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与“创意经济”下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_大学论文

“学习社会”和“创意经济”中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意论文,英国论文,艺术论文,社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克拉克·克尔指出:今天,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正在既受到不断增长的学习普及化的拉力,又受到不断增长的国家化的拉力①。分析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可以看到高等艺术教育所受到的两个重要拉力:“学习社会”和“创意经济”。“学习社会”改变了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创意经济”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社会”中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

197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成人教育发展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与终身教育并列的概念——终身学习。1996年《欧洲终身学习白皮书》指出:欧洲未来的社会是学习社会,个人得自正规教育、在职教育或非正规教育管道的学习,都是决定自己前途与未来的关键因素②。英国政府对“学习社会”理念的内涵和推进措施,包括几个文件的颁布和实施:1997年1月,工党接受继续教育投资委员会(FEFC)的肯尼迪报告《学习工程、扩大继续教育机会》提出创造一个自我延续(self perpetuating society)的学习化社会;1997年7月工党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委员会的迪尔英报告《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致力于终身学习,英国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化社会;1998年2月,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发布绿皮书《学习的时代:新英国的复兴》。“学习社会”的打造成为英国政府重要的教育议程。

1、“学习社会”对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冲击。

①入学质量标准“稀释度”的变化。

2003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发表《扩大高等教育的参与度——创造机会让潜能达到卓越》和《高等教育的未来》,2006年,高等教育基金会发表《高等教育的途径——入学课程》和《建立弹性和创造性的高等教育形式》等报告,致力于建立弹性的多元入学体系。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2006年修订的《入学规则》(Access)分析,目前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入学有四条通道:A.传统的“A等级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levels,简称GCEA-Levels);B.经由职业资格鉴定,获得“高等教育国家文凭”或“高等教育证书”,取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C.经由“预修课程”通道,衔接进入高等教育;D.由各校自订的“其他”通道。B\D是为有工作经验的成人所开放的入学通道。

②学生年龄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A.学生年龄变化。2005年,英国高等教育中初始学位学生中有21%年龄是21岁或超过21岁。B.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a.英国的高等教育推行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是指将课程分解成一系列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模块可以灵活组合,由一系列的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方案。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等调整学习计划,学习进度,还可以跨学科选课,学分可以累积,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获得证书、文凭或学位。b.英国目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2001年11月,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与南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三个地区的学分机构联合设计了《学分和高等教育资格——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学分指南》。一般情况下,攻读毕业证书的学生要求修完10个模块课程;攻读高等教育文凭要修完20个单元的课程;攻读学位要28个模块课程;获得荣誉学位要修完30个模块课程③。c.转校学习增加。2003年,英国30万左右的大学生中有11000名学生转校。

③学位系统的变化。

英国高等教育学位资格证书框架(Framework for Qualifications)规定了国家学位与学历的学术水平,通过对各学位的特征和取得学位资格进行分类说明,包括两个框架,一个是服务于英格兰、威尔士和南爱尔兰,另一个服务于苏格兰。下面以英格兰、威尔士和南爱尔兰框架为例作简要说明,结构如下:

表一 英国学位资格证书框架④

证书 C

高等教育证书

中间水平 I

基础学位,普通学士学位,高等教育文凭,其他高级文凭

荣誉学位 H

荣誉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和毕业文凭

硕士学位 M

硕士学位,研究生文凭和研究生证书

博士学位 D

博士学位

新的学位系统有几个重要特征。

特征一:扩大中间水平的高等教育学位学习。中间水平学位学习是为了适应庞大的继续教育机构中的高等教育和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而制定。主要课程全时制学生需要三年学习,获得普通学士学位,如艺术学士学位、科学学士学位。在这个水平还有短期课程和专业换位课程,针对在读大学生,还有在其他领域获得高等教育证书和文凭的学生。

特征二:基础学位的推出。基础学位是英国2000年开始推行的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证书,目的是扩大中间水平的学位学习,增进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⑤。基础学位的制定有以下特征:A.雇主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设计学位。雇主提供产业部门最新的职业能力要求指标,雇主参与基础学位的教育和培训过程,例如配合教育部门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评估学生的技能素养等。B.技能与学术知识的协调发展。与职业资格证书学习不同,基础学位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术知识仍然重要,技能学习分化也不是过分的与职业分工完全一致,强调学生应对社会职业变迁迅速而需要的一般技能。学位资格框架的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的有广泛基础的学术课程学习;核心技能的培养(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字运用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自身学习素养和进取能力);一般技能(推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C.与原有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一体化。基础学位进入高等教育学分累计和学分转换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有延续的空间,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继续荣誉学位学习和博士学位学习。

