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论文_余能团

保山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论文_余能团

(保山技师学院,云南省 保山市 678000)

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度资助课题,立项编号:YB20170250

摘要: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保山市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山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思路,即转变观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强“政校”合作力度,构建“9年义务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培养技能人才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建成“双一流”的职业院校群、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展“双创”活动,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等五大创新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创新机制,为保山又好又快的培育技能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为保山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众创空间

技能人才是指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等。近年来,保山经济发展迅猛,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695 亿元,增11%。保山工贸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千亿级产业园区,保山轻纺产业园荣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称号。腾冲边合区“园中园”开始规划建设,水长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全市园区互动融合聚集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1 亿元,增15%。随着园区的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五马竞争,千帆进发的良好态势,急需大批技能人才,对我市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尤为必要,才能更好的服务保山经济社会发展。

一、国内外人才培养机制现状

1.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现状

目前,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最为成功的欧美代表是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亚洲的代表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其中,美国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社区学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德国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双元制”,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被称之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培训企业,意指学生既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又同时在企业接受技术技能培训,受训者因此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培训企业的学徒。英国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现代学徒制,源于12世纪时期手工业行会对内部员工进行的技能培训,且一直到1970年,学徒制都是英国唯一有组织的长期培训熟练工人的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学徒制度,英国于1993年制定了现代学徒计划;2001年成立现代学徒咨询委员会,以发展、提高与普及现代学徒计划;2003年实施新的国家现代学徒计划,2008年1月,又发布了《世界一流学徒制:解放天赋,发展所有人的技能》的战略计划,提出建立“世界一流学徒制”的设想。日本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和以企业为主体培养。韩国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是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技能培训与鉴定法律法规,同时通过技能竞赛激励高技能人才。

2.国内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现状

现国内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是依靠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等中高职院校进行培养。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使得各方力量得以充分释放,基本上实现职业教育与发展产业同步规划,与产业打造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一同完善;目前国内的职业院校,从层次上分,有高等职业本科、高等职业专科、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等几个层次,从举办者方面分,有政府办的学校、有行业协会办的学校、有企业办的学校、还有民营资本办的学校。从学历上分,有高职本科、高职专科、中专、职高,目前还没有职业硕士和职业博士这个层次。从技工系列分,有高级技师、技师、预备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按照相关规定,高级工、预备技师等同于大专学历,技师等同于本科学历,在参加工作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说建立起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中高职贯通的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必将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崇尚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必将蔚然成风。保山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物医药、农特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新材料、汽车及先进装备、石油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在保山工贸园区及各县市“园中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正在向千亿园区迈进。未来,保山各个工业园区急需技能人才近10万人。缺口及其大,将严重制约园区的发展。通过研究保山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创新机制,意义重大,为保山又好又快的培育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为保山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保山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保山跨越发展步伐加快,技能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目前,全市有高等学校4所,其中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所、普通高等专科院校1所、成人高等院校1所、普通高职本科分院1所、技师学院1所、中专学校4所,职业技术学校5所,中高职在校生规模达4.51万人。现有职业培训机构38家,其中公办16所,民办22所;开设具有高级培训层次的学校4所,职业技能鉴定所6家。共同构成保山培养中高职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云岭首席技师”7人,“永昌技能名师”18名,“云岭技能大师”5人,“云岭技能工匠”12人。随着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缅甸曼德勒缪达工业园区和缅甸密支那经济开发区的迅猛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剧增,加之保山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工业经济起步较晚,每年都有大量的技能人才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企业。因此,保山技能人才培养形式严峻,急需对现有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与省内先进州市相比,保山市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传统的人才与用人观念不够重视技能劳动与技能劳动者

近10年来,职业教育深入人心,社会已逐步形成不读高中至少也要读中专技工的氛围,读到中专、技工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后采取打工创业,很少有学生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不在读书的情况,但是大多数读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在升入高中无法跟上学习而导致的迫不得已的选择。几乎没有学生是在学习成绩较好而是因为爱好学习技能来读职业院校的。目前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但企业却是缺人,闹技工荒,甚至有的毕业生宁愿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当临时工,也不情愿“屈就”到民营企业就业。当然,这也跟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各企业工资水平刚开始时候与公务员、医生等岗位的待遇相比确实比较低。而在高校里,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这里面主要存在一个转型的过程,高校教师一般都是理论水平较高,而动手实践较少,所以间接导致教学重理轻实,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各高等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或者高职高专,做好顶层设计,先从教师转型工程抓起。从而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动手练技精技等。“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

