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钱币制度及其立法论文

西夏的钱币制度及其立法论文

西夏的钱币制度及其立法

□李 温

摘要: 西夏积极学习并承袭了唐宋传统文化,建立了钱币的铸造、流通和管理制度。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和缺少铜、铁等矿产资源,西夏仍大量使用北宋钱币。除铸造汉字钱外,西夏还铸造了5种西夏文钱,这是西夏钱币的一大特点。

关键词: 西夏;钱币;制度;立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原始货币以海生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种类繁多,主要有铲形(布币)、刀形(刀币)、方形(爰金)、椭圆形(蚁鼻钱)和圆形(环)五种形制。因为便于携带和清点,圆形环钱成为各国铸币的普遍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布、刀、贝等币,统一全国币制,方孔圆钱成为铜钱的固定形式。汉初,法定货币分为黄金、铜钱两种。黄金铸成金饼,大饼重一斤,折合铜钱一万枚;小饼重一两,折合铜钱六百二十五枚,铜钱铸造半两。吕后和汉文帝时期先后出现“八铢半两”和“四铢半两”两种形制。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元狩五年(前118)“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五铢钱是方孔有外廓的圆钱,为我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铸造新币的同时,仍然使用前朝旧币,货币极为混乱。隋朝建立后重铸五铢钱,唐朝主要使用“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两种铜钱。隋唐时期,党项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游牧社会,商品交换很不发达。安史之乱后,在吐蕃势力逼迫和唐朝内迁政策影响下进入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北部一带。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剿黄巢起义有功而获封定难军节度使,管辖夏、银、绥、宥、静五州。五代以来,定难军在与邻近藩镇的斗争中逐步壮大,成为地方割据政权。西夏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虽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习俗,但多沿袭唐宋典制。随着西夏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除传统的以物易物外,商品经济带动了大规模货币交易。在这一背景下,西夏仿照宋制建立了自己的钱币铸造、流通和管理制度。

一、西夏钱币的种类和相关管理机构

1.西夏钱币的种类与形制

据《宋史·夏国传》记载,西夏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立通济监铸钱”[1]14025,这是仅有的一条有关西夏铸造钱币的汉文史料。目前出土的西夏铜钱共有5种,分别为夏毅宗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铸造的“福圣宝钱”、惠宗大安年间(1074—1084)铸造的“大安宝钱”、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铸造的“贞观宝钱”、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铸造的“乾祐宝钱”、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6)铸造的“天庆宝钱”。从铸造时间来看,“福圣宝钱”、“大安宝钱”和“贞观宝钱”均早于通济监铸钱。从形制来看,5种铜钱皆为右旋读的小平钱,其中只有“福圣宝钱”的钱文为行书,其余4种均为真书。西夏先后铸造铜、铁钱13种[2]2,其中汉文铜钱11种,铁钱2种。汉文铜钱涉及7个年号,钱文分别为惠宗大安年间(1074—1084)铸造的“大安通宝”、崇宗元德年间(1119—1126)铸造的“元德通宝”和“元德重宝”、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铸造的“天盛元宝”和乾祐年间(1170—1193)铸造的“乾祐元宝”、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6)铸造的“天庆元宝”,襄宗皇建年间(1210—1211)铸造的“皇建元宝”和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3)铸造的“光定元宝”,字体均为真书。不过,“元德通宝”有隶书,“乾祐元宝”有行书,“光定元宝”有篆书。铁钱方面,西夏只在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和乾祐年间(1170—1193)铸造过“天盛元宝”和“乾祐元宝”两种。综观西夏钱币,“钱形规整,文字优美,风格一致,和宋钱一样,是我国优秀的钱币之一”[2]107