2、“学习社会”中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的质量保证机制。

①建立新的高等艺术教育质量观。

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质量观“发现有天赋的艺术人才并使他们更优秀”正在改变。英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在过去4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2006年在大学和学院学习的学生超过2千万,还有198,000左右的学生在继续教育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入学年龄也发生了变化,从全日制的应届学生到部分时间制的成人学生;高等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服务范围已扩展到成人的工作、生活和退休生活中。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对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作了如下阐述:A.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工作能力、并挖掘他们的潜力;B.通过教学和研究推进知识和认知的领先;C.为建立一个经济繁荣和文化多样的国家作贡献⑥。正如英国艺术协会提出的:文化消费已经不再是过去被限制在精英阶层,创意的工作也不再是专业艺术家的领域。因此,“发现有艺术潜能的人,挖掘国民无限的艺术潜能”成为新的艺术教育质量观。

②侧重审核艺术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的工作效率。

英国大学校长委员会曾推行“院校审计”对大学的公共经费运用实行问责制度。审计指标仅是“投入”和“产出”,以量化指标为主。包括:院校硬件设施、学生数、学生毕业率、学生就业率、生均费用、师生比等。在“效益”审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目前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侧重点是审核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效率,推行“院校审核”。院校审核的重点集中于六个方面:A.学术标准的院校管理;B.学习机会的院校管理;C.院校质量提高方案;D.合作办学事宜;E.研究生院校管理;F.信息的公布情况。

③侧重对学生终身学习力的评估。

“学习社会”对个人学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保证署要求在学科基准的制定中对此能力有必要的要求。例如音乐学荣誉学士学位基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包括:

A.交流和合作能力

*IT技能:打字,发信息,网上运用和信息资源和刻录唱片和光盘;

*语言技能: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团队合作能力:承担合作或领导的责任,在团队中引导他人的能力(管弦乐团/合奏/合唱/,和引导/指挥/管理这类团体);

*具有抗衡不可预测事件和危险应急能力;

*公众表演能力,包括关注观众个性和反应的能力;

*专业的外交礼仪;

*从其他人中吸收灵感和交流结果;

*在各种文化环境中的经历或恰当的浏览;

*关于艺术界的问题:文化政策,投资机制,艺术专业协会,公众艺术。

B.个人管理能力

*自我激励(联系,承担新剧目,创造一个自由职业生涯;获取新技能、职业变动、持续学习和探究、在一个不变的职业中保持发展);

*自我评判意识(监测和评估能力、审查生涯发展、对成就的反思);

*自我评判和他人评判中的责任感;

*明白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工作制度(构建时间表、保证充裕的准备、制定期限);

*有独立工作和独处的能力(保持持续的个性化、建立坚固的技能、保持研究、确保个人幸福);

*时间安排和可靠性(制造一切机会,保持持续的成绩);

*组织能力(按优先顺序处理和计划);

*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处境的反应、译解信息和观念,处理复杂的处境,在工作压力中与其他人一起找出方法);

*关注精神和情感的维度(保证自我创造力和平衡自我压力和外界压力);

*关注财政和商务(职业管理能力、个人表现力、音乐商务知识);

*创业能力(认知和探究机会);

C.想象力和创造力

*思想和行动的灵活性;

*对新的、个人的、不同的或竞争的开放思想;

*好奇心和探险的追求;

*承担创造性项目的自信力。

二、“创意经济”中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

英国是当今欧陆创意产业的第一大国,英国目前有2百万人从事创意工作,每年创造600亿英镑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7.3%)⑦。“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是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和能力,和有潜在财富或经由智慧财产的生成和开发的产业⑧。2000年新英格兰委员会和新英格兰基金会对“创意经济”的发端进行研究,提出创意群体的概念,认为创意群体包括个人艺术家,以及从事设计、建筑、媒体、出版、摄影、服务于录音室以及展览馆等创意产业工作人员,还包括服饰业者、录音人员、印刷商人以及艺术品店和代理商,还有工作机构属于非营利组织——博物馆、戏院、艺术教师、教堂的风琴手等⑨。

1、“创意经济”使高等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①高等艺术教育从单纯的学科教育走入教育中心。

英国艺术协会在2006-2008年规划中提出:艺术协会的理想是将艺术置于国民生活的中心和将人民置于艺术的中心;目标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建立一个丰富和多样化的艺术和创意生活⑩。高等艺术教育的功能在传统的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之外,更侧重在创意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创意群体,如设计、表演、音乐人才等;二是把艺术教育作为右脑开发教育,培养高等教育中各级各类人才的创意能力(有专家提出这是新的核心能力),例如英国的医科教育开始视觉艺术训练课程;三是提供产业广泛的研发服务。创意工作也不再是专业艺术家的领域,艺术家与科学家共同进行创意开发,是创意经济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科研开发的新动向。

