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灵芝

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灵芝

郭灵芝

长沙市中医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目的:探究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分析我院68例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有效率为52.9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在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就组MBI评分为(16.53±6.94)分,对照组MBI评分为(12.23±5.8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极泉穴;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临床效果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最为高发的疾病之一,且这一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的患者在150万以上,其中只有50万左右的患者存活。中风患者有75%的人会造成残疾,有40%的患者具有重度残疾。我国对于中风的研究较早,在《伤寒论》中将中风分为内风与外风。外风因感受风邪造成,内风因内伤病症造成。当代中风主要指的是内风,包括脑族中等病症。气血逆乱、脑筋痹阻、血瘀于脑是造成中风的主要原因,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当前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有西药、外科手术、中药等多种方法,但在患者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均不理想[1]。为了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本院以针刺极泉穴治疗34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效果观察与对照分析,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及患者意愿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47名,采用针刺极泉穴方法进行治疗,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在39~74岁之间,平均年龄(57.75±4.84)岁。其中脑梗死11例,脑血栓12例,脑出血11例。病程在2d~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47±0.25)个月;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38~74岁之间,平均年龄(57.22±4.31)岁。其中脑梗死13例,脑血栓12例,脑出血11例。病程在2d~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36±0.27)个月。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病程、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脑病科常规治疗,并配合中频脉电冲治疗对肢体循环进行改善,每日进行一次,每次20min。并进行脑水肿控制、加强循环、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治疗患肢取八邪,如手腕下垂则加阳溪,如伸指无力则加腕骨,如不能全握或握指无力则加后溪。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以0.4mm×40mm毫针斜刺,深度约0.2~0.5寸。

观察组取下极泉穴,常规消毒,嘱患者放松。患者手臂外展,于肱二头肌及肱骨干尺侧、肱三头肌前侧凹陷处寻找穴位。以切近针法直刺0.5~1.0寸,并小幅度提插。将针麻感直接放射于患侧手指。配穴可取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的治资料。疗效判定参照《中国卒中量表》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以手指功能Ⅳ~Ⅴ级,治疗后总分在11~14分之间为治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手指功能Ⅲ级,治疗后总分在6~10分之间为显效,以手指功能Ⅰ~Ⅱ级,治疗后总分在1~5分之间为有效,以治疗后患者手功能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生活能力评价以巴塞尔系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估。以0~20分为极重功能缺损,以21~45分为严重功能缺损,以46~70为中度功能缺损,以71~95为轻度功能缺损,以96~100为可自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有效率为52.9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详见表1;在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就组MBI评分为(16.53±6.94)分,对照组MBI评分为(12.23±5.8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分组 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34 5 13 12 4 30(88.23)

对照组34 1 8 10 15 18(52.94)

P—<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MBI评分对比(分)

分组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34 8.21±5.3416.53±6.94

对照组34 8.15±4.95 12.23±5.89

P—>0.05<0.05

3讨论

中风是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等原因造成,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等临床表现。我国在《内经》中就有对这一疾病的记载,《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了中风的详细症状[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记载了人体经脉对这一疾病的影响,通过针刺可激发头部经气,疏通气血。可见我国对于这几病症有着详细的认识,并进行了多方面治疗的探索。中风或卒中是我国的高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很多患者患病后都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造成患者社会功能的变化。所以我国学者历来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视[3]。

西医认中风后,导致神经慢性损伤时间较长,造成严重的神经变性,支配的运动肌严重萎缩,造成了神经功能障碍。这一病症手术及药物治疗很难起到效果,所以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局统计,手的功能占整个人体的54%,占上肢功能的90%,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给患者生理功能及生活造成了阻碍[4]。当前对于手指功能障碍的治疗中,中医治疗已经成为常规疗法的一种,大量在临床中应用。

本次研究中,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位于腋窝中部有腋动脉处,这一穴位有尺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腋动脉,通常用于治疗心胸痛、腋下肿痛、肩臂痛等。针刺极泉穴可激发心血运行,疏通患肢经络。《针灸大成》中认为这一穴位能有效的治疗四肢不收、心痛干呕、悲愁不乐等,对于改善手部循环能起到良好的作用[5]。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有效率为52.94%,在日常生活能力上,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就组MBI评分为(16.53±6.94)分,对照组MBI评分为(12.23±5.89)分。充分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对手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彩侠,王丽娜,何璐娜,等.头针配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09:34-37.

[2]张斌.针刺夹脊穴配合手法与口服肌松药配合手法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72例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42-43.

[3]于学平,刘晓莹,张鑫.针刺颈椎棘突旁1寸与0.5寸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11:11-13.

[4]陈锐,肖昌琼,何文娟,等.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脑损伤后环咽肌失迟缓症临床疗效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2:27-29.

[5]王渝蓉.脑脉泰胶囊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后患者语言能力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医刊,2013,01:92-94.

论文作者:郭灵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郭灵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