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理论述评_领导风格论文

领导理论述评_领导风格论文

领导理论的回顾与简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评论文,理论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领导问题的研究在美国便积极地开展起来。时至今日,领导理 论的发展已经历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三个主要阶段。本文拟对各个阶段的 理论择要进行回顾和简评,以期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领导的特质理论

为了选拔和预测的需要,人们期望能确定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具备的特质,以解决什么 样的人当领导最为合适的问题,这也是领导理论早期研究的思路。伯德曾总结了领导的 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与非领导人的特质有79种,但在这些特质中一致性较高 的只有智力、主动、幽默感和外向4种,这表明研究者的认识间存在很大分歧。另外, 对领导特质理论虽然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充分的论据能证明领导者与其他人在特质 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二、领导的行为理论

由于领导特质理论并不能说明领导的实质,所以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研究者开始 转向领导者的实际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由莱温的领导风格理论、俄亥俄州立 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领导方格理论等。由于后面三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作 者只选择领导风格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进行介绍。

1.领导风格理论。为了探讨领导风格类型对群体行为和团体效率的影响,莱温和他的 同事们于1939年以十一二岁的男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将学生分为三组,让 这些学生从事假面具的制作活动,轮流采用三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他们进行管理。实验 结果表明:在民主型领导风格下,团体工作效率最高,对工作比较满意;在专制型领导 下,团体的工作效率比较高,但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很差;在放任型领导下,人际关系固 然不错,但工作效率最低,数量与质量都非常差,而且对领导者并不满意。日本的三隅 二不二认为,领导类型的效果主要是依工作的性质和状况而变化的。对于容易的工作, 民主型领导的效果最好,专制型的领导次之,放任型领导最差;对于困难的工作,专制 型领导效果最佳,民主型第二,放任型也是最差。

2.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亨普希尔和孔斯在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中,提出了领导行 为的9个维度,分别是:(1)主动,指提出新的构想或创意,以领导人激励、助长或抵制 新观念和新措施的行为次数为指标。(2)成员身份,指领导者与团体成员的非正式交往 以及互相服务的次数。(3)代表,指领导人维护团体免受外来攻击,推动团体的共同兴 趣及代表本团体的频率。(4)整合,指领导者控制个别成员的行为,鼓励愉快的团体气 氛,消除成员之间的冲突,或协助个别成员适应团体等行为的表现次数。(5)组织,指 领导人规定和分配他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工作。(6)管辖,指约束或限制团体或部下的行 为。(7)信息沟通,指领导者提供信息给下属成员,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信息,推动成员 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表示他熟悉关于团体的各种事件。(8)认可,指领导人表示同意或 不同意团体成员的行为。(9)生产,指领导人设定成就标准或努力标准,或者鼓励下属 成员更努力提高成就标准。哈尔平和温纳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他们把亨普希尔等人提 出的9项维度作了一些改动,将信息沟通分成向下沟通和向上沟通,从而成为10项。根 据上述领导行为维度,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组收集了1790个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拟定15 0个描述领导行为的项目,编制成“领导者行为描述问卷”并施测于许多团体。他们对 所测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得到了两个基本领导行为维度,分别称为“体贴”(considera tion)和“主动结构”(initiative structure),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关心人 ”和“抓工作”。

三、中国的CPM理论

1.中国领导行为的三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凌文辁等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出了 领导行为的三因素,即工作绩效(Performance)、团体维系(Maintenance)和个人品德(C haracter and Moral)。其中用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作为评价个人品德的内容。这是 考虑到公与私的标准具有稳定性,基本上不受时代和政治的影响。他们还编制了“CPM 领导行为评价量表”,并对其信度(可靠性)和效度(一致性)进行了检验。CPM量表已在 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等上百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考核中进行了试用,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受到了好评。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不同的是,CPM理论突出了个人品德的因 素。

2.中国的内隐领导理论。外显理论是基于对领导者外部行为的观察和经验研究,内隐 领导理论来源于人们内心关于领导的概念化,即“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外显理论 基于行为论,而内隐理论立足于人格特质论。CPM理论还探讨了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 。中国的内隐领导理论的因素结构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 人际能力和多面性,这四个因素的内容分别是:(1)个人品德因素要求领导者要诚实正 直、廉洁无私、以身作则、能接受他人的批评。由此可见,中国人首先是用道德标准来 判断领导的,“德”是领导的首要特质。(2)目标有效性因素表明:在中国人的领导概 念中,也包括与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有关的特质。领导者被认为应该有远见卓识、深谋 远虑、观察敏锐、思想解放,而且要有魄力、善于决策、办事果断。他们精明能干、能 力出众、方法科学、善用人才。这些特质将有助于他们所领导的组织的目标的实现。(3 )人际能力因素,是与社会成熟性有关的领导特质。领导者应老练沉稳、坦率开朗、善 于社交、有说服力。另外,中国人似乎不只关心领导者的人际技巧,而且也注意外表的 魅力。因此,领导者要有风度、有好的体态、举止文雅等。这些特质会使领导者具有吸 引力,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4)多面性因素,是指领导者应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技 能,而且多才多艺,兴趣广泛,既富有想象力,又有冒险精神。此外,领导者还要有幽 默感,使人感到愉快。这一特质代表着领导者才能的广度以及有关的心理品质,既有助 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又有助于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增强领导效果。