2.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近年来,中共保山市委 保山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7大目标任务:一是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突破发展。组织实施“1114”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力争到 2020年培养评选 100名市委联系专家,选拔培养 100名市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市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评选 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00名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大力培养产业急需高级人才,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保山市产业建设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力争到 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分批选拔培养 30名左右“产业建设领军人才”,每年新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 500名,并给予经培训、鉴定、取证后到保山企业服务满 1年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一次性培训补助;开展“永昌技能名师”评选活动。三是大力培养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增强发展优势。组织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工程,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大力培养各类产业技能人才。四是大力培养农业技术能手,发展农林畜牧业。力争 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 10万人。五是大力培养社会事业人才,提高服务能力。实施“永昌教学名师”、“永昌名医”、“永昌文化名家”培养工程,抓好保山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实施保山市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抓好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 5000人。六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外向型人才。依托保山学院等高校,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一批年轻干部,以缅语、印地语、孟加拉语等语种为主,着力培养一批外语人才。七是落实奖补政策,培养青年人才。从以上7大工程中可以看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力度较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还需要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企业重技能人才使用而轻培养

一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不畅。重管理、轻技能的观念依然存在。而且企业员工通过多年锻炼成长起来后,几乎又被提升作为管理人员,从而导致技术的持续改进,一直从事技术发展空间不够高。另外,很多国有企业用人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别严重影响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许多青年人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从事技能劳动的人员队伍也很不稳定,难以形成高凝聚力的技能人才群体。二是企业缺少培养技能人才的“好苗子”。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大多数都是在初中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不想学,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心思不在学习上,基础比较差,职业院校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才难度也比较大。虽然,经过各职业院校的精心教育,只要不违法纪律被开除,学生一般还是能够从各职业院校毕业,但掌握的技术水平还比较弱。而这些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还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情况,频繁跳槽,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技能,而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现象,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公司培养人才主观能动性不足,保山市内的企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培训员工氛围,政府也没有出台企业员工培训的硬性规定,企业功利性较强,要求,每名入职员工,必须即时给企业创造利润。目前,保山市内组织职工开展技师培训的企业多数以电力公司、铅锌公司等国企为主。

4.政府对中高职院校和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保山2016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46.61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3.94亿元,全市人均教育经费1794.91元。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我国为4.2%。与之相比,教育投入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对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除了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外,市上也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保山市内的14所中高职院校条件与省内其他院校相比,差距巨大,以占地面积来看,保山技师学院560亩,大理技师学院1303亩,楚雄技师学院2000亩,云南技师学院1120亩,云南交通技师学院1206亩,红河技师学院800亩,所以,需要政府加大职业院校的投入。

四、保山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思路

1.转变观念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在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就要求保山从上到下、从政府到企业,在人才观念上要提倡实事求是,敢于摈弃各种陈旧观念,树立新时代成熟的人才观:需要即人才,有用即人才,能解决问题的才是真人才。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各种人才去开创事业,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是人才,能工巧匠、高级技工、工人技师也是人才;企业只有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员工主动作为。首先,要尊重技术工人、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要取消干部和工人的界线,统一称为企业员工;对于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员工,企业要给以支持,同时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其次,在收入上要真正体现技术工人的劳动价值。高级技师的收入要与高级工程师、中层干部相当。加大激励力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对技能人才试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第三,建立“传帮带”的培养机制、做好技能传承。师傅带徒弟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直接、有效、具体的人才成长途径。第四,企业要帮助有能力的技工建立工作室,帮助他们申报“永昌技能名师”、“云岭技能工匠”、“云岭技能大师”、“云岭首席技师”、“国家技能大师”等。

2.加强“政校”合作力度,构建“9年义务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机制

2016年9月,保山市人才工作会议在昌宁召开,会议指出,保山的发展制约在人才、短板在人才,同时出路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人才作为强市之基、跨越之本、小康之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努力让保山成为人才聚集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目前,国家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在这个方面,保山想要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在人才,就需要保山先行先试,实行“9年义务教育+”策略,即即政府出台文件,要求保山籍的初中毕业生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没有升学读高中的必须到保山技师学院或者各县市职业高中就读,同时就永昌、兰城等街道城镇户籍不能免学费学生进行地方性财政补助,鼓励他们就读职业院校。让保山的适龄学子均学习一技之长,修完学业,顺利毕业到各类企业就业,对于创业才给予扶持。从根本上提高保山技能人才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培养技能人才机制

