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探讨_教育论文

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探讨_教育论文

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教育信息化论文,进程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及其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民族教育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上,还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育信息资源上,与全球信息化进程和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西北民族教育如何面对风起潮涌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已经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和西北民族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一)国际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兴起,为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注入了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风起潮涌般地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到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各个领域的时候,教育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人类历史上虽然曾有过无数革命性的技术,但能够直接影响教育或为教育服务的却是凤毛麟角,而现代信息技术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在现代社会,通过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科技进步和人口急剧增长的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选择。自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本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美国政府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规划”(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itiative),规划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美国的教师和图书馆都将上信息高速公路,建议国会通过立法措施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现“人、机、路、网”成片连接:“鼓励、组织和支持使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革新教育的教师”,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教师”——网络中得到教育服务。1998年,英国以立法形式通过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规定,法国宣布了制定的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方案。欧洲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国在2003年前后,也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甚至连亚洲的泰国都提出了把互联网联通到每一所乡村小学的计划。世界各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热潮,促使我们不得不作出积极反应,以应对扑面而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我们要抓住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由此可见,世界各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浪潮,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注入了活力。

(二)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为推动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的信息化是提升国民信息技术素质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开发体系,就很难保证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能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此,我国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提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我国政府历来对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视,一直把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作为一项政府行为予以规划和管理: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进入全部高校和主要中等职业学校,并逐步进入中小学;大力开发优秀教育教学软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了有效地发展现有教育的战略措施,要进一步扩大中国教育科研网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争取到2000年,使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能收看到电视节目。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国家经济建设战略的西移,为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活力

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伟大号召,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集居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北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首先,西部大开发为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近五年来,西北地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得西北地区能够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的发展。其次,开发西部,首先发展西部的教育,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为此,国家人事部制定子一系列支持西部大开发的西部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教育采取了10项举措支持西部大开发。启动西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实施“西部远程教育的网络体系”,特别是大规模建设CERNET省级网,为西部地区所有高校以及少数民族地区重点扶持的学校联网创造条件。再次,促进西部教育发展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国家在西部12省(市、区)实施了“西部大学校园网工程”项目。2000年,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明确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要以地方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中央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支持,“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二、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水平较低,且不平衡

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西北地区,通过“西部大学校园网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缩小东西部差距,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建成中小学校园网52个,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080个,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厅)243个,多媒体计算机总数达123660台,使生机比达到28∶1。但由于受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制约,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低下,且不平衡。如宁夏中小学生机比虽然达到28∶1,与1999年全国中小学生机比121∶1相比有较大进步,但与目前发达地区约10∶1左右的生机比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再如,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现有中小学1307所,63所拥有多媒体计算机,只有5所学校与现代远程教育宽带网或国际互联网连通,也仅有5所学校配备教师电子备课室。同时,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如宁夏川区市(县)与南部山区贫困县相比,在信息基础设施上相差近10倍。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取得成效,但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匮乏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各地均把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大批自主开发或公司开发的教育资源库、教育软件和教学平台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在西北地区,也有相当一些学校通过购买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教育信息资源、网上免费下载、组织教师开发等方式建设自己的教育信息资源,并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应用。

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应是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目前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相比还有巨大差距,严重滞后于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尚未数字化,教育信息加工处于一种浅层次水平。西北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更是如此:一方面,西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致使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也随之滞后;另一方面,西北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基本处于空白,基本没有适用于民族教育的信息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用于民族教育的教育资源库,民族教育中大量使用的信息资源也只是借用的非民族教育信息资源。

3.教师信息化水平低

西北民族教育师资以前大部分来源于当地的一些师范学校,大部分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形式提高学历。由于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限制,大部分教师在学习期间只学习过少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有学习过教育技术方面的课程,致使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如在甘肃临夏地区进行的一项教师计算机水平的调查显示:在临夏地区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一般较低,70%的教师基本未接触过计算机及相关知识,只有5%左右的新分配来的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情况稍好,只有10%左右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曾或尚未学会计算机操作,约有50%的教师在工作或学习中偶尔或经常使用计算机,将近有16%的教师倾向于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从总体上看,西北民族地区教师在信息化方面主要表现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教师的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民族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的要求;二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数量较少,甚至缺乏能够胜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三是西北民族地区缺乏教育信息化的学科带头人。

4.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高

首先,在西北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立足于西北民族教育实际、适应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整体规划,尤其缺乏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忽视了教育信息资源特别是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致使很多学校出现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但在其教学功能开发和教学应用上几乎是空白,出现了“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尴尬局面。其次,西北民族地区缺乏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任教师,致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学校技术力量的不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教学功能设置和开发不够的状况,导致教学应用效益不合理。第三,西北民族地区部分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组建了校园网或多媒体网络教室,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应用效率不高,只能作为普通机房供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如上游戏站点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需要的和感兴趣的教育信息资源,也无法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控制管理。

(二)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从上面对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分析发现,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当前,制约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

