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四川宜宾 644000)
(2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中对病人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40例。实验组病人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分析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后同时期实验组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比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中对病人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1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IDS 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Methods 80 cases of AI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2015 in Septemb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sequence, each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40 cases.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through ac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fter counting the same period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CD4 + T lymphocy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more greatly,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IDS 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is obviou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Q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IDS antiviral treatment compliance treatment effect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患者约有10万人,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1]。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干预应用于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中对病人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40例。所选取的病人全部符合艾滋病的有关诊断要求。实验组4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21例,女性病人19例,年龄最大的是58岁,最小的为27岁,平均年龄38.6±5.4岁,其中静脉吸毒的导致的有22例,异性传播的病人有18例。对照组4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22例,女性病人18例,年龄最大的是59岁,最小的为24岁,平均年龄38.9±6.1岁,其中静脉吸毒的导致的有21例,异性传播的病人有19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接受心理干预护理:首先,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护理,在医院的门诊设立相关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开通咨询电话,为病人和病人家属提供相关的咨询,医务工作者通过关怀以及亲切的语言最大限度的消除病人的恐惧以及顾虑,认真仔细的向病人讲解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熟悉此病能够通过药物的治疗进行必要的控制,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性或者并发机会性的感染;另外要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保护病人隐私,要分时段的实施病人随访以及取药,尽可能的错开高峰期的取药以及随访的实际,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的特殊要求,比如病人不愿和其他的病人碰面,严格的对病人相关资料实施保密。
1.3 评价方法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艾滋病病人治疗一年之后遵医嘱行为实施随访与调查发现,遵医嘱的行为测量使用一对一的询问病史方法实施调查分析,其调查表根据成人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的病例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病人能够自觉遵医嘱表示治疗的依从性相对较好,病人完全不遵医嘱则表示病人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同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遵医病人外周血实施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分析病人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
如下表1所示,实验组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明显要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状况分析
干预治疗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比研究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之后,实验组病人计数达到了(382±31)个/mm3,而对照组的为(200±26)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活性,从而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水平[2]。但是该治疗方案采用的药物费用昂贵,许多患者负担不起。另外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一定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3]。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可能的发挥好家庭关怀的效果,积极有效的和病人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让病人和家属能够放下心里包袱,积极的参与到病人的治疗过程中[4]。同时可以安排部分愿意接受病人的家属开相关的座谈会,让病人家属能够充分熟悉病人心理状态、抗病毒服药的依从性以及服药之后耐药性等相关的问题,克服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病人建立治疗的信心[5]。
【参考文献】
[1]江艳,陈曦,贺健梅等.心理精神因素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影响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123-126.
[2]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8):587-590.
[3]舒彬,牛姬飞,张胜男等.深圳市福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相关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0):1180-1183.
[4]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HAART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3):224-226.
[5]江艳,王敏,魏秀青等.长沙市180例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症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638-642.
论文作者:李玮1,李林2,夏六均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病人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抗病毒论文; 对照组论文; 艾滋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