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大黄导泻急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分析论文_王晓林

王晓林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急诊科;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血液灌流联合大黄导泻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践支持。方法 抽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血液灌流及大黄导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两组对比有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黄导泻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和临床价值。

[关键词] 血液灌流;大黄导泻;急性有机磷中毒

经皮肤接触、消化道或呼吸道等多种方式摄入有机磷类毒性物质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在临床医学中被称为有机磷中毒[1]。有机磷中毒主要临床症状为烟碱样或中枢神经系统重度中毒,严重者会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死亡。有机磷中毒主要作用机制为有机磷进入体内后,与乙酰胆碱酯酶脂解部位发生结合,进而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导致乙酰胆碱酯酶无法分解乙酰胆碱[2]。为探讨血液灌流联合大黄导泻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接收的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为30-47岁,平均年龄为(38.05±2.29)岁。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为31-46岁,平均年龄为(38.01±2.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主要包括利尿、强心、吸氧、补液、胆碱酯酶复能剂解磷定、抗胆碱药物阿托品及彻底洗胃。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血液灌流及大黄导泻。血液灌流具体过程如下:仪器选用淄博康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雪净血液灌流器,于股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穿刺针;注入1.0mg/kg肝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264),每间隔1h增加10mg肝素,结束灌流前30min终止使用肝素,药物总使用量保持在50-90mg之间。初始灌流血液量不超过100ml/min,随后逐渐增至100ml/min,灌流时间调至2.5h左右。大黄导泻:对患者进行彻底洗胃,将20g大黄粉(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54915)充分融合于150ml水中,随后经胃管缓慢注入,3次/d,共治疗4d。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并通过( ±s)表示,计数资料选用X2检验,并通过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 观察组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机体内毒物进行及时彻底的清除,并且阻断胆碱酯酶与体内毒物的结合。传统祖国中医认为[3],大黄中的番泻甙类成分可对肠胃蠕动产生显著的刺激作用,同时大黄还能有效中和肠胃器官中的毒素。因此在洗胃等常规治疗结束后,通过大黄导泻可对体内未被吸收的有机磷进行彻底清除,提升治疗效果。

血液灌流术主要作用机制为:利用体外循环技术,把患者体内含有毒性物质的血压吸引到灌流器中,通过吸附材料将血液中尚未结合与胆碱酯酶的毒物进行消除,同时还可清除已经与蛋白质发生结合的有机磷,随后将血液回输至体内,从而发挥治疗效果[4]。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采用血液灌流术效果最佳,可更加有效的阻断胆碱酯酶和有机磷的结合。有临床研究认为[5],在患者中毒3h内采用血液灌流术效果最好,中毒12h后采用该治疗方法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并且每次灌流治疗时间不能超过2h,因为此时吸附剂已经达到完全饱和状态,持续灌流不仅无法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容易增加治疗风险。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昏迷至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乙酰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血液灌流术及大黄导泻可有效缩短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有助于及早恢复乙酰胆碱酯酶功能,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上述研究内容相符。分析原因为大黄对胃粘膜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十二指肠返流情况的发生,还可改善胃酸水平,增高胃液pH值,进而降低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6-7]。

综上所述,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联合使用血液灌流术及大黄导泻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自主意识及早恢复,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杨勇,杨金连,谢智慧,等.高压氧干预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大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05):332-335.

[2] 费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30(01):214-215.

[3] 于中锴,孙宝泉,菅向东.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03):235-237.

[4] 姜秀国,伏圣高.急性有机磷中毒403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02):40-41.

[5] 孙妞妞.间歇洗胃法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0(01):168-169.

[6] 张昌伟,朱钧.中西医结合救治有机磷中毒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2(28):3132-3133,3138.

[7] 王春峰,王安娜.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45例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36(22):146-147.

论文作者:王晓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血液灌流联合大黄导泻急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分析论文_王晓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