1.观念因素

西北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革新传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西北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带给西北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观念误区。现在西北民族地区很多学校忙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但忽视了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尽管有些学校发动教师制作了许多教育信息资源,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教育管理者主观上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教育自动化、机械化,而不是利用技术去革新教学,支持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因而,“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严重。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思维模式问题,那种认为“教育信息化一定要设备和技术越先进越好”的错误观念,在客观上阻碍了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资金因素

一方面,由于西北省区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对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首先,地方政府分管的学校由于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导致资金不足;其次,学校财力相对有限,对于基础教育来说自筹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则,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接应不暇的升级调价,其信息化建设可谓一筹莫展。另一方面,由于地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观念不清、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到对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投入,导致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作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区一级对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量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地区与县上的资金只能保证重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加上许多领导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认识不到教育信息化是资源共享的教育,认识不到教育信息化多层次发展的问题,往往一谈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建什么档次、什么标准的计算机网络,不能够从西北的实际出发,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投入的有限的资金也被浪费。

3.资源因素

在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制约了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一是随着Internet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适应西北民族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教育信息化现代远程教育(包括网络教育)以其独有的潜力和优势成为普及教育的有效形式。一时间,“教育资源库”成了时髦词,但目前许多教育资源库有名无实,做软件剩下的边角料、互联网上随便下载的内容,拼凑在一起也成了“资源库”,造成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低效率运行的现状,使教育信息化失去了意义。二是大多数教育信息资源是成品的教学软件,不能有效地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融合,更多教师需要的不是成品软件,而是素材或积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组合或修改。三是很多教育信息资源由于教学设计、教学思想等方面的问题适应不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无法满足新课程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限制了教育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四是一些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较复杂,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学生、家长往往望而却步,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效率。五是很多人投有认识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特殊性,认为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和一般教育信息资源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是教育信息资源就可以在民族教育中套用。

4.师资因素

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水平。同时,教师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关键。目前,在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出来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低,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二是在教师继续教育(或职后教育)中,较少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即使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也只是普通的应用水平,涉及不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内容。三是在职教师培训机会少,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中接受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很低。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工作负担太重、学校经费缺乏,既不能出去培训,也无法自学等。

三、西北民族教育面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西北民族教育朝着教育信息化方向迈进,为西北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保证。然而,西北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工作者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推进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障碍。一方面,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要求西北民族地区的政府决策者、教育机构、信息化教育工作者(包括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认识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在促进西北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西北民族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革新传统教育、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需要的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用这些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如果不更新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大家知道,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和教育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使用技术的人采用什么样的观念。因此,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二)加大力度,促进西北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民族教育信息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北民族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为此必须加大力度促进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西北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解决空白问题,尽管我国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上作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民族教育信息资源还基本处于空白。其次,要解决数量问题,使得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在数量上够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革新民族传统教育中的作用。第三,解决质量问题,在数量充足、够用的基础上就要逐步提高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使得西北民族教育的师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教学和学习。

解决民族教育新资源应当在民族地区建立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库,其途径主要有:一是购买优质的民族教育信息资源。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基本没有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我们所能够买到的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信息资源而并非是民族教育信息资源。二是共享。“西部大学校园网”工程及中小学校的“校校通工程”建设,为民族地区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供了条件。但以上两种方式所获得教育信息资源不能直接在民族教育中使用,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即教育信息资源本地化和民族化)才能在民族教育中使用,这也是一项很大、很复杂的工作。三是协作开发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如以前甘、青、川等省区在协作编写藏语乡土教材时,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样,有条件的民族地区或学校也可以协作起来,共同开发能在民族教育中使用的信息资源。四是学校自行开发。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自行开发部分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在教学中使用。后两种办法可以在部分程度上缓解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状况。

(三)加快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样,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为此,西北民族地区必须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这样才能保证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加快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注意:一是加快西北地区民族教育师资培养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如果这些高校自身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应用程度不高,将会直接影响这些高校为民族教育培养的教师信息化水平,因而难以适应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提高西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就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撑,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机构)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实施“人网”、“天网”、“地网”三网结合,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与支持。三是通过培训提高西部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水平。如自2000年开始实施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已经培训了18个省市的10万多名在职中小学教师,极大地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了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西部民族地区要特别重视这些培训项目,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民族教育师资的信息化水平。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于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问题,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拨款、奖励、补助、贷款等形式增加投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向教育提供资助和各种设施;通过教育附加、勤工俭学等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考虑确立教育部门购置教育信息化设施的价格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际援助,鼓励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如在甘肃实施的中欧基础教育项目、李嘉诚基金项目和UNDP项目就属于国际援助项目;争取国家在经费投入政策上的倾斜;增加拨款和补助的比例;和发达地区建立联系机制,争取发达地区的经费支持。通过以上方式,可以缓解西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问题,增加投入,将会促进西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标签:;  ;  ;  ;  ;  ;  

西北民族教育信息化进程探讨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