天盛十年(1158),仁宗设立了通济监开始大量铸钱。在目前出土的18种西夏钱币中,天盛和乾祐这45年内铸造的钱币品种比其他六位西夏皇帝铸造的还多,共有西夏文铜钱“乾祐宝钱”,汉文铜钱“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和汉文铁钱“天盛元宝”、“乾祐元宝”5种,占西夏币种的27.8%,为数众多。有学者认为,在西夏十位帝王中,除献宗德旺和末主睍因在位时间短而未铸币外,其余八帝都曾铸过钱币,特别是景宗元昊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会铸造西夏钱币。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中国通史》第六册“西夏部分”认定元昊曾铸造“天授通宝”[3]131,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夏通史》也认为,“已发现的西夏文铜钱有天授通宝……确系西夏所铸无疑”[4]508—509。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或出土此种钱币。牛达生先生认为上述论点有欠分析,由此得出“西夏在元昊时开始铸钱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2]044。基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笔者赞同牛达生先生的分析。

水质处理时,采用的净化和修复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原位净化与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这3种。其中化学和物理技术是利用先进技术加大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生物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功能,实现水体的净化。二是异位净化与修复技术。即人工湿地循环水处理技术。该技术成本投入低,操作简单,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有着显著的效果。

2.西夏钱币的相关管理机构

从《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简称《天盛律令》)卷七和卷十三相关记载来看,西夏曾仿照宋制设置了钱币的设计、铸造、发行、流通等管理制度与机构。宋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钱币的设计权、铸造权属于中央,地方钱监只能依式铸造。西夏因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也仿照宋朝建立了自己的钱币制度。《天盛律令》卷七“敕禁门”第十九条规定:诸人不允去敌界卖钱,及匠人铸钱、毁钱等。假若违律时,一百至五百钱徒三月,五百钱以上至一缗徒六个月,二缗徒一年,三缗徒二年,四缗徒三年,五缗徒四年,六缗徒五年,七缗徒六年,八缗徒八年,九缗徒十年,十缗徒十二年,十缗以上一律绞杀,从犯依次当各减一等。从“诸人不允去敌界卖钱”来看,因西夏境内缺少铜、铁等矿藏,除大量使用宋朝钱币外,严禁本国铸造的钱币外流。《天盛律令》卷七“敕禁门”规定:诸人不允将南院黑铁钱运来京师,及京师铜钱运往南院等,若违律时,多寡一律徒二年,举告赏当按杂罪举告得赏。《天盛律令》卷七“敕禁门”对走私钱币的行为予以严惩:诸人由水上运钱,到敌界买卖时,渡船主、掌检警口者等罪,按卖敕禁畜物状法判断以外,其余人知闻,受贿则与盗分他人物相同,未受贿当与不举告等各种罪状相同。西夏中后期为防止铜钱外流,仁宗天盛年间开始仿照宋朝铸造铁钱,将夏金边界设为铁钱流通区。

《天盛律令》卷三“盗赔偿返还门”规定:盗窃者以做工价偿还所盗财物。大男人七十缗,一日出工价七十钱;小男及大妇等五十缗,一日五十钱;小妇三十缗,一日三十钱。由此来看,西夏时期的人工劳动价格可用钱币计算。《天盛律令》卷十一、卷十八明确规定渡船税、商业税、畜牧业税、盐业税、酒税、与他国买卖等行为均以钱币计值,说明西夏时期的商业税可以钱币和实物进行缴纳。此外,部分西夏官吏的俸禄也以钱币和实物进行支付。《天盛律令》卷十七“物离库门”规定,租院、踏卖曲院等种种库局分之禄食价钱次第,依以下所定施行:中兴府、大都督府等租院、踏卖曲院的提举头监一律三百。出纳二百,掌钥匙一百。司吏、指挥、栏头等七十。西夏时期,官员、将领和举告者的赏赐也可以实物和钱币给付。事实上,西夏奖赏有功人员时大多赏赐实物和钱币。如《天盛律令》卷四“边地巡检门”第十七条规定,若在边地巡检时能侦察敌军并及时报告,可视为立功。根据侦察敌军人数多寡,可得不同的奖赏:查觉一人至十人来,巡检主管绢一段,检人二人共绢一段。查觉十人以上至三十人来,巡检主管绫一块、银一两,巡检人绢一段。查觉三十人以上至七十人来,巡检主管唐呢一块、二两银、茶绢三,检人银一两、绢一段。查觉七十人以上至一百人来,主管杂锦一块、三两银、茶绢七,检人三两银、茶绢五。查觉一百人以上至五百人来,主管升一官,三两银、杂锦一块、茶绢七,检人三两银、茶绢五。查觉五百人以上至一千人来,主管升二官,五两银、杂锦一块、茶绢十,检人一块絁、三两银、茶绢五。查觉一千人以上来,一律检主管升三官,七两银、杂锦一块、茶绢十五,检人五两银、绫一块、茶绢七。西夏在判罪科刑的过程中,亦以钱币多寡量刑。《天盛律令》卷三“杂盗门”规定:同谋持武器而盗者……物已入手,则四缗以下,造意徒五年,从犯徒四年。四缗以上至八缗,造意徒六年,从犯徒五年。八缗以上至十二缗,造意徒八年,从犯徒六年。十二缗以上至十六缗,造意徒十年,从犯徒八年。十六缗以上至十九缗九百九十九钱,造意徒十二年,从犯徒十年。二十缗以上,一律造意绞杀,从犯徒十二年。在“杂盗门”第二条“偷盗罪”中,也以偷盗物值钱多寡决定刑种和刑期。

