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筑设计技术要点探讨论文_何知瑾

地铁建筑设计技术要点探讨论文_何知瑾

摘要: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贡献正快速的被广大市民认可,这也造就了中国地铁建设、地铁设计的高速发展。一个城市的地铁线路走向及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现状、发展规划、主要客流集散点及换乘站的分布综合考虑。轨道交通车站的每一个站位选择应符合所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之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使之建设与周边经济的发展产生互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关键词:地铁建筑;建筑设计;地铁车站;装修设计

引言

目前,地铁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铁能够承担城市人口的运输,是城市交通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地铁中的车站作为汇聚乘客的节点,该部分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会对人们的出行安全以及出行便捷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会对城市的市容市貌产生影响。鉴于此,本文就地铁建筑设计技术要点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1地铁建筑设计原则

作为大型的公益交通设施,地铁最容易被人认识的功能技术代步工具。地铁所表现出的特点有:快捷、舒适、安全、方便等等。与此同时地铁还具有:对环境污染小以及噪音小等优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能够带来愉悦的体验。同时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同时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在此基础上,地铁提倡“以人为本”,构建绿色地铁,人文地铁。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地铁具备较高的服务水平,比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处理措施、便于行人识别的引路标志、残疾人的相关设施以及电话亭、卫生间的服务设施等,同时还需要地铁具备完善的设备,比如适合当地特点的地铁装修、自动化程度,以及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以及生理舒适的各种措施等等,从而让人们消除距离感和陌生感,让乘客享受安全感以及亲切感。也就是说让乘客感受到家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智慧化、人性化的设计。

2地铁建筑设计技术的要点

2.1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之前,必须要先对车站的功能和需要进行分析

在开展地铁车站的设计工作时,需要根据周边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的各种因素,判断它们是否有利,从而确保调理化、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从建筑布局的角度分析地铁车站的设计,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也就是深埋式和浅埋式。深埋式是由于受到路线布置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车站的埋深进行增加,在此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的难题,而浅埋式与深埋式正好相反,该方法是地铁车站的埋置深度较浅,施工起来比较便捷,因此能够给企业节省一定的开支。地铁车站作为一个人流量较大且人力量比较集中的交通建筑,在对该处进行设计时,就必须对便捷以及安全问题进行着重考虑。

2.2站址站位的选择

地铁车站的建设在满足线路设计要求前提下,以分向客流分析为基础,建设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进出站的地方,在复杂地段应结合沿线具体站点和区段的建设条件、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实施可行性等一系列影响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比较后选取,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运输作用,并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合理分工,相互衔接,达到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2.3车站通道出入口设计

地下车站出入口通道力求短、直,需弯折的通道不宜超过三处,弯折角度宜大于90°,避免做阴角形式,方便施工。通道长度超过60m时,其净高要考虑设置排烟风管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人防段距出入口敞口段较近,排烟系统风管可以考虑从主体里敷设;当出入口通道长度超过100m时,应在合适位置设安全出口。楼梯宽度至少1.8m,楼梯踏步高应相同,防止有乘客摔伤危险,出入口同时设置楼梯及扶梯时,宜采用两扶夹一楼形式,防止客流淤积,楼梯的第一节踏步距扶梯上工作点宜不小于2600mm,防止乘客从扶梯摔下至楼梯。出入口宜平行道路红线,出入口退缩道路红线的距离应根据规划、地域的要求来确定。独立修建的地面出入口一般应设在规划道路红线以外,在特殊情况下,临时出入口可踏红线或设于人行道上,但必须征得规划部门的同意。

2.4车站的装修风格

车站设计尽量简约美观,外观易于识别,地面出入口、风亭等可以结合地面周围市政绿化、景观、广场等统一规划设计。车站内的装修在满足建筑净空高度、各专业管线及吊顶布置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明快,适度装修。应采用防火、防潮、防腐、耐久、易清洁的环保材料,应便于施工与维修。地面材料应防滑、耐磨。装修材料的选用应考虑本地化、实用性和可靠性。在对地铁进行装修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实用性以及功能性,因地铁本身承载了较大的客流量,因此在进行装修时要着重考虑其实用性,避免过于奢华。在对地铁的功能装修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体现出地域性以及功能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乘客的审美需求,尽量避免小型车站存在压抑的感觉,从而给乘客创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柱子和墙的表面应该使用玻璃化砖进行构建,地面的铺设应该以浅色的花岗岩为主,但是在条块的分割处,应该使用深色的花岗岩进行分割,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地下空间带来的压抑感觉。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对车站内部装修空间的设计,确保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从而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2.5车站防灾设计

(1)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与要求:①耐火等级:地铁车站属重要的大型公共交通建筑,规范规定地下车站及区间、高架车站及区间、地面站、地面出入口及通道、风道及地面风亭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地铁地面其他附属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②防火间距: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地面出入口与风亭等地铁建筑物与周围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6m;③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出口。车站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其他部位防火分区的最大使用面积不应大于1500m2;地上车站不应大于2500m2;两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耐火极限3h的防火墙分隔,防火墙上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采用C类甲级防火玻璃。与车站相接部位的商业设施等公共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2个,且应有一个出口直通地面,与相邻防火分区联通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一个安全出口;④疏散时间:地铁车站应保证在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遇到火灾情况下,6min内列车乘客和站台上候车的乘客以及站内工作人员疏散直安全区域。(2)建筑防淹技术措施与要求。为了防止暴雨出现后倒灌车站,出入口门洞下沿应比室外地坪高处最小或是不得小于450mm,必要时设置活动挡水板或防淹门。车站与区间之间应设置防水密闭隔断门,当隧道内发生灾情时,可利用防水密闭隔断门将水堵截在车站之外,不至于波及全隧道,从而提高车站的安全系数。

3结语

总而言之,应该在有效的面积上进行地铁车站建筑,尽量降低车站的造价,减少车站的规模。地下空间因投资大、造价高,在进行地铁建设时节约国家资源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及义务。中国的地铁设计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如何能让一个城市的地铁车站设计满足最大功能性需求,成了地铁设计人的头等大事。文章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概述,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浅析,也算是自己对车站建筑设计进行的一次总结。

参考文献

[1]孙迟,吴晋华.地铁空间环境文化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1):118-11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3版)[S].GB50016-2014.

论文作者:何知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  ;  ;  ;  ;  ;  ;  ;  

地铁建筑设计技术要点探讨论文_何知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