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父母关注教育理念_家庭教育论文

启发父母关注教育理念_家庭教育论文

启蒙家长,重在教育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理念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点

      墨子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家庭是人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则是每个人的启蒙之师,可以说,家庭教育对人的“熏陶晕染”从出生起便开始。由于人的许多基本性格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在幼年时代就会基本形成,而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具有天然性和密切性,使得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这一阶段中,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行为方式甚至是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幼年时期的孩子几乎是一张“白纸”,由启蒙教师——家长为其涂上生命的底色,这层底色将永远不会抹去,深深融入孩子的基因,是其未来发展的基点。正如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的:“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从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来看,家庭生活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大量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性格特征、价值追求都深深地影响着个人发展。

      古今中外,有许多卓有建树的名人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奠定其成就事业的基础。如一生有过130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爱“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得到了作为小学教师的母亲的充分肯定。因为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引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为爱迪生爱研究探索的性格特征奠定了基础。从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杰出科学家诺贝尔,俄国“生理学无冕之王”巴甫洛夫,到我国书法界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一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再到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他们的成才都是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这些案例无不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因素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明德修身”应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

      我国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古籍《尚书》中,就载有古代帝王教育其子弟的文章。几千年来,家庭教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要义。其逻辑起点是: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传统的家庭教育立足于每个人的修身,只要能养成好的品德,在家就能尽孝,在国就会尽忠。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

      我国古代有家书训子的传统,家书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家信,而往往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如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家书2000封以上,他通过书信传递对孩子们的情谊,注重他们的知识训练,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使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成为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无独有偶,留有《钱氏家训》的钱学森家族人才辈出,仅钱氏家族杰出的父子档就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令人称奇。《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或许正是钱氏家族巨匠辈出的秘诀。

      然而,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过去以修身明德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观渐已式微,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观大行其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性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由此反映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成才”,明德修身的“成人”教育观退居其次。

      这种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观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清华投毒案、复旦投毒案、“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撞人杀人案、楚雄紫溪中学学生宿舍惨案、李刚之子李启铭醉驾肇事案以及近期发生的中传学生李斯达杀害女同学案等学生恶性案件频发,学生斗殴、自杀事件不绝于耳,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观密切相关。

      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多元供给模式

      当前,尽管我们已经在理智上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完全接受并且转化为行为。导致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指导。特别是70后、80后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伴随了我国社会转型的全过程,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却又在汹涌的社会发展大潮中迷茫失措,因此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成为时代的呼唤。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及被性侵事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留守儿童已经达到6100万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紧迫。

      中国家庭教育事业已经取得部分成果,然而,总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外有众多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如正面管教、赏识教育、三力教育ATM(Aim Task Method)家庭教育系统等,每一种课程体系在理论基础、课程架构、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方面还远未完备。与此同时,从事家庭教育的机构多为民营机构,面临资金短缺、推广困难、权威性不够、社会接受度小、师资缺乏等重重困境。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团拜会上高屋建瓴对家庭教育作出重要论述,足可见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近期,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的亮点是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其中围绕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办好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作了具体的布置与安排,为全国各地开展与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指导。相信在国家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将会全面展开。

      笔者认为,有效突破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办法除了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之外,可以将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引入家庭教育事业中。PPP是公共部门为了公共产品或服务更好地供给,通过正式契约或合同与私人部门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效的、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诸如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即政府在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规范和指导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合作经营等手段,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发展家庭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标签:;  ;  

启发父母关注教育理念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