形恢复,将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4.2采用新技术

如今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技术也要有长期的发展。为此,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每隔两年就会有一批新的技术专利被注册。其中建筑工程的新技术专利就包括12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技术、混凝土技术等。在农田水利施工建设中更好的应用该些新型科研技术,不仅能够促使环境免受水利建设的破坏,而且还是建设提高施工效率的保证。

4.3采用新材料

目前,不断出现的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促使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了事实。因此,这就对从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人员有了新的工作要求,为了促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在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到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积极发现并利用好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比如,主要以水泥为生产原材料的水泥发泡板的使用,可以在其加入双氧水、粉煤灰等使其充分融合发泡;用轻质的砂浆制成保温块使其充分与墙体复合,形成保温系统。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快工程施工的速度,不仅可以促使工期明显缩短,而且还能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4严格落实施工“三同时”

在我国近期颁布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建设项目的施工时,其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工程建设同时存在,其防止污染的措施也必须符合规定的环境影响条例,建设单位不能出现私自更改的行为。因此,对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来说,必须以相应的环境影响条例作为基础,进行项目的确认工作,另外,在建设过程中要以“三同时”为制度规定,将对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一个建设项目完成后新的环境问题。

4.5实行部门联保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其中包括工程设计、具体施工、主要部门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而对于诸多的水利部门来说,各个部门必须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又能进行合作交流,简单来说,就是在处理农田水利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上,各个部门既要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同时左右部门又能联合起来,共同解决破坏环境问题。比如说,在后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除了前期的监督管理之外,在后期更要对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为了使得周围环境达到最好状态,必须对原本的生态环境加以恢复。

5结语:传统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经济服务,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破坏。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水利工程工作者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荣,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江惠民.长乐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

[2]袁志国,郭金成.新形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

[3]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

论文作者:刘仍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论文_刘仍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