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水痘暴发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_张夕本

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宁波市 315600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某小学水痘爆发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学校水痘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月16日至11月26日,桥头胡街道某小学发生一起由水痘爆发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发病32例,罹患率2.02%,10月31日为发病高峰,病例数12人,时间曲线只有一个发病高峰。本次发病主要集中在7-9岁之间,发病学生分布在5个班级,主要集中在二(3)班,发病26例,罹患率为42.62%。男、女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罹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均有过水痘疫苗免疫史,经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做到及时发现、报告疫情,严格隔离患者、通风消毒、疫苗接种以及发现疫情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控制水痘发生和发展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水痘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分析

10月31日上午,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卫生院防保科接到辖区某小学发现多例水痘患者的报告后,马上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汇报,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调查核实,确认为一起水痘爆发。10月28日至11月1日该校共报告水痘临床诊断病例19余例,已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要求及时上报疫情。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于12月17日得到有效控制,共发病32人,罹患率为2.02%(32/1582),现将该次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及控制措施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当地医院临床诊断和防保科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所得到的水痘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1.2病例定义 桥头胡某小学自10月16日以来,有发热、皮疹、疱疹的病例及经医疗机构诊断为水痘的学生。

1.3爆发定义 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病人出现,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1.5方法 用Excel 2003和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桥头胡某小学位于桥头胡街道学士路,学校共有30个班级,1582名学生,其中本地学生1510人,外来学生72人,教职工75人。小学设有4幢教学楼,食堂1个,提供教职工及学生中餐,无住宿生。校内卫生状况良好,饮用水为县自来水公司供应。发生爆发的时间为冬季,天气寒冷,学生大多停留在教室内,开窗通风和课外活动较少。

2.2 疫情概况

首例病人魏某某,男,7岁,住强蛟镇后舟村,就读于桥头胡某小学二(3)班,于10月16日胸背部出现皮疹、疱疹,无发热,17日仍在校上课,18日到桥头胡卫生院就诊,被诊断为水痘,即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28日,该校又出现1例类似病例,29日出现3例,30日出现5例,至12月17日该校共发病32人,罹患率为2.02%(32/1582),均为学生,教师无人发病,其中男19例,女13例,发病波及5个班级,主要集中在二(3)班。桥头胡防保科发现疫情后,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协同桥头胡防保科疫情人员一起对疫情进行核实,并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3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中2例有发热,体温不超过38.5℃,主要表现为躯干部及头面部斑丘疹、疱疹、结痂,患者均为轻型,病程7-10天,预后良好。

2.4 流行病学特征

2.4.1 时间分布 首例病人发病时间为10月16日,末例病人11月26日,发病高峰在10月31日,疫情持续35天,无续发病例,见图1。

注:2=1.749,P=0.186。

2.5 免疫接种史

疫情出现后,对发病的三个年级838名学生进行水痘免疫史全面调查,其中除5人已患水痘外,有免疫史819人,不详1人,13人无免疫史,水痘疫苗接种率为98.32%(819/833),发病的32例患者均有一针次的水痘疫苗免疫史。

2.6 控制措施

桥头胡防保科接到疫情报告,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在县疾控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下,科学的采取了全方位措施。11月26日报告最后1例水痘病例后,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21天)的观察,未出现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2月17日,此次由水痘爆发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成结案。

3讨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6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1]。水痘传染性极强,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小学是呼吸道传染病极易暴发流行的场所[2]。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曲线呈现一个主要高峰,后续病人平稳出现的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判定此次为一起有共同传染源的点源传播的水痘暴发疫情。笔者认为此次疫情爆发原因有:①发病时正值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辖区内其他学校、幼儿园也有水痘疫情报告,环境中有传染源存在。②首例病人发病伊始未引起家长和学校的注意,出现发热、疱疹2天后才去就医,这期间可成为传染源,就诊后虽隔离治疗,但隔离期未满(发病后10日)21日,在传染期就回到学校上课,成为传染源,造成续发病例出现,引起爆发。③疫情发生在冬天,天气较冷,同时,学校为人群聚集场所,人数多,相对拥挤、通风不足,学生外出活动时间少,易造成小范围传播。据报道,通风极差的教室儿童患水痘的危险性是通风良好教室儿童的8.18倍[3]。④接种疫苗后间隔时间长,体内抗体水平低,感染的机会增大。

有研究称,疫苗的保护作用至少可维持11年,水痘疫苗预防水痘的有效率为70~90%,预防重症水痘的有效率为95%以上。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比较,接种过疫苗的病例临床表现轻且病假天数少[4]。本次发病的32例学生均接种过一针次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在12月龄,距发病年龄最小7岁有6年时间。患者均为轻型,病程7-10天,预后良好,与以上观点一致。另有研究表明,与接受2到3次疫苗接种的疫苗接种者相比,接受单次剂量疫苗的疫苗接种者有较高的发生率和更多的皮肤损害[5]。因此,笔者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施2针次的水痘疫苗接种较为有效合理。

参考文献:

[1] 许汴利,朱宝玉.怎样防治传染病[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

[2] 袁飞,姚敏芳.浅谈学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控制[J].上海预防医学,2007,19(11):574-576.

[3] 古展东,邓冰锋,廖安娜,等.一起幼托机构儿童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727.

[4] 沈谊清.水痘疫苗免疫接种现状[M].国外医学,2001,24(1):1-4.

[5] Am pofo K.Persistence of Immunity to live attenuated varicella vaccine in healthy adults.CID,2002,34:774-779.

论文作者:张夕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一起水痘暴发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_张夕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