四、领导的权变理论

到20世纪60年代,不少学者认为,要找到一个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性质的工作和任 务、任何对象的固定的领导人格特质、领导风格类型和领导行为方式都是不现实的,因 为领导的有效性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等共同决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 确定领导方式。这种观点被称为权变理论或情境理论。著名的研究有菲德勒模式、通路 —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等,本文只对前两个理论进行介绍。

1.菲德勒模式。心理学家菲德勒在1962年提出了“有效领导者的权变模式”,通常被 称为菲德勒模式。自1964年至1978年的15年间,大约有300份研究文献针对这种模式进 行了各方面的探讨,从而丰富和充实了这个模式。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是影响领导效 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每个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是由他的人格特性所决定的,这种人格特性 是相对稳定的。一个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类型可以用“最不受欢迎的共事者”问卷作为测 量工具来加以鉴定,以判定他是工作取向型领导还是关系取向型领导。菲德勒指出,一 个领导人的领导如何,除了取决于他本人的领导形态以外,还取决于他所处情景的顺利 程度。他发现,影响领导的情景因素有三个: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即领导者受其团 体成员所喜爱和信任的程度;工作结构是否明确;领导人拥有法定权力的强弱。

2.通路—目标理论。该理论是1971年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提出的。通路—目 标理论是动机期望理论的发展。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被激励的过程受效价(目标价值) 和期望值(对实现目标可行性的估计)的影响。根据这种观点,通路—目标理论认为,一 个领导者要能激励部下,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使部下认识到实现目标后所能获得的 利益;二是提高部下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认识;三是要使部下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以 刺激他们的工作动机。领导者如何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通路—目标理论认为,必须根 据部下的状况和环境,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部下的状况,主要指部下的人格特性,包 括能力、经验、需要等;环境因素,包括任务的结构性质、组织的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 等。

五、领导理论的新进展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在领导概念的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超越 了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领导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领导的归因理论、交易型 与转化型理论等。

1.领导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原是社会心理学中探讨人们行为原因的一种社会认知理 论,这里被用来探讨和解释领导行为,从而形成了领导的归因理论。领导的归因理论认 为,领导的基础是对人们的行为作出归因,而领导行为则是对不同归因所作出的反应。 你对部下的行为作出什么样的归因,你就会采取相应的领导行为。因此,明晰地鉴别人 们的行为原因对领导者极为重要,有效的领导者应先正确地鉴别部下的行为原因,而后 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2.交易型领导与转化型领导。“交易型领导”和“转化型领导”两个概念最早来自伯 恩斯对政治领导类型的划分。在交换中,领导者给部下提供报酬、晋升、荣誉等,以满 足部下的需要和愿望;而部下则以服从领导命令、完成任务等作为回报。以往的大多数 领导理论,如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讲的都是交易型领导。伯恩斯认为,这种领导不是 没有效果,但其效果要视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状况而定。转化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 过激励下属士气,帮助下属以新观念看待老问题,使部下看到事业的美好前景而激发出 积极性和创造性。伯恩斯的这种领导划分,后经《追求卓越》一书而流行。因为作者在 书中宣称,他们所研究的成功企业,在发展阶段都是由转化型领导所决定的。巴斯等人 从1985年后,在自己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了交易型领导和转化型领导理论的 内容,以致有人认为该理论是由巴斯提出的。巴斯认为,以往的领导行为研究都把部下 的绩效和满意度作为评价领导效能的结果变量,而转化型领导理论则把部下对工作任务 的情绪反应、自尊、价值观以及领导者的信任和信心等作为变量。他们的研究还表明, 转化型领导与低离职率、高生产率和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远比交易型领导的高,其效 果也远比交易型领导的好。

在以上各种领导理论的回顾和简评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导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领导既是科学又是技能,它既需要理论指导,又必须经实践而获得经验。只有理论而 无经验当不好领导,只靠经验会导致片面化。对于实践中的领导者而言,应该用领导理 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标签:;  ;  ;  ;  

领导理论述评_领导风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