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内地产业的启示_资本密集型论文

香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内地产业的启示_资本密集型论文

香港资源密集型工业对内地工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论文,香港论文,启示论文,内地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香港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技术、设计、资本、劳动等资源密集型工业共同并举、有所侧重的发展道路的考察,归纳了供我国内地工业发展借鉴的几条经验,提出了一些企业改革、改组的思路。

关键词 香港工业 资源密集 经验启示

中图法分类号 F403.3

本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所取得的奇迹及其在世界上引起的巨大反响,被称之为当代东亚地区特有的“香港现象”。在短短30年间,香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其工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内地工业也能从香港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得到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香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借鉴和引进经济发达国家及中国内地的经验和技术,在近几十年中,走出了一条管理、技术、设计、资本、劳动密集型工业亦称多种资源密集型工业共同并举的工业发展道路,给内地工业以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努力发展管理密集型工业

管理密集型工业是指投入的生产要素以管理人才为主的工业,是按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密集程度划分的一种产业类型。其特点是:以管理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体力劳动投入和资金投入,在企业职工人数中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不断增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香港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向管理现代化方向迈进,港府也成立半官方机构专门协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80年代,香港制造业大量移往中国内地,而管理系统等产前产后部门则留在本地,形成“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香港厂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厂数万家,从事加工生产,而留港的管理系统主要从事供应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品质管理及人事管理等活动,由此形成管理密集型的工业部门。

在当代社会,管理已成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生产力三要素是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生产力的强化性因素,管理则是生产力的整合性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一个能动的群体;可以把单体设备结合成一个有机系统;可以把分散的原材料结合成一个合乎目的的整体;可以把科学转化为实用技术;可以把生产力的诸因素结合成为一个协调运转的总体。

具体地说,衡量一个企业或部门管理水平的标志有三点:是否能科学地调节和控制企业生产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是否能有效地调节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时间节奏;是否能合理地调节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空间位置。管理水平的高低综合表现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等方面。

我国内地工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当数量的工业企业和部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表现在人浮于事,相互推诿,职责不清,制度不全,经验型管理等方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企业和部门来说,就是要挖掘管理潜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尤其是国有工业经济的振兴,要以管理制度的创新为突破口,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积极发展管理密集型工业,是香港工业发展给内地工业的重要启示。

启示之二: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技术密集型工业是需要大量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工业。其特点是:以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部分体力劳动和资金投入,产品的中间消耗减少,附加值提高,科技人员占职工比例大。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首先在电子工业中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同时把劳工密集的工序迁往中国内地,劳工成本占生产成本总额的比重由1981年的15%降至1989年的11.5%,每个雇员的增值额由1981年的2.9万元增至1989年的12.6万元。

由于香港的科学技术基础相当薄弱,企业规模又不大,无力进行庞大的高科技研究和系统的产品开发,因而至今并未形成完整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工业部门。但香港厂商善于引进技术和利用高科技开发产品,在电子、精密仪器设备制造等行业中已经建立了部分技术密集型企业,还有许多专门的技术设计公司,使得香港的工业技术水平一直在提高。

进入80年代以来,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广泛关注物化在产品、商品中的科技含量问题。学者们用产品单位重量价格比来描述科技含量的差别。统计资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量每隔十年增长10倍。5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钢材,每公斤不到1元。6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汽车、洗衣机和电冰箱,它们每公斤的价格分别为30、60和90元,若以30—100元作为60年代产品科技含量的比较指标,比50年代提高约10倍。70年代,代表性产品是微机,每公斤为100多元,比60年代又提高10倍。8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代表性产品首推软件,它没有什么重量,科技含量却极高。

在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方面,我国目前所存在的主要差距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比较慢,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和运用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技术劳动者的培训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许多中小型企业工艺落后,影响到原材料利用、能源消耗、产品质量;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够。据有关部门统计,1981年至1987年,我国工业的更新改造投资中,新建扩建项目投资比重高达45.8%;建筑安装工程占投资额的50.1%,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一般不超过20%—30%的标准;而用于设备更新的投资只占13.2%;7年中,用于增加和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平均为35.6%,而用于降消耗、增品种、提质量的投资比重只有21.9%。不仅如此,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42.6%被用于技术开发活动的固定资产购建方面。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参照香港经验,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启示之三:重视发展设计密集型工业

设计密集型工业是指投入的生产要素以设计为主的工业,是按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密集程度划分的另一种产业类型。其特点是:投入知识性劳务,产出各种软件。它也属于技术密集型,不同的是不需要投入大量技术设备,也不生产硬件产品,其密集程序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复杂劳动的比重成正比。

在发达国家,设计密集型工业主要指软件工业。在香港,不仅包括电子业中的软件生产,还包括其他行业中专门的设计部门。香港的设计工业的形成,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香港制造业中的加工装配工序大量迁往中国内地,而产前产后功能部门留在香港,大型厂家的研究设计部门逐渐独立为设计公司,并为小厂家代为设计产品和部件,由此形成设计行业规模。

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告诉我们,这场革命已经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由物质生产型转向知识——物质生产型;社会的产品价值,将由过去主要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转向主要由知识——物质生产型部门创造。今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主要不再是机器、设备、工具等物质产品的竞争,而转变为知识、信息、技术、软件等一类知识工业产品的竞争。

