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论文_王宝佳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论文_王宝佳

新沂市城市管理局 江苏省 221400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是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6亿吨,除少部分焚烧、堆肥或回收利用外,大部分被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置。然而,在垃圾的中转、平铺、压实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危害着环境,威胁着工人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控制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污染,已经成为垃圾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就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

引言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6亿t,除少部分焚烧、堆肥或回收利用外,70%以上被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置。在垃圾填埋场,垃圾腐烂和稳定化过程产生的恶臭气体对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影响工人和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污染,已成为垃圾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对填埋场的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与发展,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我国的生活垃圾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包含垃圾的组分比较复杂,垃圾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以及垃圾中的组分含量比较高。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在经过不断地厌氧降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恶臭气体,这就会导致恶臭污染问题。在垃圾场中产臭微生物的营养来源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中的高有机组分,这也是导致垃圾填埋场产生恶臭污染的主要原因。基于这一原因,需要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降低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垃圾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目前最合适的是按照垃圾的资源化性质和组分情况进行分类。首先是能够进行燃烧产生能源的垃圾分为一类,这样能够在数量上将垃圾减少;其次是针对厨房垃圾和其他有机含量比较高的组分利用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堆肥的产品可以进行农用或者是填埋场的覆盖材料;最后是无机垃圾,这部分不会产生恶臭源头的垃圾可以进行填埋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阻止垃圾产生恶臭。

2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源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恶臭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的好氧及厌氧分解。在垃圾填埋初期,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如蛋白质和脂肪,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NH3等;中、后期,随着氧气供应的不足,厌氧微生物发挥作用,将生活垃圾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如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类等和含氮的化合物如胺类、酰胺类等,最终形成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的填埋气,如收集不完全,溢到空气中,就产生恶臭。由于垃圾自身含有大量水分,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以内流水的形式渗滤出来,加上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及地下室径流等外来水分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在使用期直至报废以后都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垃圾渗滤液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及多种金属离子,同时也散发臭气,构成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源之一。

3恶臭污染防控对策

3.1源头控制

恶臭气体是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降解过程的产物,减少进场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是减少恶臭气体产生量的根源。原生混合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含量45%~60%,是恶臭气体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应当通过改善居民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厨余垃圾废弃量,另一方面应当加速有机垃圾生化处理资源化的进程和规模,实现分类投放、分类处理,从根本上杜绝易生化垃圾填埋处理。恶臭气体的另一主要来源为渗沥液,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是减少填埋场恶臭污染的重点。渗沥液主要来自生活垃圾中水分、有机成分的降解产物,以及大气降水或地表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渗沥液中有50%~60%来自垃圾中的水分,30%~40%来自外来水分的渗入。因此,首先应当减少生活垃圾含水率,现有原生混合生活垃圾的含水率40%~60%,对厨余垃圾进行简单沥水或脱水处理,含水率可以降低1/2,显著降低渗沥液的产生量,可以延缓垃圾腐败,减少垃圾在存放、运输、处理过程恶臭气体排放量;其次应当通过有效的雨污分流措施减少外来水分渗入垃圾堆体内部,减少渗沥液产生量。现有的填埋场密闭化作业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外来雨水进入非作业面,显著减少渗沥液产生量。

3.2渗沥液收集处理

垃圾渗沥液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含有70多种有机物和多种重金属,这些有毒物质中有许多属于“三致”物质,其散发的臭气成分也极为复杂。目前还没有能够广泛应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恶臭处理的技术。鲁艳英等将EM原液加入适合不同菌种生长的同体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分离,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生长出的菌落形态和数量,结合培养基适合培养的细菌种类,鉴定出组成EM有效微生物的主要菌种,并将其用于垃圾渗沥液的除臭,结果表明使用EM菌剂对填埋场垃圾渗沥液除臭,可以达到较好的除臭效果,当EM菌剂浓度为10%时,除臭效果较好。

3.3填埋气收集处理

填埋库区产生的大量富含甲烷的填埋气携带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甲烷易燃易爆,爆炸限为5%~12%,填埋气控制不当可能引起爆炸;而且,甲烷是温室气体,不作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的不利后果。传统卫生填埋场垃圾堆体表面采用黄土覆盖,可以过滤、降解和吸收一些恶臭气体;同时,采用集气管道收集填埋气发电或直接燃烧处理,防止填埋气积存爆炸、减少了填埋气直接排放、消除了恶臭污染。填埋气治理的关键在于收集,目前一些大城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密闭覆盖填埋库区的非作业面,微负压主动收集填埋气,填埋气处理率提高到95%,恶臭污染物几乎全部得到消除。

3.4垃圾处理全程密闭化

填埋库区密闭化改造使得填埋场非作业面的填埋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理,但是填埋场的作业过程仍然处于露天状态,作业面仍是填埋场主要的恶臭气体污染源。北京安定填埋场将密闭式空气支撑膜结构应用于填埋作业的填埋场,它将传统的露天作业模式转变成为新型的密闭作业模式,将作业区异味的无组织排放转变成为有组织收集,对填埋过程中散发的恶臭气体进行处理。为减少垃圾暴露、杜绝恶臭气体泄露,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从垃圾运输、倾倒、填埋全线实施全密闭化作业,填埋处理全过程实现恶臭污染控制。在一些填埋场实行垃圾运输车箱“黑白交换区”,密闭的垃圾集装箱在此进行空箱和实箱的交换,减少了运输车辆与垃圾的直接接触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恶臭污染在生活垃圾填埋中属于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还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导致人身健康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进行垃圾填埋时,需特别注意对垃圾恶臭污染的控制,在源头上将污染问题降到最小。同时保证能够按照填埋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填埋,最后需要对已经出现的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降低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污染影响。

参考文献:

[1]纪华.生活垃圾填埋场含硫恶臭气体分析与评价[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1):4-6.

[2]陈华.广东省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与安全综合整治[J].广东化工,2016,43(21):117-118,127.

[3]王奇,余召辉,王志国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精细化填埋作业工艺研究[J].科技资讯,2013,10(28):113-114.

论文作者:王宝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污染控制方法论文_王宝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