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贾萌飞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职教育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新的尝试,为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探索实践性更强的模式,为产教结合模型发现新构件、新元素——“学生自应”型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本文还希望能够解释高职视觉传达专业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以适应新时期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自应;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互联网

前言

在国际方面,德国包豪斯学院“工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对世界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教育影响深远,“工作室”制度仍是今天欧美国家最为重要的职业教育手段。而在加入世界经贸组织后,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进了各类工作室的繁荣,尤其是视觉传达类工作室。怎样借鉴西方先进的视传理念与设计工作经验促使我国设计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入到新的视觉文化中,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设计师,如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载体形式从传统的印刷包装设计向“互联网+”与信息传播方向转化,这些都是视觉设计发展的自身规律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情况。

在国内方面,近年来高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自主创业行为出现井喷状态。根据《麦可思中国2014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数据的显示,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最集中的行业即“其他个人服务业”(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服务)占所有毕业生的4.4%,如此大量的创业趋势迫使我们不得不做相应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研究。

一、“学生自应型设计工作室”的概念

所谓“学生自应”型的概念,首先主体是学生,工作室从草创到制度建立,从项目完成到自我教育,从规模发展到创新创业,都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其次,凝聚力主要不在教师。传统工作室的凝聚力来自于学生对导师理念的完全理解与认同,而自应工作室则更多是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广告设计、包装装潢、策划管理、品牌设计等专业技能后,有共同的兴趣、追寻与探索,设计项目由工作室或若干工作室共同参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生会有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多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责任感;最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辅助与协调,主要为自应工作室提供咨询与建议,或是为社会资源牵线搭桥,“学生自应”型工作室应该避免教师主导与控制,这对传统的导师制工作室进行了大胆的反转。

二、自应型工作室的特色与创新

“学生自应”型工作室与当前强调的高职岗位教育相一致,可以说是对当前工作室制、“当代学徒制”观念的一个发展与创新。“学生自应”型工作室的教学首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今天的视觉传达岗位,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浸润式”实践,师生在双向自发自主的实践过程中一起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创造性的研究。“学生自应”型工作室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负责任的、实际的教育理念,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改变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重仕轻商”的主导思想观念。

在课程模型方面,大部分传统的视觉设计工作室仍是以教师个体为核心主导,形式较为单一,且与企业的结合度不高,工作室的教学模型在改革中急需新理念的提升、系统理论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性更强的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在适应互联时代与微型创业方面, “学生自应”型视传工作室是由互联技术、信息经济、创新社会、创业潮流所催生,为了理解这种独特的工作室制必需运用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生产力常态化的背景下,将“学生自应”型视传工作室与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联系起来,对传统工作室制进行重新审视。“学生自应”型工作室往往是互联网化的,成员之间的组织沟通、项目的获得与反馈、传播宣传层面的网络营销、视觉设计电子商务化、参与感强烈、产品专注、设计简约等都不同于传统工作室。

在教学模型方面,主要是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岗位为需求进行专业课程改革,补完基于“学生自应”型工作室制度下的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课程改革新模型。

在自主创业方面,工作室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的一座重要桥梁,而“学生自应”型工作室是其中一个新型的分支,它最终的指向是学生团队自主创业。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协作、教师引导,在真实工作流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并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新的工作室背后是新时期的新生产力,“学生自应”型设计工作室主要由互联网技术、社交化市场、快速消费所催生。然而工作室的健康发展又受到创业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创业环境并不完善,缺少创业促进体系,为创业团体组建一个政府、市场、孵化机构、学校相互配合的积极机制刻不容缓。

三、自应型工作室的实践方案

自应型工作室的实践方案首先是导师身份的转换。特色培育和实践实施过程要秉承“学生为本,导师次之”的原则,对传统的“知识本位”与“导师本位”进行转换与颠覆,详细分析学生从工作室建立到创作,从项目学习到微型创业的过程。

其次是编织科学系统的课程。特色培育和实践最直接的任务是设计符合“自应”要求的视传教学活动,课程将不以学科为单一中心,而与“学生自应”型工作室发展规律同步编织授课,核心是岗位能力。围绕岗位能力,第一要激发学生对视传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二重视经验交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提供设计制作、文案策划、监督编辑、销售管理等岗位供学生选择;最后强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技术水平,强调创新精神。

在此是对学生合理的阶梯化能力培养。调整课程系统,统筹适应“学生自应”工作室制下的阶梯式培养体系,是工作室与教学两方面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将高职视传人才体系分为三个阶梯,六个层次,尝试给出的阶梯化能力培养关系如下表:

还有学教交流方面。工作室通过设计项目自主引入与问题发现,发动一系列相应的学习活动,如读书会、经验交流会、咨询老师专家、工作室间合作等;作为教师需要通过组织设计成果汇报展、专题讲座等具体实践方式,引导自应工作室对其他类型工作室成功案例进行学习,结合区域经济情况完成“自应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最后是模块教学方面。对应基础、专业、综合、岗位等模块,灵活教学手段,对视觉传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模块优化。整体上,强调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照顾到自应型工作室的引导规律,又为专业发展服务;微观上,琢磨课与课的衔接,注重基础应用,融入创新因素,并有意识的为工作室就业创业做足准备。

结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视传类专业的改革,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作为一个核心内容,而其中的项目教学又渐渐发展出工作室制度。工作室的优势在于引入了真实的市场项目、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流程,极高的提升了高职培育人才的效率。我们探索“学生自应”型视传工作室的教学规律,以及发掘其中的校内项目实训建设新举措推广方法,在学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室之后,为它们的优势、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将这些认识融入到项目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美国洛杉机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0

[2]蓝青《创造研究学院——美国当代艺术与设计教育系列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编《工学结合与艺术设计教育——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论文作者:贾萌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微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创新创业的研究与实践论文_贾萌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