发展设计密集型工业,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据1985年全国工业普查资料统计,1985年,8285个大中型企业领导成员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占八分之一;在11.9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52.2%;管理人员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10.6%;在固定合同制职工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5.7%;从职称结构来看,企业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0.03%;中级技术职称的只有2.0%。虽然这是十余年前的数据,但仍不容乐观,变劳动者为技术劳动者,实现劳动结构由体力型向智力型,从机械智力型向创造智力型的转变,扩大工业领域技术人才的队伍,发展智力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从这一方面来说,香港发展设计密集型工业的经验也值得内地工业借鉴。

启示之四:着力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

资本密集型工业是投入资本比例较大的工业,按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密集程度划分这类产业类型。其特点是:资本投入较之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要大,具有工艺过程比较复杂,设备比较庞大,原材料消耗量大,单位投资能容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小,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特点。香港的纺织业和基本金属等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其他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也多属资本密集型。

香港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的经验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战略性重组有借鉴意义。企业是资本的组合体,资本是能够产生增值的价值。资本的特点是预付、迂回、持续。资本可以表现为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物质形态的资本品,也可以表现为经营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各类专业人员以及普通劳动者等人力资本。资本的货币形态只是中间形态,但却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因此,企业的组合首先是各种类型资本的组合。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按集约化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进行资产优化组合,推动优势、名牌企业生产规模壮大发展,实行集团式经营,推动工业的资本密集化。例如,上海的“金星”、“飞跃”、“凯歌”三大名牌电视机厂,为加大优势、扩大规模,主动集结到“金星”之下,组成大型联合舰队,形成了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的大集团。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

启示之五: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劳动密集型工业是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比重高而物化劳动消耗比重低的工业。是按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和密集程度划分的另一种产业类型。其特点为:投资较少,容纳劳动力较多,劳动装备程度较低,技术水平要求较低。香港工业化主要是依赖廉价劳工充裕的有利条件实现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其工业发展基本处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阶段,传统工业,如纺织、制衣和塑胶等行业,都是靠大量劳动力的艰苦奋斗而获得发展的。香港的新兴工业,如电子和钟表等行业,大多属于进口元件进行组装为主的人工作业。在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大部分小企业。80年代以来,香港工业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少企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在整体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工成本在生产成本总额中的比重相当高。1981年至1991年,整个香港制造工业的劳工成本的比重一直高达17%以上,其中,1990年和1991年分别为18.8%和18.3%。制衣、塑胶、玩具、金属制品和印刷等行业的劳工成本比重在20%以上。

中国内地最丰富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我国劳动力总供给长期大于劳动力总需求。为此,一方面要减少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要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劳动力需求。选择适宜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类型,扩大就业容量,是根据中国国情和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改组所应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在工业资本一定的情况下,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企业改组后职工下岗问题,就必须在注重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的同时,注重适度发展多用劳力、少用资金的产业、企业与技术,并沿此思路借鉴香港经验,在一些领域中发展适量小企业。

香港管理、技术、设计、资本、劳动密集型工业并举发展的道路,是符合香港港情的发展道路,是在几十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工业经济的客观规律所做的必然选择,多种资源密集型工业共同并举,在一些行业有所侧重,在一定时期有所侧重,保证了目前香港工业经济乃至整个香港经济的繁荣。

中国内地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怎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顺利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如何客观面对众多企业的管理和技术落后、人员素质较低的现实;怎样解决巨大的就业压力等,这些问题既无法回避,又有紧迫性。我们应该从香港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中吸取许多经验,集中起来就是从中国内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因条件制宜,在发展趋势和发展基础的结合点上,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上,走出一条工业发展道路。具体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从资源结构角度来看。对工业基础较好的行业或企业,如电子、机械制造、资源开发等部门,要求向技术、管理和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努力实现技术和资本集中,组织集团化管理和经营。选择部分高新技术行业或企业,实现向设计密集型的转化,承担知识、软件类产品的开发,迎接信息时代工业经济的新发展。

2.从所有制结构角度来看。在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同时,重视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分散化,让其在市场机制中组合转向,优胜劣汰。通过乡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提供持续增长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3.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应瞄准世界工业发展前沿,通过产业政策,培植一批技术和设计密集型行业或企业,作为中国工业技术现代化的突破口;积极推进香港和内地工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一些产品市场容量大,有相当规模和潜力的行业或企业,可以无形资产为纽带,组织集团化或联合舰队,实现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化。如家用电器、日用化工、轻纺行业等都应该走资本密集型工业的道路,并以此推动技术、管理、设计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工业的素质。

4.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哪种资源类型的行业或企业,无论哪种所有制行业或企业,都应该把管理密集型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企业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在探索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防止目前出现的重经营轻管理,重改革轻发展的倾向,提倡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综观香港乃至整个世界工业经济90年代的特征,应该看到,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外在因素已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外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资本市场和劳务市场的变化、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部因素包括资本、人才和科学技术。中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宏观政策环境,都为发展管理密集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和内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又为内地工业向管理密集型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或契机,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迎接新世纪整个世界经济的新挑战。

The Inspiration That The Inland Industry

Can Draw From The Concentrated Resource Industry of Hong Kong

Wang WeipingCui Ming

(Department of Marxism,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Abstract The thesis induces some certain experiences that the inland industry could use for reference b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s industry (industrial economy) in the course of which,the concentrated management,technology,capital,design,labor industry,we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and someone certain was developed on particular emphasis according their concrete conditions.And further more,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new ways about enterprises reforms and enterprises reorganizaitoin.

Key words Hong Kong's industry resource-concentrated experiences andinspiration

标签:;  ;  

香港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内地产业的启示_资本密集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