②高等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的动态发展。

“学科”(subject)是指:相应于各自的文化领域,从教育的视点出发精选知识、技能,并从心理学视点出发加以系统化编制而成的(11)。英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传统学科是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Fine Art),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从2001年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发布的学科基准看,目前已形成音乐;舞蹈、戏剧和表演;艺术与设计;艺术史、建筑和设计;影视传媒和文化研究;艺术治疗六大学科。目前艺术学科的变化迅速,体现在:A.传统学科的综合或交叉改造。如舞蹈、戏剧和表演,由于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从舞台传播转入新媒体传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以及表演本身的综合性,比如戏剧、舞蹈相互融合在表演中,因此学科的边界被打破,目前在英国已被综合成同一名称的学科;B.传统学科与新技术的结合。“艺术与设计”学科是在传统的“美术”学科基础上演变为“实用美术”、“装饰艺术”、“艺术和工艺”、“美术和应用美术”,进入20世纪后半叶被指定命名为“艺术与设计”。C.学科应用研究激活学科生命力,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例如“艺术治疗”学科,是艺术学科在心理健康治疗应用研究中形成的。

③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英国就业指导部门每年都有对各门学科的就业调查统计,据2006年毕业生就业统计,表演艺术(包括戏剧与舞蹈、音乐)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市场广告业:4.1%(占毕业生总数);贸易,工业和公共管理:7.3%;工程:0.3%;保健和相关行业:0.3%;教育:13.3%;商务和财经及相关行业:3.6%;信息技术:0.8%;艺术、设计、文化、传媒和体育:21.1%;法律:0.1%;社会福利:1.8%;其他专业和技术行业:1.5%;会计和出纳:1.8%;神职人员和秘书:12.8%;零售、饮食、侍者和吧台工作人员:16.0%;其他行业:15.3%;不知名的职业:0.1%(12)。(共16种行业分工)。相对传统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更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宽泛的社会就业环境。

2、“创意经济”中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质量保证。

“创意经济”中许多雇主寻求有异向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才,这些部门主要依赖能进行不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这些素质在艺术工作者和设计者中具备较多,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艺术和设计领域,还包括其他很多行业,艺术教育学生评估的侧重点是创意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在办学规则的“学生评估”手册中,建议采用以下评估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测试、小论文和其他课程作业、课外作业、实践技能测试、创作作业、个人设计作品、同学评议、口试、自我评估、校外学习评估、经验性工作报告。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对毕业生就业技能有明晰的规定,以音乐学科和艺术与设计学科为例(见下表)。

三、对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质量保证相关问题的启示

中国正处在“学习社会”和“创意经济”发展进程中。“学习社会”进程: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公布,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1994年3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第11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我国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等。国际学习协会前主席鲍比·德彼特认为:“学习化中国”是新的提法,它是学习型组织、教育变革、家庭教育中的学习革命、终身教育等结合在一起,对各国而言是一个创举。“创意产业”进程: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创意经济和产业项目主任埃德娜·杜伊森伯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认为: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创意产业的潜力,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创意产业已经是中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中国在出版业、包括软件和电脑游戏在内的新产品、视听以及设计等领域表现突出。她认为中国政府在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上投入很大,吸引了众多年轻人从事创意领域的研究。联合国《2008创意经济报告》提到:1996年到2005年,中国内地创意产品出口已经从184亿美元上升到613亿美元(13)。

1、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的冲击。

①高等艺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199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3.4%,2006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2.0%。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在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展前,以单科艺术学院和独立建制的艺术类中等专科学校为主,1999年后原中等艺术学校纷纷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由50年代不足29余所,发展到33所本科院校和17所高等职业院校(14);一些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或美术、音乐、影视、动画学院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中80%以上设有艺术类相关学科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1998年艺术类学生在校学生数是17877人(本科14315人,专科3562人),专任教师5346人;2006年艺术类在校学生数是975489人(本科620963人,专科354526人),专任教师数是61838人(15)。

②高等艺术教育质量受到置疑。

因为迅速扩张,高等艺术教育出现的问题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显著。如教育资源紧张(艺术教育硬软件设施资本投入成本较高),师生比由1996年的1∶3发展到2002年的1∶11,2006年达到了1∶15.8。有些高校甚至达到1∶20的状况(16);生源素质下降(生源有特殊的艺术天赋要求、艺术技能基础);教学质量相对下滑(优秀人才、国际获奖人才减少)等。

