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_王晨

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_王晨

辽宁亚鹰钢结构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兴城 125100

摘要: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尤其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较为广泛,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经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各种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楼板和大型基础设备施工等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就是结构厚实、强度高等,但是也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的特征,给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入手,分析解决施工难度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原因;施工方法

引言;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巨大,混凝土裂缝而导致的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造成工程信誉度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为此,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其施工工序, 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比例越来越多,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1.大体积混凝土的意义

1.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并没有明确定义,根据各国相关规范及专业人员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的理解是最小断面大小超过1m以上的砼结构,已经大到应该采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完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砼结构。

1.2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结构比较厚实,混凝土量也比较大,不仅工程条件非常的复杂,而且施工技术要求的非常的高,水泥水化热比较大,容易造成结构物出现温度变形的问题。大体混凝土对平面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同时也规定了一定的断面及内外温度。因为平面比较大,所产生的约束作用的温度越高,如果温度的控制不好,温度应力过大,那么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就会出现裂缝的现象。

2.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的问题

2.1 水泥水化热

物理反应,通常水泥在水化都会释放出很多的热量,然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因为混凝土的结构表面能够自然的散热,其实内部的温度是最高的,基本出现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2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散发热量和不断硬化的阶段中会造成体积的缩小,大体积混凝土的这种收缩非常明显,一旦其收缩受到外界的束缚,在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相应的收缩应力,如果收缩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就会出现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由混凝土用水量、水泥用量及其品种造成的,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量相对较小。

2.3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2.4塑性收缩

如水泥的活性较大,混凝土的温度较高或者水灰比较低,其泌水会减少,表面会蒸发大量的水分,如无法及时获得补充,此时的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一点拉力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裂缝出现后,其体内的水分蒸发迅速加快,裂缝扩大,这就需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

3.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3.1提高混凝土的设计质量

混凝土的设计效果和施工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配合比需要精心的思考和细致设计,并且增加构造筋,这样能够提高预防抗裂的问题,避免因为结构突变造成应力集中而出现的裂缝现象。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要设置暗梁等一些措施来进行防护,增强抗拉强度,合理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施工工艺的提高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应预留部分孔道,保持降温速度。对于大型设备能够运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约束,还利于散热,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提高密度,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尽量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其强度,增强其抗裂性。

3.3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都会造成裂缝的问题,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阶段中,尽量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山砂和山石。采用WG-I高效的复合防水剂,一般初凝时间控制在一天左右。同时也可以加入粉煤灰替代水泥的用量,尽量推迟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减少由于水化热产生的不利影响。

3.4表面处理工序

混凝土表面的泥浆非常厚重,泌水现象十分严重,必须仔细处理,初凝后如果出现龟裂,可以进行二次抹压,宜早不宜晚。

3.4控制温度

控制好温度,内外温差要在25℃之内,并且要降低浇筑的温度,必要时可运用草帘遮盖泵管;为了阻止表面的迅速散发热量,在终凝之后,能够运用搭设大棚来实现保温养护的目的,大棚撤掉后,可以浇水养护,达到保护目的。

3.6二次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要尽量确保其不漏振,使新泵出的混凝土与上一斜面混凝土

充分密实地结合,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以及移动距离保证插入的深度,加强混凝土的质量。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4.1全面分层:

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4.2分段分层:

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4.3斜面分层:

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基础的加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工程项目中对混凝土供给量的要求不断增加,这就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发展背景。首先就应当严格工程施工的方法和规范,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效应对的方法,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降低提供有力保障。只有在不断应用和改进中,才能使得施工技术真正的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强. 如何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J]. 建材发展导向:下 - 2013

[2] 王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运用和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3

[3] 蔡敏. 大体积砼无缝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民营科技 - 2011

[4] 徐向华. 浅析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冬季施工技术[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 2012

论文作者:王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论文_王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