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档案研究的五大发展趋势_档案学论文

新时期档案学研究的五大发展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新时期论文,态势论文,档案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历了多年冷寂与淡漠的我国档案学研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走出了过去那种沉静与压抑的阴影,日趋活跃,呈现出五大发展态势。

一、档案学研究工作机制日臻完备的发展态势。继国家档案局恢复档案科学研究所之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四川、江西等相继成立档案科学研究机构。1981年11月中国档案学会成立以及全国第一次档案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是我国档案学研究起飞的标志。此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市相继成立档案学会,组织起了一支庞大的群众性的档案学研究队伍。各档案学会办刊物,培养人才,开研讨会,档案学研究工作渐现活力和丰采。

二、档案学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的发展态势。作为档案学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的论文、专著和教材在各阶段年平均量增多的趋势十分明显。从年平均发表的论文来看,1976—1978年为31篇,1979—1989年为602.6篇,为前者的19.4倍;1990—1993年为1125篇,又为1979 —1989年的1.9倍。从年平均出版的专著和教材来看,1976—1978年为1.6部,1979—1989年为20部,为前者的12.2倍;1990—1993年为24部,为1979—1989年的1.2倍。论文、专著和教材的年平均量增长情况如图1、 图2所示。

图1 论文年平均量增长情况

图2 专著和教材年平均量增长情况

上图从研究成果上清楚地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档案学研究的发展态势。1976—1978年,“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档案学研究刚从遭到严重破坏,几近消亡的逆境走出,其成果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档案学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促进了档案学研究的大发展。

三、研究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档案学研究成果与档案学研究队伍的规模成正比。在1976—1978年,我国从事档案学研究并有成果发表的只有数十人,1979—1989年在5000人以上,1990—1993年则有近万人,且论文的地域极为广阔。这表明了我国档案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探索,已拥有一支既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较高素质的档案队伍,可谓事业兴旺,人才济济,标志着档案学研究队伍已日趋走向成熟。

四、档案学研究体系日趋完整的发展态势。档案学研究的体系在新时期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向前发展,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各个方面。据统计,档案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已有650多个, 而从这些课题分出的具体课题则有数千个。从档案学的体系结构来看,由应用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基础理论有了很大发展,众多的分支学科相继产生。在“八五”期间,档案法学、档案经济学、档案分类学、档案利用学等专著的面世,表明我国档案学研究在完善学科体系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近年来,以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与技术市场、企业档案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档案工作等研究课题的研究正不断涌现,使我国档案学研究有了更浓重的时代色彩。

五、档案学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发展态势。档案学研究的新视点、新意蕴不断涌现。档案学研究的新视点已触及到档案价值理论、全宗理论等。新意蕴冲撞着传统的档案定义、科技档案定义、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关系等。新时期的档案学研究不仅着眼现实,而且放眼未来,有某种超前性,跨世纪档案人员素质、档案事业发展战略等研究课题,都产生了一些成果。

新时期档案学研究的五大发展态势,体现着我国档案学研究已经走向成熟。为使上述发展态势继续保持下去,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重视。

首先,档案学研究要强化探索性,通过比较、创新,实现档案学研究的更大发展。

其次,从档案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若干研究系列,是使档案学理论进一步深化的当务之急。档案学是一个综合学科,它不仅要从档案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而且要从各相关学科中吸取营养,并在条件成熟时,通过理论的提纯综合,形成若干研究系列。这是档案学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由国家的权威机构适时地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对一些成熟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或鉴定,作出肯定的结论,避免对一些问题进行不必要的反复性研究,以便集中力量进行一些迫切性课题的研究。这是把初级理论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有力举措。

标签:;  ;  ;  

新时期档案研究的五大发展趋势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