随着各县市工业园区及保山工贸园区、各县市“园中园”的建设,企业将越来越多的入驻园区,所需技能人才越来越多。保山市内的技工院校和职业中学必须加强与园区企业的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校企一体化,实现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专业、共同课程开发、共同组建师资、共同探索培养模式、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管理学生、共同促进培养质量的目标。试行自主经营生产、租赁承包、前校后厂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做到校中有企、企中有校。形成“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力争全市范围内的职业院校每个专业都建立一个产业或一个公司,试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进厂的工学交替模式,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各职业院校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实训,第二年在企业工作实践实训,第三年再回到学校学习,加强巩固技能,考取相应工种资格证书。这样就保证了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相吻合。同时也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一是学校自办企业,形成校中企。各院校在目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设置,开办各种中小企业。如汽修专业开办汽修厂、洗车场、贴膜场,烹饪专业开办早点铺、餐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办茶室、酒店,会计专业开办超市,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电子商务公司等,可以引入相关企业,或者教职员工负责,学校提供相关的场地和设备,各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和勤工俭学。二是企业到学校开办专业产业,实现双赢。学校充分借助企业的资金、技术、营销能力,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办特色专业。比如珠宝专业就应该引进珠宝加工企业入驻,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再投入一定的设备,学校管理学生的学籍、学习计划、理论性教学,企业管理设备的使用、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践性教学与学生的勤工俭学。三是企业到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或工作站,提高专业对口性。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提高专业对口型。比如纺织专业可以加强与保山工贸园区纺织园加强合作,学校提供场地,联系企业到学校建设生产线,使学生直接就能进行技能实践,培养出的人才可以直接送入厂中进行生产。校内建的生产线也可以为企业进行直接生产产品,企业只需提供相关的原材料和水电,以及对学生勤工俭学的费用支出。四是学校到校外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和企业。学校根据教学需要或发展,到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和企业,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机会,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4.加大经费投入,建成“双一流”的职业院校群

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把保山市内的14所中高职院校建成“双一流”的职业院校,即一流的设施设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是要投入经费改善各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要把各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进行提升到一流水平。二是要投入经费,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首先,由于编制有限,大多数学校的编制几乎已经用完,但是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壮大,要给予各院校一些招聘编制外教师的经费,让学校聘请一些紧缺专业教师、企业一线骨干等到校任教或兼课。第二,是要给以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经费,使各院校能开展师资培训,打造一流师资队伍。首先,在各职业院校校级领导中实行“123”培训学习战略,即每年到国外学习1次、国内2次、省内学习3次。第二,各职业院校的中层干部实行“双一”培训策略,即每年参加1期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到市外参观考察学习1次。三是其他职工实行“1次”目标。各职业院校的教职工实现3年外出学习1次全覆盖。学习既要去美英德法等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地方学习,也要到北上广等全国知名职业院校学习,省内的优秀职业院校也要相互去交流借鉴,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多思、强能、炼技的氛围,主动积极提高自身的技能技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让各院校都打造一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一流师资队伍。

5.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展“双创”活动,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

培育各类创业创新型技能人才。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脱贫致富做出贡献。一是在各职业院校建设搭建创业平台,鼓励每个院校规划筹建创业平台。首先鼓励师生进驻创业平台创业,其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当地中小企业开展创业活动。除收取一定的水电成本外,租金等其余的费用给予适当减免,要求各入园企业要吸纳在校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并指导他们。二是各级政府相关机构要建立一些公益性质的众创空间,给鼓励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业活力,为培养技能人才创造条件。三是要鼓励企业设置创业园,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每个创业平台要积极帮助小微企业申请各类种创业扶持补贴,有条件的平台要建立创业基金,对到创业园创业的师生和青年,在创业计划切实可行的情况下给借给一定的启动资金,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所通:《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石家庄: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

[2]肖霖:《保山教育年鉴》,云南教育出版社,2017年

[3]于绍伟:《保山年鉴》,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

论文作者:余能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保山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论文_余能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