2、英国高等艺术教育应对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①转变高等艺术教育质量观念。

中国传统的高等艺术教育观念是“培养优秀艺术家,传承优秀艺术文化”,因此,艺术天赋是入学的重要指标;“一对一教学”、“师徒传授”是重要的教学模式;对艺术人才的学习评估以技能比赛获奖为重要指标,等。“学习社会”和“创意经济”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入学需求的增加、学科和专业的新变化、艺术人才终身学习力的要求等。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艺术教育质量观是关键。

②理顺学科分类体系。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涉及的学科目前统一在文学一级学科下,这是沿用了中国以文学、文艺学涵盖艺术学的传统。这个学科分类体系导致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一些困境;一是高等艺术教育中“实践”与“理论”的脱离,中等艺术教育重技巧轻理论,阻碍中等艺术专业人才进入大学深造;二是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本体的错位。中国传统的艺术研究不重视艺术实践或艺术技巧方面的研究,而过多地作史料和文艺学审美研究,例如中国的舞蹈理论文章以文艺学描述为主,而国外舞蹈理论以舞蹈本体的技术理论为多,英国高等艺术院校也提倡以实践为主的研究。目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大量引进国外教材,是中国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本体错位造成的历史问题;三是艺术学科建设滞后。高等艺术院校在学科建设中缺乏交流和规范,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学科新要求敏感度较低,对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考虑较少,交叉性艺术学科建设更是稀少。因此,理顺学科分类体系是高等艺术教育质量保证的基础。

③扩大高等艺术师范教育。

教师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习社会”和“创意经济”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需求增加,目前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办学模式基本有五类:一是独立设置的单科艺术学院;二是独立设置的多科艺术学院;三是附设于普通大学下的二级艺术学院(系);四是师范艺术院校;五是高等职业艺术学院和民办艺术学院。“学习社会”和“创意经济”对艺术人才培养需求增大,目前师资力量相对紧缺和薄弱的区域有两个,普通大学下的二级艺术学院(系)和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这两个层次的艺术院校需要大量的“双师型”艺术人才,即“具备艺术专业职称和高校教师职称”,此类教师的缺少影响了高等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

④建立统一的学科基准和学分转换系统。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欧美模式,以建于三十年代左右的院校为主。二是前苏联和日本模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5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学习了前苏联的一些模式,同时也借鉴了欧美及日本的一些做法。三是中国传统模式,例如师徒传授,戏班教学。这些因素的不同侧重导致各艺术院校在同一学科或专业缺乏基本规则,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学科基本规则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同时为建立国内学分转换系统提供支撑。

⑤艺术院校内部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国家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的是基础性的质量标准,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建立有学科特色的指标体系。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以及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因此,院校在办学中要注重内部质量管理的指标建设,例如:入学规则、专业设置认证、师生比、学生学习评估、学习资源评估、学术管理组织的建设和职责等,通过一段时期的指标体系建设和积累,形成艺术院校的质量文化,使质量保证成为“由内而外”的生成。

注释:

①[美]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②Teaching and Learing:Towards the Learing society[EB/OL].http://www.ec.europe education/doc/official/keydoc/ib-en.pdf.

③Guidines on the accreditation of prior Learing[EB/OL].

④Framwork for Qualification[EB/OL].http://www.qaa.ac.uk.2007-12-11.

⑤Foundation degree prospectus[EB/OL].Departmental Report[EB/OL] http://www.dfse.2008-2-3.

⑥HighereducationintheUK2005[R].NorthavonHouse,Coldharbour.Lane.BRISTOL,BS 161 QD 2005.10.

⑦⑧Creative Britain:New Talents for a new Econmy,Strategy document for the creative industries.Pcms,uk,feb 22,2008.

⑨RISD(2005)Investing in Creative Economy NEBHE Confereence,October 28,2005.http://intranet.risd.edu/pdfs/emlonf sppech.2008-5-3.

⑩Our agenda for the arts 2006-2008[EB/OL].http://www.artscouncil.org.uk.

(11)钟启泉编著,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3。

(12)What do graduate do? 2005[EB/OL].http://www.AGCAS&GraduateProspects,2007-10-2.

(13)CREATIVE ECONMY REPORT 2008[R].UNCTAD/DITC/2008/2.

(14)全国艺术院校统计资料(1997-1998学年初)[G].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司,1998,6.75。

(15)(16)2006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2008-3-4。

标签:;  ;  ;  

“学习型社会”与“创意经济”下的英国高等艺术教育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