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论文_孙胜贤

浅析地铁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论文_孙胜贤

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地铁施工中普遍存在的渗漏水现象,不利于地铁的安全、正常运营。因此在施工前应编制防水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对防水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可以采取责任到人的制度,积极创新施工管理方法,探索解决施工难点的策略,推动地铁的防水技术得到快速提升,保障地铁建设的工程质量,为地铁的正常运营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地铁防水施工关键技术。

关键词:地铁防水;施工;关键技术

1地铁施工出现渗漏水成因

1.1主体结构自身渗漏水

主体结构渗漏水原因主要包括:混凝土漏振、欠振、过振导致混凝土本身不密实,混凝土裂缝、施工缝、变形缝处理不到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分层浇筑间隔时间过长或者混凝土振捣未插入下层混凝土形成冷缝;养护不到位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防水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

1.2施工裂缝渗漏水

地铁主体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分段作业,在分段浇筑中,施工缝凿毛不到位,产生的接缝凹槽,膨胀止水条遇水后通常会产生膨胀的情况,随着附和力的减少,出现裂缝。除此之外,混凝土结构中的钢板止水带由于施工原因产生脱落的情况,由此产生裂缝以及止水带的保护力达不到施工要求而产生的裂缝,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产生纵向施工裂缝,产生渗水情况。

1.3变形缝的处理引发的渗漏

规模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需要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故按照工程的需求选择变形缝。此时需止水带以及填缝板来填补变形缝,在变形的衔接位置,如果不能达到间隙的安装规范条件,就会出现渗漏水的隐患。

2地铁施工防水原则

2.1设计原则

防水施工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以附加防水层加强防水,以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洞、预埋件等接缝部位混凝土自身及附加防水层为防水重点。

2.2整体性

地铁施工是整体性非常强的项目,地铁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联系也都非常紧密,一旦地铁施工某个环节出现了漏水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地铁工程后期运行。地铁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不断强化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施工防水意识。比如,在地铁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员应运用密封膏等密封设备,针对不同施工缝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某一部位出现漏水现象,真正发挥地铁工程的整体防水效果。

2.3因地制宜

地铁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封闭型,一种是排水型。在地铁施工防水作业中,设计及施工人员主要还应以预防为主。因为地铁施工是在地下进行的,地下排水作业会影响地铁施工的原定标准,因此,设计人员应结合地铁工程结构实际,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地铁工程进行有效防水处理。

3地铁防水施工关键技术

3.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

在开展地铁施工工序的活动中,应用混凝土结构防水技术,也可实现良好的渗水预防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的地铁施工中应用混凝土结构防水技术时,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设计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把耐腐蚀性、抗渗性作为主要标准与依据,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另一方面,在浇筑混凝土的活动中,应尽可能减少减水剂与膨胀剂的使用量,以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从而减少漏水现象的发生。并且,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较好地满足地铁施工要求,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恰当应用缓凝剂,并严格执行有关章程制度内容,合理养护混凝土,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离析现象。②设计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设计有施工缝的话就会增大渗水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在地铁施工缝施工过程中,应依据地铁设计标准,恰当选择止水带的型号、材质与性能,以便显著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效果。③想要确保地铁隧道自身的防水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就需要恰当选择管片,一般情况下可选择预制的C50混凝土,并且其抗渗等级应不低于P10。接着,利用制作高精度管模的方式,将符合标准的管片合理拼接在一起,从而管片完成脱模之后,对其进行科学养护,最终有效预防裂缝现象的出现。

3.2外包防水层

结构迎水面采用柔性防水层防水,在侧墙和底板迎水面设置预铺施工的1.5mm厚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非沥青基),顶板迎水面采用单组分聚氨酯涂料防水层(厚度≥2.5mm)。

3.3接缝防水技术

3.3.1施工缝防水技术

在施工缝处使用防水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地铁施工中出现的渗漏现象,此种措施使用的材料是3m×380mm×3mm镀锌的钢板止水带,施工缝防水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环向施工缝间距最好在9~12m(无柱)或1/4~1/3跨(有柱)的范围内。在剪力和弯矩最大的地方,不宜设置水平施工缝,也不宜设置在板和侧墙的相接之处,应该留有高出边墙和底板相交位置300~500mm的墙,墙体内要预留孔洞,施工缝距离孔洞边缘不要小于300mm。第二点是在施工缝初凝之后,然后可以使用刷子等工具对施工缝的浮浆和杂物进行清除,在进行水平方向施工缝的浇捣之前,要进行铺净浆,然后再铺30~50mm厚度的1∶1的水泥砂浆,在进行垂直和环向施工缝浇捣之前要清理混凝土界面剂,准备好浇筑用的混凝土。

3.3.2后浇带防水后浇带防水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镀锌钢板的止水带使用的次数较多,止水带安装的位置一般是两侧接缝的中部位置;在背水面的一侧,靠近施工缝位置的平行钢板止水带的间距一般要控制在20mm以内,对间距的控制一定要严格,因为在20mm的间距内,能够埋置一些可重复的注浆管,在埋置注浆管的时候要注意注浆嘴的间距要控制在8~13m之间;在防水工程施工中,还要注意清理接缝表面的凿毛杂物,然后用界面剂进行涂刷,还要合理选择浇筑用的混凝土。

3.3.3变形缝处理

在结构有控制沉降的措施的前提下,变形缝处采用三道防水防线:顶板、侧墙和底板中间均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背水面为高模量聚氨酯密封胶和不锈钢接水槽;在迎水面,底板和侧墙采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顶板上则预留嵌缝槽并以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胶嵌填。

在浇注变形缝一侧的混凝土时,为防止另一侧止水带受到破坏,模板的挡头板应做成箱型,同时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以保证变形缝部位的防水效果。外贴式止水带的中线必须与变形缝对齐,使两侧的齿条均匀分布在变形缝两侧,确保止水效果。外贴式止水带接头采用硫化接头处理。变形缝处混凝土浇筑时要预留凹槽安装不锈钢接水槽。不锈钢接水槽与混凝土间的接缝用聚硫密封胶密封。

3.3.4预留孔洞处理

预留孔洞作为结构渗漏水的较薄弱环节,在施工时也需要加强控制。后浇孔洞必须用比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在接缝位置必须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后,在抗剪槽处涂三道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胶并预埋可重复注浆管。

总之,从地铁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来看,地铁施工还存在很多问题,漏水问题就是其一,不仅会使地铁施工出现安全隐患,还会使地铁后期运营难度加大。因此,做好地铁工程的防水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龙再扬,张道彬.浅谈关于地铁防水施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33-34.

[2]曹越,夏路.地铁施工防水体系施工技术[J].门窗,2013,(07):146.

[3]闫江涛.地铁施工防水控制措施[J].中华建设,2015,(09):144-145.

论文作者:孙胜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浅析地铁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论文_孙胜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