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讨论文_刘晓丽

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讨论文_刘晓丽

身份证号码: 14260119790618XXXX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未来发展,但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不完善,致使一些违法企业有机会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声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完善企业工程监管制度,保障施工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全面监管建筑工程全过程,详细审查建筑用料和安全准备工作等,为建筑工程行业开创一片蓝天。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工程监管;措施探讨

1在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现实意义

在建筑工程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从建筑质量的角度来看,这方面的监理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建筑的服务性能是质量监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尤其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过去几年更加完善和进步,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其中最为突出得到就是建筑行业,因此所有建筑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身建筑工程的质量以求在行业中能够立足和生存的。在这样大的发展背景下,就对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监督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强化对建筑的管理,运用科学且先进的监督办法来确保建筑工程的品质安全。

2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2.1权利与责任界限不明确

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工程师的责任与权利之间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界限,使得有效地开展建筑工程的具体工作变得困难。这也是我国在施工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利于施工质量管理。有效实施,难以有效发挥监督管理手段。另外,一些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部门划分了许多小部门,本来是合理的现象,但是小部门的建设数量已经大于规定数量,这将会给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会导致监管部门的权利和责任界限不明确,加大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难度,不利于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2质量检测环节不科学

施工前,施工单位将与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施工方应严格遵守施工要求的质量要求。根据合同对该建筑进行质量检查。建筑工程有质量问题的,施工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了合同的规定,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都会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质量给与高度关注。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影响施工质量,例如在测量中仪器的误差、人为误差,实际施工场地存与计划存在偏差,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施工,这些原因都会对建筑项目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往往很难被发现,对项目后期的维护造成较大困难。

2.3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许多建筑工程在正式施工中很难考虑质量问题和一些细节问题,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较低,质量水平不高。施工项目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时,一般是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的。不建议制定和整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通过该方式产生的质量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针对作用,但是很难全面兼顾到项目施工的全部细节,另外质量监督与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这样会严重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效率。

3建筑管理中强化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健全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在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建立健全全面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因为只有通过具体的制度才能更好的规范员工的行为,才能实现不同员工之间工作的对接和协调,进一步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正常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需要服务于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开展活动,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制定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整个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质量检查人员还应该多和施工部门进行交流合作,仔细检查和记录好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项内容,有助于尽快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扩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材料及施工设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施工的基础支撑。工程质量监督应重视施工材料的管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和优质。此外,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除了保证施工质量外,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工程建设的进度。由此可见,有序、便捷的物资供应可以大大避免浪费时间、物资等生产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非常复杂。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使用等均是施工材料管理的重点所在。在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作为管理者需综合工程所需的材料种类及数量,对比市场价格及当地价格的差异。选择供货稳定,质量过关的供应商,在将运输投入考量进去,从而选择出适宜的材料供应。材料的进入仓库或存储区域时,需区分放置,妥善管理。使用频繁且近期使用的施工材料,应当保障其数量充足,避免应供应不足而致使工期延误,而对于某些特殊材料,则需要重点监测其保质期,材料应做好防潮、防火等工作。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应注重对材料质量的把控,而在材料进场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避免施工程序紊乱或材料混乱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设备的质量管理也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目前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使用,特别是大型施工设备的使用非常频繁。施工设备不仅是工程施工的保证,而且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最大效能。

3.3强化对监管人员的培训

工程质量监督不仅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而且要求员工与技术部门、施工部门、管理部门、外部人员等多个单位进行沟通和联系。因此,监理工作更加复杂,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才是一切工作得以高效运行的力量源泉,如缺乏人才队伍,则即便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设备,也难以切实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成效。为此,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管理者应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打造出专业技能突出且可塑空间、发展潜力巨大的优质人才队伍。

在人才引进时,首先需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如工程质量监管的理念、意识及信息化水平等均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对于新近人才,在其上岗之前,应设置出科学的培训方案,包括企业文化、质量意识、监管技能及安全生产理念等方面。

培训过程中,需理论联系实际,让工作人员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更能将其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互相印证、补充、对比。理论指导与工作实践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异性,巧妙的把握其中的平衡节点,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方才能够快速的适应监管岗位。培训应划分为模块一一进行,而每一模块培训结束后,应设置相应的考核,以最终的考核结果而将工作人员安置于适宜的岗位。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全面、深入地渗透到社会运行的各个层次和角落。因此,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员工培训应加强对员工信息技能的培训,逐步促进员工形成严谨、科学的监督意识,将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以达到有效的效果。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效率。

3.4规范建筑质量监管行为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应在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做好工作。施工中应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为使建筑材料的质量得到全面检查,质检员必须灵活抽检,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了避免质检员自身的问题,施工单位应注意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并能在质量检验中迅速识别建筑材料的质量。同时,多组质检员可轮流进行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最后,质检部门要善于学习先进的质检方法,利用科技来服务质检工作,减少人为检测代理的误差,提高检测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人民对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监理制度与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体制不相适应,造成了工程质量监督的差异。在实施和管理方面存在分歧,不难确定谁是谁。监管体制需要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建筑业有一个新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牛骏.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51):159-160.

[2]张建业.试论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0):168-169.

[3]刘琳.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工程质量,2018,32(12):23-26+30.

论文作者:刘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探讨论文_刘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