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文化川剧变脸中武术的融合分析论文

地域性文化川剧变脸中武术的融合分析论文

地域性文化川剧变脸中武术的融合分析

魏小钦 龙倩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川剧变脸作为我国地域性非物质文化,本文在进行文献参考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川剧变脸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之国粹川剧变脸将武术基本步伐、手法、眼神等与变脸技艺融合发展思路,从当前武术由以前技击类到表演性的传承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国家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形势,依据武术的具体价值与意义,探讨武术与变脸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融合模式,从而为武术与新艺术形式结合的融合提供思路。为我国传统武术走一条新型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对川剧变脸的融合形式的了解,探索将武术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进而促进武术的包容性和兼容性。

关键词: 武术;地域性非物质文化;川剧变脸;融合模式

一、川剧变脸的发展历程

(一)川剧变脸及其起源

相传“变脸”最初为恐吓野兽,在脸上勾画各种图案。而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将其融入戏曲曲艺中使它成为一门特技。在川剧表演时用“变脸”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二)川剧变脸的历史演进

“变脸”技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贝戎“三变化身”技艺的发展。最初他将已存在的传统技法一--扯脸壳融入到川剧中,从此变脸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后来川南“曹大王”曹俊臣发明了抹粉火,而变脸始祖的康子林在北方曲艺“拉洋片"得到启发,“走脸”的方法进步为扯线。随后通过多次研究后首次在《八阵图》中使用了“吹脸”手法。20世纪50年代,是川剧与变脸发展到中级阶段。孙德才把变脸做了全新的改革,创造出了一种新扯脸技巧。这种新的扯脸技巧,在剧中还可用于其他方面来表演,他是现代变脸的祖师爷。20世纪90年代,彭登怀发觉到四川成都夜间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现实需求后,率先将《白蛇传》中法器紫金铙钵的变脸绝活从川剧剧目中独立出来,以短、平、快、绝的演出形式,在各大夜总会演出、赶场子,这种演出满足了人们猎奇心理而又富有娱乐性。

二、武术在川剧变脸中的主要融合形式

(一)川剧变脸中武术的融合形式

在有音乐、有剧情的川剧变脸,即传统川剧变脸。通常在茶楼或旅游景点表演,如成都宽窄巷子中的署韵园等。在川剧表演时变脸掺杂在剧情中配套一些步伐、手法、眼神动作变化,在川剧变脸表演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表演人员通常转头或手挡面变脸后转身配合脸谱颜色发生变化,同时以太极拳中白鹤亮翅等手型、体态配合以此达到技和艺的结合,增加观众震撼感,吸引眼球。不但如此,在四川剧变脸时候也经常会看到云手、双臂绕环等武术中的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以及腿法。将武术的功架融入到川剧变脸过程中,一是随着剧情的进展,在武术动作的掩护下以假动作掩观众耳目以抹脸或吹脸的形式进行换脸,比如:《飞云剑》中的老魔的抹脸,《禹门关》的杨八郎的吹脸。二是在变脸后以一定的手形和身形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增强舞台效果,塑造人物心理形象。这和武术的兼容性强有密不可分的原因。

3.3 联合使用方案 患者在家每日服药物3周后来医院静脉输注PD-1抑制剂,此后每3周1次为1个循环,入院进行输注PD-1抑制剂,同时持续每日服用依维莫司。

(二)现代变脸中武术的融合形式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川剧变脸同样声名远播,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演员为短期获取名利和金钱,不断去完善和研究变脸的器材和技术,这与变脸是川剧中用以塑造人物的表演技巧目前发生了转变。这时的变脸脱离了戏曲舞台变成了单独的技术表演,也就是以火锅店、街道等个人表演形式的现代变脸,可以说演员不在受行当限制,以展示变脸中的“变化身”变脸为主,但是表演时仍然保留着武生行的做工身段即武术中的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以及腿法。用以提升变脸表演的审美价值和震撼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有剧情、有行当的川剧变脸还是现代变脸都将武术中的功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变脸这种技艺经久不衰的流传至今。

三、关于武术与川剧变脸结合的思考

(一)武术元素的融合增进观赏性,进而推动川剧变脸的发展

可以看出无论是有剧情、有行当的川剧变脸还是现代变脸都将武术中的功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变脸这种技艺经久不衰的流传至今。无论是有剧情、有行当的川剧变脸还是现代变脸都充分利用武术的观赏价值,将观赏文化纳入其中提升变脸观赏性,吸引观众,很好的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满足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正因为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现代变脸在脱离了舞台后仍然保存着其中的武术功架。而对于武术的发展,我们如何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使武术的观赏价值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乃是武术运动在今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川剧变脸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二)武术在川剧变脸助推了川剧变脸的艺术表演形式

武术在川剧变脸助推了川剧变脸的艺术表演形式,丰富内涵,完善川剧变脸的情节和变脸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川剧变脸中的悲剧极有特色。喜圆拉树一,凡是情感波折内心微变之处交验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印疗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在以各种武术功架衬托人物面相的变化,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非常独特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加了川别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相之患。武术功架的融入极大的增大了变脸的表演形式。

[12] 邓志刚.基于三维地应力场反演的宏观区域冲击危险性评价[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10):78-82.

参考文献:

[1]顾文显.变脸[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杨孝明.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付令.试谈川剧变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 (03):78-80.

标签:;  ;  ;  ;  ;  

地域性文化川剧变脸中武术的融合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