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管理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有限的资金规划下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于市场竞争中的稳定立足意义重大。建筑工程在规模及资金投入上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质量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工程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也应有所提升,在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落实科学创新、实事求是,通过管理层面的完善让建筑工程更符合人们的期望与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显露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管理策略,旨在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资金投入、工程环境、材料质量、人员素质、管理模式、重视程度、责任划分等[1]。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施工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若未严格重视,很可能直接导致工程无法高效化、科学化的顺利实施,各类施工设备及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本文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影响管理水平的因素,并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一、施工技术管理呈现的弊端
(一)重视程度不足
通常建筑单位在承接项目之后就应该对项目中涉及到的管理策略、管理模式、施工技术等方面有所了解。但根据现有施工单位的工作状况而言,不少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及经济成本支出下尽可能的减少投资、缩短工期,尽快完成建筑项目建设,因此相对而言在管理层面有所忽视。具体而言,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和降低资金支出而忽视了对材料质量的管理,为了能够提升施工效率而忽视了对施工人员安全行为的管理。虽说这类管理对于一项建筑工程而言所占比重并不高,但往往会造成安全隐患而导致资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的更大支出。同时,不少施工企业并未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技术培训工作,可能导致现场紊乱和技术操作不当而引发质量问题。
(二)责任划分模糊
施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并未达到现代化程度,在责任划分体系上存在着明显模糊情况[3]。管理者对自身的职责不明晰导致在施工现场对工程技术管理上存在着职责范围重复现象而出现管理上的踢皮球情况。通常建筑工程需要十分详细的考察及规划过程,若施工方缺乏此方面的重视,在规划考核上未坚持正确程序,可能导致施工任务不明确,直接影响到各项子工程的时间安排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的工期安排。当管理者、负责人避开承担责任时,问题无法找到源头,影响到工期。除此之外,施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若在人员离职时未交代清楚自己工作上的具体状况,可能导致工作交接未落实到实处而影响到工程质量以及工期控制。
(三)管理制度滞后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加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滞后性状态,对各项子工程的管理缺乏细节化,对责任的划分不明晰,上述因素均会造成对施工技术管理无法达到相应标准,影响到工程的进度控制、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控[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若在制度上缺乏可行性或存在滞后性,会造成管理工作无法对应明确的管理细则,导致施工人员对自身的质量管控并不重视,工作态度上呈现出懈怠状态,会直接引发工程质量隐患以及安全隐患。以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审查与监督为例,施工现场监管人员在此方面若未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对各项工具以及材料展开严格化监管,很可能造成施工实际安排与设计图纸相违背的情况,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返工,影响周期及成本控制。
二、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在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体系必须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并落实到细节,让施工人员能够在各项管理要求下查看自身工作内容在时间、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从潜意识中提升对工程质量的重视性。制度的有效建立健全能够为施工工程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者均应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并明确对各项子工程、各项设备、各类技术等方面的有效监管,明确责任归属,避免在问题出现时管理者相互推卸责任。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管理者在制度的压力下切实保障自身管理范围内的实际监管效果。具体而言,应在安全管理、资金分配、机械设备使用、人员调控等方面严格化、细节化,让管理者均认识到自身工作对人力成本、设备成本、时间成本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提升管理水平。
(二)强化技能培训考核
建筑工程的施工在技术层面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因此必须保障每位施工人员在技术上达到工程要求才可保障工程质量。对于技术管理人员而言,应确保人员的招聘符合相关规定,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昂贵设备和大型设备的操控人员应确保其具有设备的操作经验以及基础的维护能力,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准入门槛,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及技术管理者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在工程开始前应强调整体培训,包含施工技术知识及管理能力等,确保其符合岗位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展开各项绩效考核,给予一定压力,让其更重视本职工作,从而提升施工技术优质应用的主观能动性。
(三)强化竣工检查
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此必须强调在竣工阶段对每一个子工程的详细检查与审核,避免由于对施工技术的重视性不足影响到整体的质量管控。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以及竣工验收人员必须严把质量关卡,强调对常见隐患的排查以及关键技术质量效果考察,若发现存在技术隐患和问题应立即返工补救,确保建筑整体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立足之地。施工方必须加强对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切实操作,在高效率的管理下强化监督审核管理职责的发挥,促使建筑工程向着高效率、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婷,付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125.
[2]陈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59.
[3]靳子君,段凯.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68+209.
[4]张海滨,杨治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43-44.
论文作者:钟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技术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建筑论文; 重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