然而这种比较往往会造成伤害。我们能够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但倘若比较的客观背景不一致,我们的评价就是作茧自缚的痛苦来源。如果穷人非要拿自己的食物和富人的珍馐美味比较,结果只能收获满满的不平衡。在婚姻中也是如此,每一位丈夫表达情意的方式不一而足,如果只执着于别人展现出来的幸福,就会错过自己身处的甜蜜。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键是做到“六要”:一要举旗帜,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二要聚民心,着力营造团结奋进、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要育新人,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四要兴文化,努力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五要展形象,切实增强山西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六要建队伍,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战线整体素质大提升。

二、钱币在西夏社会的广泛使用

1.在流通领域作为一般等价物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宁夏大部、甘肃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东北部和新疆部分地区的遗址、墓葬、城址、古塔中发现大量西夏钱币。牛达生按照朝代、币种、钱文、书体,对1949—2012年在上述地区发掘出土的大量西夏钱币进行系统分类和深入研究后指出:西夏“使用唐宋旧钱,杂有秦汉、北朝、隋唐、五代、辽、金等钱,而以宋钱最多。据西夏故地60多处窖藏钱币统计,北宋钱多达80%以上,有的高达97%,而西夏钱币则不足2%,且以‘天盛’、‘光定’钱居多。说明终西夏之世,在其境内主要流通北宋钱币。”[2]2西夏虽然铸造了钱币,但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仍为北宋钱币,这源自西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是西夏经济严重依赖宋朝的生动反映。

近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全面正确履行法定职能,与流域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协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有效遏止了黄河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为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能力支撑。

2.在支付领域发挥广泛作用

从相关考古材料来看,西夏铸币始于毅宗谅祚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铸造西夏文“福圣宝钱”[5]164。从此时到仁宗天盛年间,105年内仅铸造了西夏文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和汉文大安通宝、元德通宝、元德重宝6种钱币。目前这6种钱币在考古发掘中的发现数量并不多,没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管理铸币工作的机构。当时西夏曾仿照宋朝设立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文思院,下辖木工院、砖瓦院、纸工院、铁工院、首饰院、造房司、制药司等众多手工业部门。由此推测,可能由文思院下属的某一个工院兼管钱币铸造职责。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由于西夏社会主要矛盾逐渐趋缓,经济发展需要较多钱币进行流通。在此背景下,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西夏社会普遍的价值尺度,发挥着流通作用和储藏功能。

