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的美论文_邓银平

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的美论文_邓银平

重庆市开县厚坝镇中心小学 405400

摘 要: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翻开课本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教师如能在语文课上正确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就会对学生产生美的感染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美感 美育

在语文教学中用眼睛读,用耳朵读,用鼻子读,用心灵读等多种形式,可以读出语气的跌宕起伏、语速的快慢疏密到勿容置疑的逻辑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作品的美感也随之流露出来。总之,语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文字的独特美学魅力,以形象促联想,开拓学生审美视野,使语文教学达到美感熏陶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最佳教学境界。

一、突出美感教育特征,强化语文感染动力

语文美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上。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课文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

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对丑陋的现象产生痛恨、愤怒与不满的情绪反应,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创设和谐、欢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走进文章,而不是牵着学生去分析字词句。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在大脑中描摹作品的形象,体味文中美的章节,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

想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部和外部复杂而又系统的反映,儿童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想象来再现教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及生活场景,从而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对客观事物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或感到美,感到愉悦;或心情不愉快,感到丑恶。在语文教学中这一客观事物指的就是情感的载体——教材,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作用,运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剖析形象,审美鉴赏

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把课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语言,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强化艺术感受。要使学生加深对作品形象的鉴赏,可从哲学角度出发。

1.联系的角度。

教师和学生解读文本时,若孤立理解人物形象,那只能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联系地理解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物性格。课堂教学时要从联系的角度,对课文写作的相关背景进行相应的介绍,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准确理解形象。

2.突出重点。

历来的文学作品,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打动人。教学时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重点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中,可通过创设图片、音像播放等现代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细节。

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教学,都应显示教者的聪慧。细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紧扣细节,以点突破,由点及面,既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又能凸现文章主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细节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现实生活中,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事情固然能打动人,给人以美感,而那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正如美的范畴一样,除了崇高之美,还有和谐之美。血战沙场、英勇献身是一种崇高的美,而生活中的一颦一笑有时也会令人铭刻在心,因此,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细节进行启迪,十分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走向社会,发现“美”的生活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语文课开展一些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四季的变化,倾听小草的诉说,触摸大地的脉搏;引导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佳作,体验其中的情感,感悟作品的底蕴;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仔细的体味,让学生在美的环境里诗意地栖居。

四、积极评价享受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积极评价,会让他们享受愉悦和自信。如《日月潭》的教学,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该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在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来抒发感情,和作者在感情上达到积极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朗读,他读完以后我又鼓励他,让他加强赞美的语气,细读慢吟,读好长句和重音,掌握好读音的抑扬顿挫,再提高一下音量,这个同学在接到鼓励的信息后,又重新投入感情朗读,这一次我给了他肯定的评价,并让全体同学为他鼓掌。这不仅充分表达对日月潭美景的赞叹之情,又让他在积极的评价中享受愉悦和自信,这以后,他在课堂上的发言明显多了起来。

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拓展思维和开阔视野,进一步挖掘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背后的感人故事, 引导学生体会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反复诵读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从灵魂深处感通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永泽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感作用[J].小作家选刊, 2015,(19)。

[2]朱付桂 美感的情境新颖的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7)。

[3]王晓芳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J]. 新课程导学,2011,(36)。

论文作者:邓银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走进语文,感受语文的美论文_邓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