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曾志远,陶继武

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曾志远,陶继武

杭州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业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事故率常年排在工矿商贸施工的第一位。由于事故类型多样、危险源复杂,加上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未落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现场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传统的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了安全问题,都需要逐级上报,再联系相关的负责人去安排现场人员解决,流程冗长繁琐,很可能在此期间酿成安全事故,轻则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延误工期,重则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变革创新,智慧工地的出现正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得工程项目可控化、数据化,减少现场安全事故,保障工地施工安全。可以预见,未来更多的工地将实现智慧化建设,打造智能、绿色、平安、文明的智慧工地。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智慧工地的概念

智慧工地主要是指,在智能工地系统中,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结合各类人工智能技术、新型的传感技术,与建筑施工进度系统、施工人员佩戴装置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各类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建立智能决策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智能分析平台等,从而实现建筑施工的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管理,节约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时间以及建筑施工管理的时间,进而实现各类项目以及各类数据的高效整合,从而为建筑施工单位提供更加有用的决策,最终达到提高建筑项目以及各类建筑业务流程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施工以及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也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二、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管体系

基于“智慧工地”理念构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体系,是将基于物联网、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云计算、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等技术的智能设备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全面监管,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建造。

1、现场作业人员管理

1.1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建筑工人从业门槛一般较低,用工不规范,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无任何经验者有时也直接上岗,这对工程质量和工人自身安全都带来极大隐患。采用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进场劳务工人全部进行实名制登记,劳动者的年龄、资历、技能水平等都可以汇总,形成人员信息数据库,对进场人员形成有效监管。对施工现场应采取封闭式管理,通过门禁闸机、IC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核定进场作业人员的身份、班组、工种等信息,杜绝外来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

1.2VR安全教育系统

建筑工人传统的安全教育多为“说教式”培训形式,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能够从形式上通过考核,但深层次的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引入VR技术,通过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倾斜、机械伤害等事故进行虚拟化、沉浸式体验,让施工人员能够从体验者的角度感受到违规操作的后果,将安全施工意识潜移默化到日常施工活动中,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3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统

安全帽是施工人员作业必不可缺的防护用品,传统的安全帽只能通过减震和硬度设计,优化头部防护作用。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统则是一种结合无线通信技术、语音通讯技术、BIM、RFID技术等集成的具有一定智能化水平的现代智能型管理系统。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统对于施工现场的人员都有唯一的身份识别,能够记录操作人员和班次,实时了解在场总人数及各班组、各工种在现场的楼层分布情况。现场安全管理员根据安全标准和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将检查信息不断录入系统,根据现场风险源的实际情况设置风险提醒的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当作业人员出现在临边洞口等危险区域时,一旦超过设置的安全区域范围,通过智能安全帽的报警装置发出警报,有效预防高空坠落等事故的发生。

1.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从事相应作业。利用人员管理信息库收录特种作业人员相关信息,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操作人员必须刷指纹启动设备,防止机械被乱用,机上人员的操作行为也会形成操作记录同步保存。以现场配电箱管理为例,目前施工现场绝大多数电箱都是机械锁,电箱门经常处于不关闭状态,私自接电、拆电线易导致触电类安全事故。应用物联网电子锁技术改造后,电箱的开启权限只对电工开放,扫描二维码或指纹识别才能开启电箱,保证施工现场的一级、二级配电箱只能由具有电工操作资格证的人员才能进行接线等操作,严格管理现场用电。

2、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是在塔机上安装“黑匣子”,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对塔机运行参数进行数据记录、显示、输出、控制,实现对塔吊运行实时动态的监控。塔吊运行出现违章行为时,系统能自动进行判别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塔吊司机停止违章操作。同时,通过安装塔吊防碰撞系统,对塔吊的吊重和防碰撞距离进行预警值设置,防止塔吊吊物超重和碰撞情况的发生。将塔吊实时运转的数据传至管理平台,管理者也能够及时了解报警情况,采取措施避免违章作业,从而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降低工程安全事故风险。

3、深基坑监测系统

深基坑监测系统是通过土压力盒、锚杆应力计、空隙水压计等智能传感设备监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及竣工后周边相邻建筑物、附属设施的稳定情况,用无线网络连接全站仪等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实时发送给监测平台,由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并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报警,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技术人员,提高基坑监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4、高支模监控系统

除了建筑物,越来越多的桥梁、高架桥桥墩等都需要采用高支模进行施工,施工难度大,也是施工现场容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高支模监控系统是通过在结构构件模板及荷载较大或对倾斜敏感的杆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刚度仪等设备自动采集高支模整体位移、模板沉降和立杆的变形、位移、倾角及轴力数据,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报警、及时响应的监测目标。当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安装在现场的声光警报器会自动发出警报声提示施工人员,信息也会立即发送给项目负责人和监理人员,第一时间响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5、生活区智能限电控制系统

工人生活区用电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私拉乱接电线极易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智能限电控制系统从用电负荷、电压、时间上分别进行控制:每个宿舍设置一个220V插座,每个插座设计一个回路,设置电子限荷自动控制器,超过最大电流负荷将自动断电;照明回路采用36V安全电压,手机充电可设置5V的USB插座;安装时间控制器在工人上班时间断电,有效保证用电安全。

结束语:

智慧工地是一种全新的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安全管理作为其中一个模块,想要真正实现智能化仍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在此领域中不断探索前进,最终实现信息化、一体化的施工现场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仝红辉. 关于“互联网+”提升智慧工地安全管理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4).

[2]汤雄. “互联网+”下的智慧工地项目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

[3]黄健.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丝路视野,2.18,(23).

论文作者:曾志远,陶继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  ;  ;  ;  ;  ;  ;  ;  

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曾志远,陶继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