三、西夏钱币相关特点

1.西夏钱币皆为年号钱

牛达生指出:“我国古代钱币有国号钱、年号钱、纪年钱、纪地钱、纪值钱、纪监钱等,名称繁多,内容丰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文化的精美与深厚。”[2]055西夏深受唐宋文化熏陶,钱币的铸造和管理全部仿照宋制,7位皇帝铸造的18种钱币,西夏文钱和汉文钱皆仿宋铸造纪年钱。同一时期的辽、金也是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虽有属于自己的契丹文和女真文,却没有将其反映在流通的钱币上,只有西夏将本民族文字铸造在流通的钱币上,这是西夏钱币的一大特点。宋朝的年号钱先后有通宝、重宝、元宝三个名称,西夏钱币的名称也是通宝、重宝、元宝。与此同时,西夏钱币的基本形制也与北宋钱相同,币材有铜、铁之分,币值为小平、折二两种[2]60

2.大量使用北宋钱币

《天盛律令》卷十七“钱币使用门”是规定西夏钱币使用的相关法律条文,可惜该门所有律条均已佚失。从《天盛律令》其他卷的有关律条和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书可以看出,钱币在西夏社会被广泛使用,成为各种商品的等价物。如国家图书馆藏黑水城出土文献封皮衬纸有西夏文卖粮账(残片):“麦二斗价四(百)……七斗糜价一贯……”另一钱粮账残页有“五斗糜一缗……”[5]171-172《天盛律令》卷十八“盐池开闭门”规定:乌池盐一斗一百五十钱,其余各池一斗一百钱。同卷“杂曲门”第六条规定:诸处当去曲者,大麦、麦二斗当以十五斤计,一斤当以三百钱卖之。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牲畜买卖契约为数众多,如天庆亥年(1203)卖骆驼契约规定一峰骆驼价六石杂粮,约合9—12缗钱。一件卖牛契约记载,光定酉年(1213)时一头牛价4石杂粮,约合6—8缗钱[5]175

3.白银主要用于奖赏,体现其货币价值

宋朝开始白银货币化,白银这种贵金属和铜、铁这两种金属同时在市场流通。西夏建立前后曾从宋朝得到大量岁赐,其中就包含为数不少的白银。李德明向宋真宗奉表臣服,景德三年(1006)获赐白银万两[1]13989-13990。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宋夏达成和议,北宋向西夏“岁赐绢十三万,银五万两,茶两万斤;进奉乾元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贡献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赐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及赐臣(元昊)生日礼物银器两千两,细衣著一千匹,杂帛两千匹。”[1]西夏承袭宋制,也以白银奖赏有功官吏和战将。《天盛律令》卷十“续转赏门”规定,诸司官员任职位人三年完毕,无住滞,不误入轻杂,则中书、枢密、经略等别计官赏,其余依次赐次、中、下、末四等人得官赏:次等升一级,大锦一匹,十五两银,茶绢十。中等升一级,大锦一匹,十两银,三段绢,四坨茶。下等升一级,杂花锦一匹,七两银,三坨茶,二段绢。末等升一级,紧丝一匹,五两银,茶绢二。由此可见,作为赏赐的白银体现了货币价值。

注释:

①《西夏书事校证》卷三十六记载:“自茶山铁冶入于中国,国中乏铁,常以青白盐易陕西大铁钱为用。及金人据关右,置兰州等处榷场,若以中国钱贸易,价辄倍增,商人苦之。仁孝乃立通济监,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之,铸‘天盛永宝,钱,与金‘正隆元宝’钱并用。金主禁之,仁孝再表请,乃许通行。”文中的“永宝”为元宝之讹,“正隆元宝”为“正隆通宝”之误。

②共有182处(批)出土西夏钱币,分别为: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四省区出土的73处(批)西夏钱币窖藏;上述四省区西夏遗址、墓葬出土的65处(批)窖藏西夏钱币;30处其他地区宋辽金窖藏、墓葬出土西夏钱币;其他地区零星发现的20处(批)西夏钱币。

参考文献:

[1]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牛达生.西夏钱币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3]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李范文,主编.西夏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史金波,著.西夏社会(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李温(1932—),男,河北张家口人,宁夏社会科学院法学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法学。

(责任编辑 保宏彪)

标签:;  ;  ;  ;  ;  

西夏的钱币制度及其立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