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凌静

不同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凌静

(泰州市姜堰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03月期间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的溃疡愈合,而且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43-02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诱因较多,发病率较高,多与幽门螺杆菌有关[1]。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外科手术病例逐渐减小,而药物治疗逐渐增多。据相关医学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有效促使消化性溃疡的痊愈,且复发率较低,疗效较为显著[2]。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6年03期间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在38~82岁之间,平均年龄(46.7±2.36)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法加以治疗。依据临床症状与胃镜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且幽门螺杆菌显示为阳性。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

1.2 排除标准

此次研究的对象,排除肠胃道手术史患者;排除药物过敏史患者;排除并和幽门梗阻、穿孔、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内科疾病、恶性肿瘤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治疗前一个月服用抗菌药物、铋剂、PPI、H2受体拮抗药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兰索拉唑(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5186)30mg/次,阿莫西林(由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3263)1.0mg/次,奥硝唑(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24)0.5mg/次,均2次/d,10d为第一疗程。第一疗程后,单独口服兰索拉唑30mg/次,1次/d,连续服用14d为第二疗程。

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体用药方法为:口服雷贝拉唑(由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1220)20mg/次、阿莫西林(由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3263)1.0mg/次,奥硝唑(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24)0.5mg/次,均2次/d,10d为第一疗程。服用10d后单独口服雷贝拉唑20mg/次,1次/d,14d为第二疗程。在用药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以及治疗后10d,嗳气、腹胀、腹痛、反酸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在治疗后1个月,通过胃镜复查,记录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其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胃镜显示溃疡灶已由活动期转变为瘢痕期为愈合;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胃镜显示溃疡面积已减小5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溃疡面积无明显减小或存在加重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愈合+有效)/组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x-±s),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n),组间率用(%)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对比

实验组治疗10d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所示。

表 两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n)幽门螺杆菌显示阴性(n) 根除率(%)

实验组32 30 93.75

对照组32 25 78.13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10d,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9例(90.63%)与对照组的22例(68.75%)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后消化性溃疡愈合情况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溃疡愈合1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患者溃疡愈合14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胃酸为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当前,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方式进行。据相关医学资料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促使消化性溃疡的痊愈,且不易复发[3]。

兰索拉唑适应症主要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能够使壁细胞的H不能转运至胃中,使胃酸量减小。该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口干等。而雷贝拉唑是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药,能够快速平衡人体内的酸碱度,通过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让胃内环境保持良好。同时,雷贝拉唑能够增大夜间碱化波的发生率,对夜间胃酸分泌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抗幽门螺杆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4]。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实验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93.75%,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消化性溃疡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表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促使患者溃疡痊愈方面优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5]。

综上所述,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并促使患者的溃疡痊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东升,吴丽波.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04):921-923.

[2]顾院明.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04(21):184-185+204.

[3]王玮,王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6(24):6147-6148+6153.

[4]关晖勇,谭励珊.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干预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20-22.

[5]修凤侠.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泌素表达水平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02(11):21-22.

论文作者:凌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不同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凌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