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用药效果初步评定论文_刘艳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摘要】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患者是来我院初步治疗的细菌性痢疾样本,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曲松,两组都进行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处理。观察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以及粪便培养阴性转化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 VS.73.2%,P<0.05),治疗组粪便培养阴性转化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97.6% VS.68.3,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具有快且高效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头孢哌酮;细菌性痢疾;头孢曲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068-02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的临床症状。近些年,由于国内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导致耐药菌株种类不断增加,部分抗生素的抑制痢疾杆菌生长的临床急剧下降。为了探究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2例儿童菌痢患者进行头孢哌酮治疗和头孢曲松治疗对比,获取临床效果较好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儿童菌痢性患者源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所有患儿都进行临床确诊,确诊判断标准:粪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巨噬细胞,粪便培养痢疾杆菌为阳性;肠粘膜镜检呈颗粒状。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在患儿治疗前留取粪便接种进行菌型鉴定。治疗组患儿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为4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5.8±2.4)岁,体重为18~35kg,平均为(26.7±6.4)kg,病程为1~5d,平均为(2.5±1.4)d;普通型患儿37例,中毒性4例。患儿菌型有:B群(福氏志贺菌)38例;C群(鲍氏志贺菌)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为6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12±2.8)岁,体重为17~32kg,平均为(24.9±5.8)kg,病程为1~5d,平均为(2.7±1.9)d;普通型患儿39例,中毒性2例。患儿菌型有:B群(福氏志贺菌)36例;C群(鲍氏志贺菌)2例;D群(宋氏志贺菌)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临床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先进行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给予头咆哌酮,按照50~100mg/(kg?d)进行每日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50~100mg/(kg?d)进行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为7d,若一个疗程后,患儿仍未出现明显好转,则改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定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粪便常规检查指标、排便次数和粪便培养痢疾杆菌检测。

临床上判定指标主要为临床治疗效率和粪便培养阴性转化率。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根据1993版《抗菌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分级: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常规检查指标正常。显效:患儿的排便次数每天低于3次,粪便常规检查只有某一项指标不合格。有效:患儿症状有所好转,粪便常规检查指标趋于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未缓解,便检仍异常或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2.结果

如表所示,治疗组总有效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7.6% VS.73.2%,P<0.05),治疗组粪便培养阴性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 VS.68.3,P<0.05),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细菌性痢疾致病菌为志贺菌属,主要有四种血清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氏志贺菌),其中福氏志贺菌为多发性的菌株[1]。在本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的结果,福氏志贺菌占总血清学菌属的91.4%。近年来,国内普遍滥用抗生素造成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痢疾杆菌产生耐药菌尤为突出,其耐药传导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其耐药菌株较多。志贺菌耐药性的部分编码区域位于染色体外,即在介质内存在耐药性编码区域,菌株间可以通过质粒进行传递和整合,该种介导方式具有较高传染性,能够在不同菌株甚至在不同菌群进行耐药基因的整合。细菌性痢疾主要诱因——痢疾杆菌也存在耐药性逐年增加的趋势[2]。据统计报道,50%以上的痢疾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效果较差[3]。由于耳肾毒性以及对患儿软骨发育存在潜在的影响等原因,氨基糖甙以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菌不适合做为儿童首选的抗生素药物。近年研究发现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头孢哌酮对儿童细菌性痢疾具有高效抑制生长作用,且毒性较弱、内酰胺酶具备持久稳定性的特点,成为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首选药物。

综上所示,采用头孢哌酮治疗儿童细菌性痢疾具有快速高效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同时需要避免长时间过量使用,使菌株产生耐药性。儿科医生可以考虑联合其他广谱抗生素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参考文献】

[1]陈秀英. 志贺氏菌的检测报告[J].疾病监测,2002,17(3):115-116.

[2]谌翠容,岑立冲,顾慧华.细菌性痢疾的菌谱变迁及耐药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3,5(9):662.

[3]汤文红.15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变化[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14.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  ;  ;  ;  ;  ;  ;  ;  

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用药效果初步评定论文_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