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尚晓霞

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尚晓霞

大庆龙南医院 163458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内科急诊阶段对患者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急诊内科于2017年1—5月之间收治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有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气分析情况进行纪录,对所搜集来的数据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结果显示为P<0.05时则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达到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的75.000%;两组血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41.4±3.80)、二氧化碳总量(24±3.60)、实际碳酸氢根(26.8±0.40)低于对照组[(53.8±2.60),(30±3.84),(37.2±0.60)],pH值(7.3±0.68)、氧分压(90±5.40)、剩余碱(-3±0.40)高于对照组[(7.2±0.54),(48±5.20),(-5±0.60)],统计学分析表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无创通气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在急诊工作中应更多的倾注于对有创性通气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 机械通气;急性呼吸衰竭;并发症;血气分析;治疗有效率;有创性机械通气;无创性机械通气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emergency stage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ethod of 64 cases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internal medicine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between 2017 1 and Ma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invasive ventilation. The effective rate and blood gas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 20 statistical software. When the result was P<0.05, the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effective rate of 96.87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75%; two groups of blood gas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41.4 + 3.80),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24 + 3.60), actual bicarbonate (26.8 + 0.40)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3.8 + 2.60), (30 + 3.84), (37.2 + 0.60), pH (7.3 + 0.68), oxygen pressure (90 + 5.40), base excess (-3 + 0.4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2 + 0.54), (48 + 5.20), (-5 + 0.60)],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u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who us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have better prognosis. In emergency work,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reatment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ventilation.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ions; blood gas analysis; therapeutic efficiency;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其他因素所用的结果导致机体肺组织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出现障碍的疾病[1],流行病学有研究显示由于现代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该实验将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该院急诊内科于2017年1—5月之间收治的6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根据结果探讨导致相应现象出现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性16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5.84±6.63)岁,患者中I型呼吸衰竭46例,II型呼吸衰竭52例,重症肺炎患者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3例,肺气肿患者26例,哮喘患者1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5例,急性心衰患者4例,肺癌患者3例,COPD患者29例。

1.2 分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记载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有患者3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6.83±5.98)岁,患者中I型呼吸衰竭28例,II型呼吸衰竭26例,重症肺炎患者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8例,肺气肿患者14例,哮喘患者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2例,急性心衰患者1例,肺癌患者1例,COPD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8~76歲,平均年龄(64.51±7.64)岁,患者中I型呼吸衰竭18例,II型呼吸衰竭26例,重症肺炎患者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5例,哮喘患者1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3例,COPD患者1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检测方法

1.3.1 血气分析 由护理人员运用肝素化注射器对患者的桡动脉或股动脉的动脉血进行抽取,采集量为0.5 mL。在放入抗凝试管后使用美国康宁386型号血液分析仪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随后运用美国 PORTON 公司生产的BioTek ELx800生化分析仪对动脉血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1.3.2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在患者治疗14 d后,如患者生命体制稳定,临床症状消失,呼吸运动可以脱离呼吸机,则认为患者为治愈。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日常生活基本脱离呼吸机则认为好转。当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是恶化,临床症状持续或者是加重,日常生活依赖呼吸机,则认为无效。总有效率=总有效人数/病例,总有效人数=总治愈人数+总好转人数。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

经过为期两周的治疗,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死亡病例,实验组总治愈人数31例,对照组总治愈人数24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75%远高于对照组75.000%。 经χ2 检验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情况

经过两周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气分析变化如表2所示。实验组患者实际碳酸氢根、剩余碱、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H、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创性机械通气患者缺氧状态高于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3 讨论

在呼吸衰竭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急性呼吸衰竭[4]。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疾病有很多,其常见的危险因素[5]包括了感染、COPD、哮喘、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病变、气胸、外伤等[6-7],而颅内感染、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等疾病也会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出现,该实验中患者多集中在春季,处于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较为集中,该实验中最为集中的当属哮喘和感染性疾病,但是很多患者多种疾病同时并发,因此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通气[8]成为主流治疗手段,是目前为止对急性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9],通过该方式治疗的患者能有效缓解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潴留与缺氧等症状[10],通常在患者使用机械通气之后能够提升患者的血氧含量[11],但是在机械通气的方式中主要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创性机械通气,而另一类是有创性机械通气。

在临床上常用无创性机械通气,在使用时无需进行气管切开术,因此可避免因创伤所致的机体损伤,虽然有研究表明用[12]有创性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强于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患者,但是该实验的结果与之不同。在顾兰囡等[8]的实验结果和江丽红[7]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有创性机械通气治愈率77.42%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治愈率为64.52%。而该实验中无创性机械通气治愈率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75%对照组则是75.00%,这显示出对患者在接受无创性机械通气时恢复速度更快,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患者治疗效果要优于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主要的影响在于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这是由于该次研究所搜集的患者中感染性疾病较多,这类患者多免疫力更低,采用有创性机械通气时暴露皮肤天然屏障使患者感染情况雪上加霜。在该次试验中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为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41.4±3.80)、二氧化碳总量(24±3.60)、实际碳酸氢根(26.8±0.40),PH值(7.3±0.68)、氧分压(90±5.40)、剩余碱(-3±0.40);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53.8±2.60)、二氧化碳总量(30±3.84)、实际碳酸氢(37.2±0.60)、pH值(7.2±0.54)、氧分压(48±5.20)、剩余碱(-5±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多程度较轻而运用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多集中于重度呼吸衰竭,从结果可知对运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肺功能恢复速度更快,在临床上对纠正缺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所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在急诊中使用有创性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上应加大医疗关注力度,以提升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阶段应尽量选择无创性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 Qian Li,Xiuping Hu,Renhua Sun,et al.Resolutio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rough reversing theimbalance of Treg/Th17 by targeting the cAMP signaling pathway[J].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6,14(1):343.

[2] Zhefeng Zhang,Youbin Cui,Rui Jia,et al.Myasthenia gravis in patients with thymoma affects survival rate followingextended thymectomy[J]. Oncology Letters,2016,11(6).

[3] 程书立,许继元,马丽丽,等.右美托咪定、咪達唑仑、丙泊酚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热带医学杂志,2016(9):1163-1167.

[4] 何丽蓉,况九龙,李自强,等.不同治疗策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7):2089-2093.

[5] 王红娟,郭红荣,鲍敏.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377-379.

[6] 郭红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鼻罩和面罩呼吸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S1):85-86.

[7] 江丽红.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5):100-101.

[8] 顾兰囡,蔡海英,任疆.AE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5):750-752.

[9] 林文波,吴冠仪.中药末贴敷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疗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5):128-130.

[10] 张红娟,张丹,张淑珍.C-反应蛋白检测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轻重判断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5):44-46.

[11] 鄢楠.噻托溴铵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17(8):28-30.

[12] 卓振权,闫红,范海鹏,等.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机对急性左心衰竭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8):1551-1553,1600.

论文作者:尚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

标签:;  ;  ;  ;  ;  ;  ;  ;  

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_尚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