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虹 吴梅清 王海丽 罗银燕 卓海荣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肾内科;广东湛江525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给予其常规护理,进而增加心理护理,观察并对比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其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俗称尿毒症,是由不同因素导致肾脏受损,出现严重萎缩现象。临床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但因为透析时间久,使得患者的身心形成巨大压力,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因此对患者进行适当护理,改善患者身心指标,从而促进康复速度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心理护理应用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0至65岁,平均年龄为(42.9±4.55)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均需进行血液透析;排除心肝肺器官障碍者;神志不清或者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时首先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为:按照医嘱,指引患者正确用药;为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向其讲解健康饮食须知事项;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等[2]。在患者进行一次血液透析后,于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具体方法为:①透析时,护理人员详细掌握患者的有关资料,打造和谐交流环境,为患者解决疑难问题,按照不同患者的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引患者用正确心态面对疾病,为患者设置科学预防方案。②透析中,对患者心理状况予以评估,主动耐心给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目的和效果。缓解患者的不安心理,增强患者的的信心和主动性。③透析后,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家属维护友好沟通关系,对患者病情状况随时掌握,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及时缓解患者紧张和失落情绪,做患者坚实的心理后盾。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主要含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对患者在使用不同护理模式后所产生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显现,通过卡方实行验算,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产生的效果对比可知,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属于慢性肾功能退化性病症,对肾功能形成无法逆转的伤害。至今为止,该病的治疗方式包括饮食调整、用药和手术等手段,为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血液透析是当前普遍应用的最佳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具有净化血液的功效,能够将患者体内毒素排泄出去,达到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的目标。受到治疗时间的影响,长期的血液透析让患者对治疗产生厌烦心理,形成不安、紧张和焦躁情绪,且慢性肾衰竭患者致死率较高,为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带来双重负担,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心理护理的本质是以患者为核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给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3]。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并稳定患者病情,确保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足见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综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并借鉴。
参考文献:
[1]余春兰.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 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293-4294.
[2]王丽琴.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232.
[3]勾艺霖.心理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9):18,22.
论文作者:王舟虹,吴梅清,王海丽,罗银燕,卓海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血液论文; 肾衰竭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